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65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31.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胜利河上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藏北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羌塘盆地内还有许多有待于发现的问题。2006年在胜利河西、玛尔果茶卡东南上侏罗统索瓦组中发现一套优质的油页岩,该套油页岩有2层,稳定延伸大于2.5km。该套油页岩的发现,不仅为分析北羌塘盆地晚侏罗世盆地演化和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丰富了羌塘盆地侏罗纪烃源岩的类型,对进一步评价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2.
论羌塘地块结构的不均一性和深部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藏北羌塘地区最新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以MT为主)综合分析,对比西部和东部综合剖面各单元结构特征,发现羌塘地块结构不均一性特征明显。西部隆起区结构独特,浅中部与深部结构有别,存在一南倾低阻异常带。西中部剖面南羌塘坳陷与西部隆起区深部结构相似,壳内低阻层呈双层。其他地段和东部剖面均呈中隆两坳格局,壳内低阻层仅一层。中部隆起带的深部总是对应一直立极低阻异常带。北羌塘坳陷低阻凹陷规模大,基底埋深大,横向分块明显,北中段热力改造较强,深部存在l~2个极低阻异常区带。总体上表现为南北分区带、东西分块段、垂向分圈层,MT显示壳内低阻层顶界面深度不一,横向变化大,低阻层呈①直切式:从深50~60km处呈柱状直接切断两侧高阻体,升达地面;②蘑菇云状:从深100km处呈宽约50km的蘑菇云状升入到地下10km;③上下叠置三明治式:以双层低阻层或多层高阻体上下叠置呈三明治式结构。南部基底电阻率显著高于北部,基底构造分三块:西南部、中东部和东部。这种结构不均一既有其深部构造作用控制,可能存在热异常柱,又有后期改造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633.
羌塘基底质疑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李才 《地质论评》2003,49(1):4-9
部分学者根据西藏1:100万改则幅区调查资料和戈木日,果干加年山浅变质岩中获得的14个锆石Pb-Pb年龄(3204~509Ma),建立了太古宙一元古宙岩石地层系统,提出了“结晶基底”与“软基底”的双层结构模式。资料证实样品取自沉积层,锆石为碎屑锆石,无法确切反映成岩或变质年龄。作者等在原划为下元古界都古尔片麻岩中获得了384Ma的锆石年龄,日湾茶卡东山下石炭统之下火山岩(原划AnD)获得346Ma的Rb-Sr年龄,玛依岗日组玄武岩夹层中获得318Ma的Rb-Sr年龄,野外工作中将“基底岩系”与上覆石英二叠系角度不整合关系厘定为整合关系,基于野外地质立状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对羌塘地区基底和双层结构模式提出质疑,认为羌塘中部的浅变质岩系主体时代为晚石炭世。太古宙一元古宙岩石地层,变质期次,双层基底结构及其演化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使用同位素年代数据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34.
羌塘盆地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地层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地层包括扎窝茸组、雪山组、白龙冰河组和索瓦组上段,目前对它们的划分、对比和相互间关系的认识不一。笔者根据各组的含义和时代依据,指出各地层组为岩石地层单元,目前资料尚不足以作进一步年代学划分。通过全面统计各组的分布情况,分析各组的沉积特征,发现白龙冰河组为陆棚相,仅见于盆地北西部;索瓦组上段为海湾泻湖相,见于盆地中部;雪山组和扎窝茸组为河流一三角洲相,见于北东部。为此,认为各地层组是盆地内同期异相沉积,作为上下关系处理是不妥的,据此又提出了新的地层对比方案,认为盆内最高海相层位应该跨入了下白垩统,海水最终是向北西方向逐步退出盆地的。  相似文献   
635.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沙木罗组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是青藏高原一条重要的板块结合带,是羌塘板片和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板片的分界。西藏中部安多县东巧和切里湖一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以发育“面状”蛇绿岩著称。西藏地质调查院在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1:25万班戈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首次发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  相似文献   
636.
西藏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充填样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为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的周缘前陆盆地,其中充填了厚度大于2 500 m的晚三叠世肖茶卡群,自南向北可分出4个沉积相带,显示为北厚南薄的楔形沉积体,具双物源、双古流向以及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性等特点,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其分为2个构造层序,下部构造层序以诺利期复理石建造为特征,上部构造层序以瑞替期磨拉石建造为特征.  相似文献   
637.
西藏羌塘盆地——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在油气资源的许多方面可与中东特提斯油气集聚区相类比,因而成为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之一。羌塘盆地的构造部位相当于中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北亚带和中亚带,羌塘盆地晚古生代是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是一个复合式前陆盆地,新生代叠置成为第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羌塘盆地内发育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生油岩主要为三叠 系-株罗系的尼岩、灰岩和油页岩,烃源层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油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古近纪,局部发现厚达70余米的油 页岩,初步估计油气资源总量为50亿吨左右;盆地内发育有孔渗极佳的碎屑岩、白云岩以及生物礁(滩)岩等储集层,其次生孔隙的形成期与烃岩的生油高峰期一致;盆地内发育泥岩、泥灰岩和石膏等多套盖层,累计厚度可达3000多米,尤其是发育中东油田最好的石膏储层,累计厚度达177m,其中,仅中株罗统布曲组最大单层厚度达93m;盆地内发育数十个形态好、保存完整的大中型背斜和穹隆圈闭构造,它们均定型于株罗纪末期,为油气运移和圈套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盆地内共发现油气 显示190余处,其中包括5处液态油苗,数处见厚达数厘米的板状沥青,并发现面积约10km^2的古油气藏一个;藏北高原 抬升属整体的均一抬升,剥蚀强度不大,岩浆活动广泛,但除盆地东部外,规模小,对油气的破坏性不大。因此,盆地内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638.
基于MAPGIS的西藏羌塘地区地质构造图数字制图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将全面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GIS软件为地质图件数字制图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MAPGIS是国产首选GIS软件平台,具有较强的机助制图功能,自引入区调工作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西藏羌塘地区构造复杂,地质内容丰富,以该地区1:50万地质图和1:100万构造图为例,阐述了MAPGIS的数字制图技术。重点对数据准备、流程设计、矢量化、坐标网、误差校正、图幅拼接、拓扑造区、线参数编辑、色彩搭配、拷贝技术等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39.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李才 《地质论评》2008,54(1):105-119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是笔者1987年首次提出,作为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界线,20年来一直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羌塘地区完成了1∶25万地质填图的全面覆盖,第三代青藏高原地质图已经面世,资料空前丰富,高原神秘的面纱进一步揭开。本文较详细地回顾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冈瓦纳北界的研究历史与过程、认识分歧和研究现状。笔者以羌塘地区为基础总结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两侧的基底性质与构成、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生物地理区系、蛇绿岩、高压变质带、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分期和地球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笔者认为作为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缝合带,已经进行的工作只是深入研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640.
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之上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英安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4 Ma,这一年龄数据代表了菊花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的时代。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安山质凝灰岩夹安山岩的组合。烧失量低的5件样品SiO2含量较高,介于6030%~6714%, A/CNK介于088~131,属偏铝质—过铝质岩石,安山岩Mg#为2085,凝灰岩具有更高的Mg#,介于3894~5698,所有样品均具有低的TiO2,介于038%~090%;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9724×10-6~1818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64~1624,具弱的Eu负异常,其δEu=066~098;安山岩与凝灰岩具有非常相似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富集,而其他元素如Sr、P、Ti等明显亏损,虽然不相容微量元素总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但Nb—Ta相对La和Th明显亏损;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具有与中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型式,暗示这些火山岩的来源可能与中—上地壳有关。〖KH2〗〖H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