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470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934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91.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北京盆地对3~10s地震动的放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盆地为例,针对不同的设定地震,研究了不同震源条件对盆地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震源因素可对计算结果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盆地内沉积物的厚度是控制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了盆地对3~10 s周期段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平均放大系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平均放大系数与盆地等效沉积物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结合北京盆地内高层建筑的分布,初步探讨了高层建筑地震致灾风险水平与盆地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和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探测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掌握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及其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为重点,通过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综述了蜱传性疾病主要地理分布特征,其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关系,以及该类疾病风险特征和风险因子探测、风险预测建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中的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结果表达3个层面,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刘芳  李震  蒋明镜  黄雨 《岩土力学》2015,36(12):3548-3555
基于液化侧向变形实用统计模型和地震概率模型,建立了可以考虑地震随机特征和土体性质不确定性的液化侧向变形超越概率模型框架,通过实际案例初步探讨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将超越概率模型与现有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若液化侧向变形的条件概率满足正态分布,标准差在5%到20%期望值范围内变化时,对位移超越概率影响不大;若满足对数正态分布,标准差对超越概率有一定影响。实用统计模型只能预测指定地震水平下的液化侧向变形值,而超越概率模型考虑了指定时间内所有可能地震的发生概率,可以同时预测变形值及发生概率,更加适合用于区域性的地震液化灾害评估。  相似文献   
994.
溶质运移模拟是污染风险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为查明研究区内某有机污染场地作为污染源对拟建水库的影响,基于对区内流场的精确测量,建立了准确的地下水流模型和化工厂泄露有机污染物的溶质运移模型,预测分析了研究区拟建水库修建前、后地下水流场及污染物迁移情形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水库和周边两种设计水头的截渗沟建成后,改变了自然条件下的流场,形成水库向截渗沟排泄、截渗沟向周边排泄以及水库和周边区域均向截渗沟排泄两种地下水流场。某些污染羽扩散范围虽比自然条件下有所增大,但向水库方向的扩散均未超出300 m,不会对水库水质构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95.
重工业区高脆弱岩溶含水层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岩溶地区某市重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和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试美国环保署16 种多环芳烃(PAHs)优控物。初步研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16种PAHs均被检出,浓度为1 135.79~1 361.26 ng/L,以菲、蒽、萘、屈、芘为主;地下水处于中等污染程度,其中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4种浓度超过美国EPA2009《国家推荐的优先有毒污染物水质标准》标准;PAHs特征比值显示含水层中的PAHs来源于燃煤和炼焦污染源,与钢铁厂和化肥厂排放的特征有机污染物一致。研究区污染源下游大面积区域地下水已经受到PAHs污染,且出现排泄区PAHs浓度高于径流区的现象,岩溶含水层PAHs的污染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洼地、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和强风化白云岩等为PAHs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污染源区内地下水大量开采加速了污染物向地下水的入渗;二是水电站建坝蓄水发电,江水水位抬高,河岸地下水排泄速度减慢,可能致使岩溶含水层中PAHs的自净能力减弱。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地下水中菲、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处于重污染风险,应采取措施降低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96.
文章以广西柳州地区岩溶塌陷区为研究实例,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考虑了鱼骨模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要素断裂的分级影响,建立了断裂的分级缓冲区,进而划分了五个综合要素图层,基于改进的鱼骨模型对各影响因素矢量数据格式的要素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绘制出“柳州地区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区划图”。由区划图可知,已发现的塌陷群75%以上均落在强风险与中等风险区内,强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总分布范围约为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中南部,覆盖层厚度较薄,较容易发生岩溶塌陷。已发现塌陷群25%以下分布在弱风险区以及很弱风险区内,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的北部和西部,发生岩溶塌陷的概率较小。建议城市规划和建设选择在很弱风险区和弱风险区进行。   相似文献   
997.
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rcGIS与ERDAS遥感影像制图软件,利用2007年SPOT2.5m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详细编绘了开封市段黄河河道边界、开封段黄河滩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采用1992~2007年最大洪峰时期的TM影像与沿河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提取1992~2007年7个典型日期的河道行洪边缘线,与本底数据叠加,编制了开封段不同常遇洪水流量下滩区淹没范围。按照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汛后河道大断面资料,计算生成不同流量级大洪水在滩区的可能淹没范围图(淹没区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与河道行洪安全性的要求,总结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利用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订土地安全利用规避洪险的原则,规划土地安全利用分区,分为临河风险缓冲带、近河宜耕地带、相对稳定利用带(中风险带)和稳定利用带。提出了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在招投标阶段,大中型工程项目的业主要识别的风险可能因素很多,投标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投标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对业主来讲具有灰色信息的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考虑到报价信息对招标方、业主不完全、关系不完全明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灰聚类的不平衡报价风险定量识别办法,克服了在大型工程中没有大样本统计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9.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生态风险评价已进入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评价尺度的扩展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命支持系统的关注和对环境进行管理和决策的实践需要。针对区域尺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着重从评价区域类型、评价内容、范式、方法、技术、模型等层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区域生态风险评估的核心和关键是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科学探讨和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面向未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应该在等级斑块动态理论框架指导下,发展一套具体的评价方法,深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加强G IS技术和其他模型、技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00.
国外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接受风险是灾害风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学者对该领域一直没有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总结了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在可接受风险研究的相关成果,重点探讨了各国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发现其可接受风险的原则基本相同,可接受风险的标准比较相似,对生命风险的重视程度最高,还没有国际公认和统一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建议在原有灾害风险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各种自然灾害类型的年均死亡率制定我国的灾害可接受风险标准,从而完善灾害风险管理过程,为风险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