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1篇
  免费   1123篇
  国内免费   2191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38篇
地质学   6587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80篇
自然地理   31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7篇
  1941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安建 《地质学报》2009,83(10):1365-1375
三江中南段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古特提斯演化过程和陆内汇聚造山过程均伴随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但是其涉及的空间范围不同,统一进行成矿带划分不能清晰地反映区域成矿规律。本次工作按前寒武纪、古特提斯阶段和陆内造山阶段进行了成矿带划分,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系统提出了经过三江中南段地区至东南亚的5条展布千余公里长的大型成矿带:大理-哀牢山Cu、Ni、PGE成矿带,兰坪--思茅盆地铅锌、银铜钴、汞锑多金属成矿带,金沙江-哀牢山铜金矿带,东南亚锡矿带西带和中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矿带中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42.
云南哈播斑岩型铜( 钼 金)矿床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哈播侵入体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花岗岩依次侵入的序列为坪山花岗岩、三道班花岗岩、阿树花岗岩、哈播南山花岗岩(37.3 Ma),随后有4期斑岩侵入到哈播南山花岗岩中,依次为黑云母钾长石斑岩、石英钾长石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晚期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岩脉.采用LA-ICP-MS锆石U-Pb年龄法测定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20±0.20 Ma和36.19±0.22 Ma,哈播南山花岗岩和4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有富钾、高氧化态和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辉钼矿Re-Os年龄显示,哈播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5.47±0.16 Ma.相似的成岩-成矿年龄暗示哈播矿床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岩浆-热液过程,与玉龙斑岩铜矿相似.基于哈播矿床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点,结合前人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斑岩铜矿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哈播斑岩矿床可能为藏东富碱斑岩带向东南的延伸,与玉龙斑岩铜矿带具有相似的成因,为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碰撞构造转换背景下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943.
944.
945.
首次运用铼-锇同位素方法对滁州琅琊山铜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定年。5件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28.9±1.8)Ma~(130.3±1.9)Ma,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28.6±2.2)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45,为滁州琅琊山铜矿床提供了准确的形成时限。分析结果表明,滁州琅琊山铜矿床是早白垩纪(燕山晚期)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琅琊山铜矿床辉钼矿中铼含量较高,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是壳幔混源,且主要是幔源。  相似文献   
946.
鄂东南地区(斑岩-)矽卡岩型铜铁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绿山矿田以成矿类型齐全和矿体规模较大为特点,是鄂东南矿集区最重要的矿田.但目前对不同成矿元素的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成岩成矿时差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铜绿山矿田两个典型的大型铜绿山矽卡岩铜(铁金)矿床和大型鸡冠嘴矽卡岩(铜)金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了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范围分别为(1368±19)~(1381±18) Ma和(1371±19)~(1388±19) 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71±19) Ma和(1382±22) Ma,表明铜绿山矿田不同类型的矿床几乎同时形成;与矿田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403±1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存在较短的成岩成矿时差,该成矿时代与鄂东南地区其他矿田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铁矿床,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安庆、九瑞矿集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铜绿山矿田矽卡岩铜铁金矿床可能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撕裂或开天窗时,由于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岩石圈减薄导致中国东部大规模侵入岩和成矿作用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7.
对班公湖铜矿带2个具有代表性的斑岩铜矿床--多不杂铜矿床和尕尔穷铜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该铜矿带含矿斑岩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相对减弱,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亏损程度明显减轻,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减弱,且具有Eu的弱正异常,岩石在氧化性上更强一些;从Pb、Sr、Nd同位素特征来看,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更富含放射性成因铅,~(143)Nd/~(144)Nd比值明显降低,其源区更接近印度洋沉积物区域,表明该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浆源区更浅,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而冈底斯铜矿带明显偏离了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表明班公湖斑岩铜矿带形成于碰撞后地壳隆升阶段,而冈底斯铜矿带则形成于碰撞后地壳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948.
自1999年开展地质大调查以来,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全面收集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和物化探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本区GIS平台上的资源预测评价系统.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定位预测的定量化标志35个,认为对斑岩铜矿预测影响比较重要的地质变量(因素权重>0.2)为花岗岩体(不限时代)、Cu、Mo、W、Au、Ag、Bi化探异常、Cu-Mo、Cu-Mo-Au、Cu-Au-Ag组合化探异常、矿床规模、重力场中低负异常场等.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作区斑岩铜矿的定位预测,圈定了斑岩铜矿成矿远景区33处,计算结果与实际矿产分布和地质理论分析相吻合.采用面金属量法对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资源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冈底斯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斑岩铜矿找矿远景,1 000 m以浅的潜在铜资源量可达1亿吨以上.其中,驱龙-甲马-拉抗俄、松多雄、白容-冲江、松多握、吉如、达布、汤不拉、龙卡朗、崩不弄金矿、洞嘎、雄村、麦热-仁钦则、蒙哑啊东北、吹败子、岗达、沙让-亚贵拉、青龙-龙马拉、冲木达、洛麦南、拉屋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49.
铜矿数字矿床模型专家系统的原理与技术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矿床模型是指将传统的地质学语言描述的矿床特征,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和符号,并加入人工智能的推理规则和知识,使之具备矿床自动推理和勘查辅助决策的功能。本项研究是在基于前人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数字矿床模型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实现。本文论述了铜矿床数字化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系统实现时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系统知识库和规则库的建立是在多位铜矿专家的协助下完成的,专家对一系列先验概率等相关参数进行赋值,并用统计学方法下进行了处理。铜矿专家系统中知识库和规则库的保存和管理使用了数据库开发技术,采用数据挖掘作为知识发现的新手段。系统使用产生式规则,采用主观贝叶斯方法为推理的总体算法,搜索策略采用广度优先向前搜索的策略;在地质证据的输入方面不只提供与铜矿类型直接相关的证据,同时系统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地质证据,使推理的过程更加可靠和合理,同时地质词典功能的加入方便用户对相关地质术语进行查询和检索。系统不仅能实现单一成因的矿床进行推理,也能对复合矿床类型进行推理。  相似文献   
950.
埃迪卡拉纪(震旦纪)陡山沱期是Rodinia超大陆裂离的重要地质时期,是多细胞生物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和磷质聚集时期,也是化学、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剧烈时期。液化岩脉、液化角砾岩、脉化变形构造、以及阶梯状层内断层等磷质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扬子地区在陡山沱期晚期至少发生过两次以上的地震事件。地震构造运动将地球内部积累能量快速地释放,可能是磷质来源和热水活动一种重要的方式或通道。海水中磷等无机营养盐分的增加,海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发展,同时多细胞生物的繁盛又有利于磷的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