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1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C/N、δ13C、δ15N解析了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发现湾内有机质主要存在海洋、河口浮游植物以及陆地有机质3种来源。通过C/N、δ13C定量示踪,发现海洋浮游植物是湾内沉积物有机质的最主要来源,相对含量在41.6%—58.5%之间。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陆源有机质相对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在3.8%—43.8%、0—53.5%之间。海洋浮游植物有机质在整个海湾都表现出较高含量。近岸河口附近海域往往表现出高含量的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特征,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域大都集中在黄河口周围海域,高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以及高陆源有机质特征在黄河口周围海域均有出现。  相似文献   
32.
Controlled by climate changes, there were three large-scale transgressions and regressions around the Bohai Sea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which were accepted by most geologists. However, a big controversy still exists about the time when the transgressions occurred separatel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ocess of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around the Bohai Sea in the late Quaternary, the foraminifera assemblages from a new borehole Lz908 in the southern coast of the Laizhou Bay were studied, and then the transgressive strata were indentified. Combined with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radiocarbon 14C(AMS14C) an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ages,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se transgressions were re-determin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ree major large-scale transgressions occurred separately at the beginning of marine isotopic stage 7(MIS7),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MIS5) and the Holocene. In addition, a small-scale transgression occurred in the mid-MIS6,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gressive stratum was deposited. The transgressive deposition of MIS3 was also discovered in this study.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aminifera indicated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is period was colder than that in the MIS5. By comparison with the global sea-level changes,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around the Bohai Sea in the late Quaternary can be consistent with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s.  相似文献   
33.
运用Mike21模型中的水动力模块对研究区的潮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区的冲淤趋势;利用经验公式,对波浪和潮流进行耦合,计算出极端条件下的最大冲刷深度,对比规划用海实施前后的最大冲刷深度,以对该区域的海岸防护、工程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受到填海工程的影响,龙口湾内有轻微淤积,界河至石虎咀近岸海域的波浪和潮流受工程影响而变小,冲刷强度变弱。  相似文献   
34.
以整个莱州湾南岸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莱州湾南岸盐渍化土壤中盐分与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耕地土壤有机质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全盐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有机质和全盐含量在东西方向具有2阶趋势效应,南北方向上有机质具有1阶趋势效应,而全盐含量具有2阶趋势效应;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符合球状模型,有机质表现为南高北低,全盐含量则为北高南低;从相关性来看,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说明盐分含量的增加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研究结果为莱州湾南岸地区土地利用和盐渍化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南岸发生了三次海侵,长期的蒸发浓缩作用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卤水。受地下淡水过量开采、卤水资源利用及围填海工程等综合因素影响,地下咸水区的地下水流场、水质及周边地质环境产生了改变。选择地下咸水区进行地下水流示踪试验,对地下咸水渗透流速及影响范围等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的咸水入侵区具有相对统一的地下水流场,示踪剂浓度变化基本符合正态曲线分布。在地下咸水区,示踪剂在随着地下水流运动时,示踪试验相对抽水试验具有速度放大效应。本次试验中,地下水流速0.25~0.38m/d,示踪剂流速0.36~1.09m/d,示踪剂流速是达西流速的2.1倍。  相似文献   
36.
基于GIS技术的莱州湾东岸河流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了莱州湾东岸河流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盒方法对莱州湾东岸的黄水河和王河水系进行了分形分析,获得了两水系的主河道河长分维数和河网分维数,并以此探讨了分维数与流域地貌和地质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形分析为研究区流域地貌学与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经。  相似文献   
37.
留村金矿位于山东莱州市城区西南12 km的留村断裂带上,是发育于古老变质岩中的小型石英脉型金矿。为深入研究该矿区地层、构造与矿体在地下的延伸分布情况,加快后续数字化矿山建设,山东黄金集团应用Vulcan矿业软件对矿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在收集相关地质实物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质数据库、数据转换、地质解译等系列功能操作建立了矿区地表、岩体、构造及矿体模型,并对其进行任意剖割划分,实现了矿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矿体的三维可视化,促进了本区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以及三维空间的成矿预测。同时利用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资源量进行估值,本次估值的金资源量为1984.18 kg,与原详查报告中提交的金资源量2009.34 kg误差仅为1.25%。经估值后的每个矿块段都被赋予了精确的资源量数据,为后续矿山采矿设计与排产计划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助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38.
以SRTM3-DEM为数据源,在ArcGIS支持下,采用水文分析以及DEM分析数据与地质图、卫星图像和地形图区域数据综合对比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莱州湾南岸的弥河、白浪河、潍河3条典型河流河网河间地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流域河间地比率的空间关系、流域地貌侵蚀对比与区域变化、全新世河型及河型转换以及区域地貌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通过DEM的水文分析、河网提取、河间地制图,得到了每条河流、每种累积流量取值下河网中的河间地,从而提出了快速提取河间地的一种新方法.区域空间上,河间地比率自西向东存在弱的增大变化.流域侵蚀综合分析表明:3条河流曾明显下切,即西部的弥河以单河道截切式下切;中部的白浪河以拓展式下切;东部的潍河呈嵌入式下切.表明西部侵蚀下切幅度大于东部(西部河流侵蚀速度快于东部),从而印证了河间地比率西小、东大的空间变化.对古河型(/河网)分析表明,全新世以来有网状河、扇状分汉河、汇聚型河、顺直河和曲流河5种河型.河型转换受控于气候变化、基准面下降和不均衡的构造抬升.将研究区全新世的河流地貌演化分为全新世早阶段、全新世中期早阶段、全新世中期晚阶段、全新世晚期早阶段和全新世晚期晚阶段5个阶段.  相似文献   
39.
莱州系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莱州历史悠久,名称更迭错综复杂。据记载,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莱州府志》记载:"莱之开辟以来,夷于唐虞三代。"相传,唐尧、禹舜时期,禹分天下为九州,胶东半岛属青州,称"东夷"或"莱夷"。《尚书.禹贡》:"隅夷既略,莱夷作牧"。注云:  相似文献   
40.
油气运移滞后效应是指油气从烃源岩中生成并排出的时间早,而聚集成藏的时间晚,油气经历了长时间长距离运移,已聚集成藏的油气相态与成熟度低于现今烃源岩成熟演化的现象.这种油气运移滞后效应在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中普遍存在,在斜坡带表现最为明显.通过利用地球化学分析,平衡剖面技术、盆地模拟、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