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沙质草地碟形风蚀坑形态气流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双权  哈斯  杜会石  张萍  吴霞  杨一 《中国沙漠》2012,32(5):1201-1209
 呼伦贝尔沙质草地碟形风蚀坑长轴走向呈WNW-ESE。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风向与碟形风蚀坑长轴走向关系决定了风蚀坑内部的气流模式,右斜交与垂直气流促使风蚀坑横向扩展与深挖,平行与左斜交气流有利于侵蚀区内部沙物质的向外输送并导致风蚀坑沿长轴向延伸。右斜交及垂向气流在碟形坑南缘产生顺时针向的垂直轴涡流,而平行与左斜交向气流在西北缘产生逆时针向的垂直轴涡流。沿长轴向,气流进入风蚀坑边缘发生分离减速,在风蚀坑底部重新附着,沿出风段坡面开始加速上升至坑后沙丘顶部,在坑后沙丘背风坡气流发生扩散减速。在横断面或弧形断面气流以单增或单减的形式存在。观测期间风蚀坑总体上以堆积作用为主,区域风能大小决定了蚀积作用强弱,而输沙方向与风蚀坑长轴向夹角决定蚀积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多伦县50余a的气候资料,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模型,分析了该地区草地生产潜力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更能反映草地生产潜力随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均对当地草地生产潜力起正作用。其中,相对温度而言,降水对草地生产潜力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另外,利用多伦县1999~2002年的畜牧业统计资料,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有效生产潜力和实际产量作了对比,其中天然草地草地生产潜力开发度很低,仅为26%,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人工草地的实际产量和草地生产潜力开发度相对更高,显示了它作为提高该地区牧草产量有效途径的可能性。最后通过对比多伦县2000~2002年的理论和实际载畜量,提出该地区草原处于高超载状态,平均超载率高达79.3%。  相似文献   
113.
本文利用海北地区近40a的气温、降水资料和近年来的草地生物量资料,分析了海北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其变化对草地生物量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北地区的气温增暖趋势90年代最为明显,各地气温变化的倾向率均为正;降水量的递增在80年代为最大,90年代有所回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是海晏、门源和刚察逐渐减少,祁连全境逐渐增多;气候变化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气温大于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温影响亦较大,降水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年内各季节分布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114.
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地表能量收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试验站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在退化草地下垫面获得的近地层湍流通量及能量的连续观测资料(样本间隔30min),分析了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下垫面近地层能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同时还讨论了干湿季转换期及不同季节近地层能量收支特征,以及天气状况对近地面层能量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18,非生长季为0.25。在植物生长初期的5月,地表反照率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5月末至6月初出现全年最低值;植物生长旺季的7~8月,受植被的影响地表反照率相对较稳定,并略高于生长季中其它各月。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呈"U"型,阴天的地表反照率高于晴天。全年地表反照率出现的最大频率集中在0.20附近,非生长季在0.22附近,生长季在0.18附近。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的影响,而非生长季受积雪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6.
A projected skill is adopted by use of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to calculate a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 The CNOP is the maximal value of a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a constraint condition, such as a ball constraint. The success of the DE algorithm lies in its ability to handle a non-differentiable and nonlinear cost function. In this study, the DE algorithm and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used to obtain the CNOPs are compared by analyzing a theoretical grassland ecosystem model and 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NOPs generated by the DE algorithm are similar to those by the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 algorithm and the spectral projected gradients (SPG2) algorithm. If the cost function is non-differentiable, the CNOPs could also be caught with the DE algorithm. The numerical results suggest the DE algorithm can b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CNOP, especially when the cost function is non-differentiable.  相似文献   
117.
近年来,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原来需要在野外完成的工作现在在室内就可以完成,利用RS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118.
本利用1981-2000年“Pathfinder”遥感序列资料,对青海东南部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青海东南部地区牧草生长状况年际变化较大,但80年代以来牧草生长季有所变长,而草地整体生产力略呈下降趋势;对达日地区草地生产力的分析、研究得出,青海东南部的局部地区牧草生长季及草地生产力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说明青海东南部地区的草场退化现象已日趋普遍,且其退化草场范围和退化程度正日渐扩大和加深。同时发现草地生产力和牧草生长季变化大多呈7-11年不等的周期性波动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9.
青海玛多县草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地处青海省玛多县,在最近十几年,该地区湖泊干涸、草地退化以及河流断流等生态恶化问题十分突出。利用1990年和2000年两期夏季的TM资料,对玛多县草地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该地区的草地退化特征,同时,运用地面草地观测资料以及同一地区降水、气温、干燥度和蒸发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分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