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216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腰英台深层构造腰深1井井筒及输气管线发生水合物堵塞现象,分析认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导致堵塞的原因。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中烃分子与游离水结合而形成。计算出腰深1井水合物添加甲醇的合理量,通过从油管和套管添加甲醇,使该井恢复了正常生产,日产气量(6~12)×10^4m^3。防堵的关键是注入甲醇和连续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112.
生长激素受体(GHR)作为GH/IGF轴的中心环节,在内分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技术克隆出花鲈GHR1和GHR2的c DNA全长序列。急性低盐度调控实验设为海水组、半海水组和淡水组。测定了急性低盐度调控24、48、96、144、192h后,花鲈肝脏中GHRs、IGF-1及垂体GH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HR1 c DNA全长序列2436bp,编码637个氨基酸;GHR2 c DNA全长序列2940bp,编码582个氨基酸。GHR1与GHR2由信号肽、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组成,且结构存在差异。脑、肾、鳃中GHR1表达明显高于GHR2;而在肌肉、垂体、肝脏、盲肠、胸腺、心脏中,GHR2表达明显高于GHR1。24h时,各组GHR1表达不变,GHR2、GH、IGF-1显著下降。之后,相对于海水组,淡水组和半海水组GHRs和IGF-1表达升高,而GH下降,GH与GHR负相关。据结果推测,花鲈GHR2可能为SL受体,GH/IGF轴参与低渗调控可能是通过增加GHRs,进而激活下游IGF-1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3.
川西北塔公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塔公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部边缘。塔公石英闪长岩侵位于晚三叠世地层中,岩体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34~136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SiO2质量分数为61.37%~62.25%,铝饱和指数为0.93~0.95,全碱质量分数为5.46%~5.77%,里特曼指数为1.62~1.74,样品属于亚碱性准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石英闪长岩。岩石Mg#值较高,总体具有高Sr含量、低Nd含量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N(87Sr)/N(86Sr)值为0.712 589~0.713 009,初始N(87Sr)/N(86Sr)值为0.709 503~0.709 878,N(143 Nd)/N(144 Nd)值为0.512 135~0.512 196,εNd(t)值均为负(-8.6~-7.5),Nd模式年龄为1.33~1.41Ga,Hf模式年龄为1.13~1.37Ga。该岩体是早白垩世期间,川西北地区陆缘-陆内造山环境下由松潘—甘孜造山带古老的下地壳镁铁质物质局部熔融形成的晚碰撞-碰撞后非分异Ⅰ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14.
由于缺少对SSZ型蛇绿岩和洋内弧火成岩的系统研究,制约了古亚洲洋东段古生代洋内俯冲过程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北部新发现的巴嘎哈尔早石炭世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巴嘎哈尔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24.2±1.8 Ma,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末期。巴嘎哈尔闪长岩SiO2含量为57.71%~61.24%;高铝(Al2O3含量为15.58%~16.68%);具有相对富钠(Na2O含量为3.29%~4.15%)、低钾(K2O含量为1.05%~1.69%)的特征,Na2O/K2O比值为2.18~3.95;MgO含量较高(3.30%~4.23%),Mg#为47.20~51.82;贫TiO2(0.65%~0.76%)和P2O5(0.14%~0.15%);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5.19×10-6  相似文献   
115.
杨长江  王亚春 《吉林地质》2010,29(4):1-5,31
本文首次报道了小兴安岭南部伊春地区的五三零、南岔三林场及寒月林场岩体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三个岩体均形成于早侏罗世,侵位年龄分别为175±3 Ma,180±2 Ma和195±2 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岩体为高硅富碱性的钙碱性系列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其大地构造背景与早侏罗世佳木斯板块和松嫩.张广才岭板块碰撞拼合后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6.
余吉远 《地质与勘探》2010,46(4):592-598
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祁连造山带接壤地带。结合阴极发光,对哈曼大阪花岗岩体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Pb年龄为478.8±1.2Ma。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获得的红沟铜矿直接赋矿围岩双峰式火山岩中基性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43.2±1.2Ma,认为红沟铜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因此,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与红沟铜矿没有成因上的联系。这一认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陆缘裂谷环境的Cu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石雷石英闪长岩是赣南崇-余-犹地区比较特殊的闪长质侵入体。锆石的原位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433.5±3.4Ma。全岩主量元素特征上显示出中偏酸性(SiO2=56.92%~64.70%),富Al(Al2O3=14.10%~14.83%),富碱(Alk=6.41%~7.40%)特别是富钾(K2O=3.86%~4.85%),镁、铁含量较高,MgO:3.47%~5.95%,FeOT:5.23%~8.14%以及低磷(P2O5=0.27%~0.4%)的特点;微量元素上主要富集K、Rb、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上显示高度富集稀土元素特别是轻稀土元素的特征;具有Eu的负异常(δEu=0.37~0.45)。ISr位于0.7073~0.7132之间,εNd(t)变化于-8.41~-4.97之间,两阶段钕模式年龄介于1.58~1.86Ga之间,Hf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εHf(t)主要集中变化于-8~-2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加权平均为1.77±0.09Ga,这些特征都暗示了该石英闪长质岩体的形成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区内加里东晚期可能发生了局部的岩石圈的减薄。  相似文献   
118.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彦龙  赵旭晁  葛文春  张吉衡  高妍 《岩石学报》2010,26(12):3507-3520
塔河杂岩体位于塔源-喜桂图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是早古生代侵入的花岗杂岩体。该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以包体存在于花岗岩中。岩石成因类型为典型的Ⅰ型后造山侵入体。岩体在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合、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壳和地幔都发生部分熔融,直接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侵入到下地壳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塔河杂岩体不同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的εHf(t)为-0.8~+5.6之间,Hf模式年龄在0.9~1.5Ga之间,反映塔河花岗岩的源岩应该是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我们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19.
梅子窝钨矿位于粤北瑶岭—梅子窝钨矿带的东部,成矿作用同期形成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55.9±0.6)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梅子窝钨矿的成矿年龄。矿床下部600m中段附近出现的隐伏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30.4±3.6)Ma,为加里东期,与成矿作用无关。因此,矿区不存在前人提出的两套叠加的"五层楼"成矿模式。成矿年龄与隐伏花岗闪长岩的年龄显示梅子窝钨矿的形成可能与更深部的隐伏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床向深部可能延伸更大。  相似文献   
120.
利用锆石U-Pb SHRI MP定年技术,测定了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邦铺斑岩钼铜矿床中二长花岗斑岩的年龄,获得该含矿岩体真实侵位年龄为13.9±0.3 Ma(MSWD=3.05),属于喜马拉雅晚期。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介于冈底斯成矿带后碰撞期伸展构造环境的斑岩体的形成时代(12~18 Ma),该年龄的厘定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带岩浆活动,并为整个冈底斯成矿带岩浆岩演化历史提供年代学数据和新的启示:可以认为其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同属于大规模的快速爆发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