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7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围岩全岩样品17件,进行了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由闪锌矿Rb-Sr等时线法确定的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形成于121. 0±3. 5Ma,与围岩火山岩存在较大时差,可能与晚于围岩的深部次火山有关。根据穿插关系,多金属矿化略晚于碱性交代铀矿化,但明显早于酸性交代铀矿化;(2)多金属矿化脉体中金属矿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 041×10~(-6)~1. 38×10-6和2. 35×10-6~23. 11×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变化较大,介于0. 706114~0. 718814之间,平均值为0. 713579,暗示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初始流体Sr同位素值(0. 718665)明显高于成矿时赋矿围岩(流纹英安岩为0. 714581,碎斑流纹岩为0. 714417)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自围岩火山岩;(3)由早到晚阶段的(87Sr/86Sr)i呈明显降低的演化趋势,表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稀释作用。相山矿田的铀矿和深部多金属矿化同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2.
北淮阳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北淮阳 (大别山北缘) 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西起河南信阳东至安徽舒城,早期为偏中性和偏碱性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相应侵入岩,晚期出现酸性火山岩及相应侵入岩。关于该带的年代学工作前人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所用方法仅局限于全岩KAr法和单矿物40Ar39Ar法。本文以全岩及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法为主,辅以单矿物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较系统地测定了该带火山—侵入岩的时代,结果表明主期活动在130~140 Ma,晚期酸性活动在117 Ma左右,基本上均属于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43.
用SHRIMP U-Pb和Sm-Nd定年技术,对攀西红格矿区含矿层状辉长岩、碱性正长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红格辉长岩中3种不同晶形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258.4±4.1Ma、1841±34Ma、2487±12Ma,由辉长岩、辉石和磷灰石所构成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53±14Ma;碱性正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57.2±1.5Ma。结果表明,红格辉长岩中具有典型基性岩锆石特征的锆石U-Pb年龄(258Ma)与同一地质样品的Sm-Nd年龄(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以及同一矿区的正长岩锆石U-Pb年龄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鉴于层状辉长岩和碱性正长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在形成时间上一致,可以认为它们都属于晚二叠世末岩浆活动的产物;而1841Ma和2487Ma的锆石,可能是在基性-超基性岩浆的上侵过程中,从基底所捕获的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其年龄信息,揭示了康滇地轴岩浆岩带的下部或结晶基底存在元古代甚至新太古代末期的岩石或物质。  相似文献   
44.
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湘南-桂东北坳陷与华夏地块粤北坳陷的拼贴部位,是中国南岭多金属成矿区代表性矿床之一。为确定矿床成矿时代,挑选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中含矿矽卡岩的石榴子石进行Sm-Nd同位素定年,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173±3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早期。对金属硫化物矿物进行了Pb同位素分析,其~(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8.602、15.701、38.729,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相对富集铀铅、略微亏损钍铅的上地壳源区。从(~(207)Pb/~(204)Pb)i-(~(206)Pb/~(204)Pb)i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图可知,寄主花岗闪长岩是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且成矿物质中可能含有寄存在花岗闪长岩中的地幔组分。  相似文献   
45.
粤西黄泥坑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大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金的主成矿阶段。对含金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33.4±8.6)Ma(MSWD=2.3,n=5),表明黄泥坑金矿形成于印支期。对矿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1±2.7)Ma(MSWD=2.1,n=21),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期。综合分析花岗闪长岩和矿石的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黄泥坑金矿床中金的来源并非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可能来自于寒武系及隐伏的晚期岩浆岩。矿床的形成主要受罗定-广宁推覆构造控制,挤压推覆后拉张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破碎带及其热液蚀变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干巴河脑钼钨矿是在北祁连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中型石英脉型钼钨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石英包裹体的C、H、O稳定同位素和辉钼矿Re、S含量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自地壳,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成矿与S型花岗岩有关;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424±10) Ma,成矿时间与其围岩--金佛寺S型花岗岩的成岩时间相近。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矿床与晚志留世古北祁连海闭合后、陆陆碰撞过程形成的金佛寺S型花岗岩有着成因联系,金佛寺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用研磨法和分步溶解技术提取流体相和硫化物相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闪锌矿分相Rb-Sr等时线定年的方法流程。通过对湘西打狗洞铅锌矿床Rb-Sr定年的示范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获得闪锌矿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473±76 Ma),采用研磨法和分步溶解技术获得更精确的闪锌矿流体相+硫化物相年龄(489.6±5.9 Ma)和全矿物+矿物相(流体相+硫化物相)的年龄(490±6.5 Ma),表明湘西打狗洞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在早奥陶世,其成矿作用的发生可能与晚期成岩或区域构造热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是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合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对该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39.96±0.87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34.9±5.2Ma,成岩和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均处于燕山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期内。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和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黄岗梁铁锡矿床形成于大兴安岭成矿带140 Ma左右的锡多金属成矿高峰期,矿床形成于由全面的挤压向伸展过渡阶段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黑云母氩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浩尧尔忽洞金矿为产于云鄂博群黑色岩系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行政上属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乡管辖。现已探明黄金储量超过50t,品位一般在0.5×10-6~1.5×10-6之间,属低品位大吨位的金矿类型。其矿化与岩体、地层、构造、变质等多种因素有关,矿床成因尚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矿区中伟晶状石英  相似文献   
50.
广西花山—姑婆山地区位与南岭钨锡成矿带西段广西东北部富贺钟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该区恰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最终拼合带上,正值南岭东西向构造带、湘南南北向构造带和桂东南新华夏系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区地壳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种类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