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651篇
海洋学   48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河口、海湾沉积磷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探讨海陆交互作用带近代沉积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与大气圈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相关关系 ,综述了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海陆边缘近代沉积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赋存形态、与相关元素的耦合关系等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特殊意义。藉此追溯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 ,区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影响 ,揭示河口、海湾近代沉积磷对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 ,为预测未来区域和全球变化趋势及建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磷氢化物是磷的主要迁移形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磷氢化物形成于还原性的富氢环境。通过陨石及月岩矿物成分、内生矿床磷矿物成分、磷的共伴生矿物特征的研究以及地球是氢的储库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认识到磷及其合金氢化物 ,随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表浅部 ,由于减压、降温 ,氧逸度增加 ,Eh值增大 ,H2 逃逸、氧化 ,氢化物氧化分解 ,形成磷矿物并在长期地质事件中叠加 ,富集成磷矿床  相似文献   
993.
土地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磷素包含无机磷和有机磷。由于生物有效性的不同,无机磷和有机磷又可分各种形态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概述了土壤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太湖不同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状况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磷的化学形态一般都在表层下深5~15cm发生明显的转折;草型湖区、藻型湖区、开阔湖面的大湖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隙水中的磷浓度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东太湖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和交换态磷含量都显著低于其他湖区;风浪扰动相对剧烈的开阔湖面湖区沉积物中磷的沉积规律也不同于梅梁湾藻型湖区和东太湖草型湖区。研究表明,浅水湖泊中水生生物状况、风浪扰动状况对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物质组构及形成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反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对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壳层构造及鲕粒的韵律环带进行的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多金属结核构造有原生沉积成因和成岩成因的,也有后期次生成因的,不同构造反映不同的深海环境。平行纹层构造代表深海底流周期性强弱变化特征,叠层构造和斑杂构造则反映了成岩早期外力作用使结核变形的特征。结核中鲕粒的环带是结核形成时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内底层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和ph、Eh值发生周期变化的结果。鲕粒环带截面反射率的强弱(明暗带)与环带中的铁锰相对含量有关,而这又取决于环带形成时环境的Eh、pH值和海水的含氧性。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模拟 3种不同的浅层地下含水介质系统对排污河渠中磷去除实验 ,发现不同的含水介质对排污河渠中的总磷都有去除和净化的功能 ,并随着含水介质厚度的增加 ,总磷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不同的含水介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不同 ,中砂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粗砂。去除磷的主要机理为吸附和沉淀 ,含水介质对磷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介质的颗粒大小、不均匀系数、粘粒含量等。由于排污河渠长期的污水渗漏会在河床底部形成底泥 ,增强了对磷的去除效果 ,所以排污河渠一般不易造成对地下水的磷污染。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微珠比色测定磷、钙、镁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方法。微珠比色法测磷是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减少了测定的取样量,检出限降至1ng,磷的检测范围为1—1000ng,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105%,RSD为3.2%。微珠比色法测钙采用乙二醛缩-双(2-羟基苯胺)为显色剂,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色配合物,以辛醇为提取剂形成微珠,可测至20ng的钙,该方法快速简单,但稳定时间不长。镁与二甲苯胺蓝Ⅱ形成的蓝色配合物可被辛醇提取,富集于微珠中进行目视比色测定,干扰元素采用掩蔽剂消除,可测定低至20ng的镁。  相似文献   
998.
土地利用对岩溶山地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有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北碚、黔江、金佛山、巫山选择10种典型利用方式、26个样地,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处于岩溶脆弱生境核心部位的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各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在较大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属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小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岩溶山地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复杂,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人工造林改善土地质量状况需要较长时间的演替,简单的退耕还林很难使土壤质量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99.
琵琶湖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潜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琵琶湖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是随强风(例如台风)以及接近底部的氧气消耗而增加。为了研究这个过程,我们于1997年至1999年的夏初和夏末收集了沉积物芯样。通过对孔隙水中的硫酸盐、硝酸盐成份和沉积物中的易挥发性酸性硫酸盐成份的测试所反映出的沉积物中氧化过程的变化表明有很大的季节性和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在1997年和1999年测试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所反映的沉积物氧化过程主要出现在湖盆深水处的北端。沉积物中最大酸性浓度的位置分布在深水中,其位置的变化表明最大磷溶解量的空间位置可能随年度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00.
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金属结核中的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夏月莲  毛海燕 《岩矿测试》1997,16(3):180-182
报道了用单宁_硅酸钠_动物胶沉淀分离多金属结核中的Mn、Co、Fe、Si等干扰组分,然后用5_Br_PADAP分光光度法在水相中测定Nb;讨论和解决了Nb的结果偏低问题。方法应用于新研制的大洋多金属结核GSPN_2和GSPN_3中Nb的定值测定,结果与初定值相符,其RSD(n=7)分别为201%和3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