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针对走滑断层诱发的水库地震,建立了尖点突变模型,提出了发震的充要力学条件判据及地震释放能量的简单表达式。以突变理论分析为依据,建立了水库诱震机制的新假说,简称为断层带弱化与岩体软化效应诱震理论,较合理地解释了水库地震与岩性、构造、水位的关系及水库地震序列b值的特征。本文的讨论从整体上深化了对水库诱震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2.
尹训钢  吴祥定 《地理学报》1993,48(2):177-185
采用CEOF(复经验正交函数)对黄河中下游地区15个代表站点近500年来的旱涝等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历史时期本地区的旱涝分布特点可用三种分布型表征:平均型、东西反相型和南北反相型,对上述三种旱涝分布型的时间振幅,应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验,可以发现平均型和东西反相型近500年来发生旱涝突变,而南北反相型则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3.
多元门限回归模型的一种建模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严华生  曹杰 《大气科学》1994,18(2):194-199
本文根据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1],提出一种多元门限回归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点是充分考虑了预报系统中某些特殊预报因子突变点对预报关系的改变作用。数值实例表明,该模型在模拟和预报精度上比一般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
对一个地震突变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有泉  杜静 《中国地震》1994,10(4):363-370
本文用非线性力学方法讨论了地震过程的非稳定现象并建立了相应的突变理论模型。文章详细讨论了断层带的本构性质和突变模型中状态变量的选取对地震非稳性的影响,揭示了用突变模型研究地震现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对1949年以来活动于北部湾海面的首例特别路径的Ted(95116)TC(热带气旋)之分析表明,环流异常是突变的根本成因,而西南季风涌,风场结构不对称强风速区的转移以及-△P24轴线的顺时针方向偏转,促进了Ted路径突变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46.
热带太平洋地区SSTA和风应力场的海气耦合模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按国家气象局“八五”攻关力专家组提出的有关近海热带气候强度突变的标准,对1970-1991年在我国的近海发生强度突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分类统计,发现如下气候特征:平均每年有8-9个热带气旋移到我国近海时发生强度突变,其中突然减弱的居多,占总个数的79.6%,突然增强的只占总个数的20.4%,突然增强只发和天5-10月,而突然减弱到5-12月均可发生;突然增强主要出现在浙闽沿海、南海中部,珠江口外西侧  相似文献   
47.
通过1850~1991年旱涝百分率的CEOF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东部旱涝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特点及年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主要有三种旱涝分布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全国大范围旱或涝,空间位相近似相同,且有10.7年和3.1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23~1924年间曾发生过增强突变。第二种类型为南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自北向南变化显著,且有4.3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884~1885年间曾有一次减弱突变。第三种类型呈江淮流域与华北和华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或相反方向移动,并有3.4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11~1912年有过增强突变。  相似文献   
48.
现代矿床学与经典矿床学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属于一种突变式转变,引起地质学家在认识方面的某些重大变革.现代矿床学的形成及其思维形式,各家意见不一.本文仅就矿床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49.
将流的标准化变差度概念应用到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研究中去,并用其作为大气环流调整的客观定量指标。用该指标定义的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与用传统天气气候学方法确定的南海夏季风的来临日期,在绝大多数具体年份两者均很接近,故可作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先兆指标。但有一些年份,南海季风的建立不伴随着低空环流的突变过程,两种方法都可能不准确,可靠的方法也许是用场相似度作指标。此外,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下层就出现了环流调整,该调整为南海夏季风建立打下基础,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则表现为低空环流的大调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是高、低空全球大气环流发生显著调整的结果,并非限于南海范围局部,南海夏季风建立不能看作是发生在南海的局部现象。  相似文献   
50.
登陆台风及其暴雨的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登陆台风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路径突变、变性过程及其暴雨和大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