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889篇
海洋学   144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周庆  杨小杰  韩士群 《湖泊科学》2017,29(2):343-350
利用改性粘土治理蓝藻水华堆积的湖泊近岸区域以及发生水华的养殖水体成为应急治理蓝藻的重要措施,然而负载有毒藻体的改性粘土沉积水体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风险尚缺乏研究.选取PAC改性粘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改性粘土处理蓝藻水华后沉积水体对负载的藻细胞结构、水体营养盐与藻毒素的释放与削减以及对其他水体功能性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对低水华水体蓝藻细胞的去除率为96.04%±0.99%,高水华水体与低水华水体施用的去除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AC改性粘土的施用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蓝藻浓度.透射电镜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沉降蓝藻第4 d后,蓝藻细胞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完整,细胞内规则的类囊体片层结构出现了实质性损伤.随着粘土负载蓝藻细胞的损伤,水体中的总可溶性氮浓度迅速上升,但总可溶性磷浓度仍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低水平.PAC改性粘土施用后,水体的总细菌数与空白对照组趋于一致,但硝化、反硝化细菌数却呈显著下降趋势.PAC改性粘土施用下的藻毒素释放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水华水体.高水华水体中,PAC改性粘土施用导致藻毒素MC-LR和MC-RR加速释放,其最高峰值分别达到空白对照组的1.69±0.09和2.04±0.09倍,但水体MC-LR浓度达到安全限(1μg/L)的时间明显比空白对照组早8 d.此外,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并没有导致水体中Al~(3+)和Cl~-浓度超标.  相似文献   
942.
粘土表面改性方法是提高改性粘土絮凝有害藻华效率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超声改性法对粘土去除藻华生物效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粘土颗粒在改性前后的粒度分布、扫描电镜图像以及表面电位等理化特征变化,进而初步探讨了超声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超声改性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本研究中所试验五种粘土去除藻华生物能力。超声改性导致粘土颗粒粒径进一步减小,且超声时间越长,颗粒粒径越小;超声处理后的粘土粒度分布集中、颗粒均匀,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增效效果。同时发现,超声改性后粘土颗粒的表面电位负电性变弱,降低了粘土颗粒与表面负电性藻细胞之间的静电斥力,从而提高了粘土对藻华生物藻细胞的絮凝去除能力。本研究探索了提高粘土去除藻华生物效率的新方法,为进一步增强改性粘土去除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3.
为了增加土-膨润土泥浆墙回填材料对污染物的阻滞性能,本文采用活性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坍落度和土柱实验研究了添加活性炭对土-膨润土泥浆墙施工和易性、渗透性和兼容性能的影响,明确了活性炭添加量对泥浆墙渗透性和兼容性的作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满足泥浆墙墙体材料施工和易性要求的含水率范围随着活性炭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活性炭质量分数为2%~10%的改性土-膨润土泥浆墙墙体材料渗透系数均小于1.0×10-7cm/s,满足垂直阻隔墙渗透系数要求。当活性炭质量分数≤2%时,活性炭的添加对墙体材料与苯酚溶液的兼容性能没有影响;随着活性炭质量分数的增大,苯酚对其不利影响加剧。当活性炭质量分数增大至10%时,活性炭改性土-膨润土泥浆墙不适用于苯酚污染地下环境。  相似文献   
944.
易朝路 《湖泊科学》2001,13(4):296-303
在江汉平原濒临长江北岸的洪湖及其周围的土壤中,分别取得沉积物柱状钻孔样品和土壤剖面样品,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5kaBP以来形成的三种湖相粘土的微结构特征,并以此解释的其成因和沉积环境。0.9-2.5kaBP期间形成的青色粘土的典型微结构有:凝胶结构、细颗粒粒径和小孔隙、矿物颗粒低圆度和淡水中心冈硅藻等生物框架结构,主要是有机质胶体与粘土胶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此期间,河流带入湖泊的泥沙少,洪湖拥有一个开阔、稳定、浮游生物较多的淡水湖泊环境。0.45-1kaBP期间形成的黑色粘土的主要微结构类型有;凝胶结构、大的圆孔隙和植物纤维等生物框架结构,呈双峰分布的孔隙,它主要是由于维管束植物残体大量积累形成的,当时洪湖湖水变浅,大量挺水植物生长,湖泊已经沼泽化了。0.45kaBP以来形成的灰色粘土的微结构类型主要有:絮凝结构、较大的微孔隙和颗粒粒径、矿物颗粒较高的圆度等,物源主要来自河流带来的泥沙,当时河湖相通,河流入湖水沙量大。  相似文献   
945.
本文对黄河口及其近岸区100余个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分析,首次对研究区存在的4类粘土矿物的“种”属特征作了较精确的鉴定。同时根据粘土矿物的分布图式探讨了黄河细粒物质入海后的运移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946.
KCP泥浆是以KHM、CMC、PHP为处理剂的用于地热钻探的抗高温泥浆。它具有较好的抗温、防卡、防塌作用,并利于成井、洗井、投产,在西安地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7.
用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5年5月9日-8月29日,每周量次采集了青岛城阳区上马镇对虾养殖池的水样并进行生物鉴定。结果表明,7月4日和7月11日该养殖场的北场3号小池水中浮游植物总量已达到赤潮密度,其优势藻种分别为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nutum)、裸甲藻(Gymniodinium sp.)(7月4日)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nutum)、新月菱形藻(Nitz  相似文献   
948.
灵台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球化学演化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物的化学成分无疑取决于来源物质的成分和沉积后的化学作用。对来自于甘肃灵台7MaBP以来风成沉积序列的红粘土、黄土和古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表明,风成沉积物化学成分的演化主要由沉积前所经历的各种地表作用(尤其是风化作用)所决定,当地成壤作用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叠加在106a演化趋势上5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Na/Al值和Fe2+/Fe3+值总体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基本一致于上新世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这可能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北半球冰盖发育加速粉尘物质源区侵蚀同时降低化学风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49.
用湖南海泡石粘土做室内造浆试验和在南海油田进行钻井泥浆试验,分析和试验表明,该粘土的主要成分为海泡石、石英、滑石和少量方解石,不同粒度对其造粒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NaCo和Na2CO3溶液中均可高度分散并建立起较稳定的粘度,但在造地要求有较强的剪切力,在该油田进行泥浆试验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50.
挤压对凹凸棒石粘土胶体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凹凸棒石粘土经过挤压辊适当的挤压处理后,其内部显微结构被“膨松化”,并形成显微间隙与裂缝,从而使水分容易进入其中,造成显微结构的水化膨胀,以致在弱分散条件下就可在介质中解体分散,形成较镐粘度(如二次抗压凹土的粘度可达未挤压凹土的5~10倍)。凹土经挤压后,其水悬液的角变性和依时性也明显增强,而流变特性则随凹土挤压程度的加深有从不典型宾汉体向假塑性流体演变的趋势,且塑性粘度(η1)上升,动切力(ι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