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921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子北地区延长组长6段油层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从烃源岩、储层、盖层等方面对长6段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就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及成藏期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子北地区长6段油藏具有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控制;长6段油气主要储存在长61、62、63段河道砂体内,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长6段油藏主控因素有主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原油分布;长6段油层中,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双峰状,主要在100℃~110℃和130℃~140℃;利用热演化史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对油气成藏期次进行判断,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早白垩世运移并大量聚集至长6段油层组,形成长6段油藏。  相似文献   
10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断层垂向输导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faults are well developed.Based on the drilling results, the traps controlled two or more faults are oil-rich. However, when only one fault cut through the sand body, there is no sign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sandstone. In terms of this phenomenon, the principle of reservoir-forming controlled by fault terrace is proposed, i.e., when the single fault activates, because of the incompressibility of pore water, the resistance of pore and the direction of buoyancy, it is impossible for hydrocarbon to ac-cumulate in sandstone. But when there are two or more faults, one of the faults acts as the spillway so the hydrocarbon could fill in the pore of sandstone through other faults. In total five gas bearing structures and four failure traps are considered, as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our finding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it is well-advised that south steep slope zone of Baodao-Changchang Depression, south gentle slope zone of Lingshui Depression, north steep slope zone of Lingshui Depression, and north steep slope zone of Baodao Depression are the most favorable step-fault zones, which are the main exploration direction in next stage.  相似文献   
103.
被动陆缘原型盆地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广泛分布,是全球富油气盆地的主要盆地类型。现今被动陆缘盆地在全球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周缘、印度洋周缘、北冰洋周缘和地中海东南缘。通过对南大西洋周缘主要含油气盆地分析,将被动陆缘盆地分为伸展型和转换型两大类。根据沉积充填特征,伸展型被动陆缘盆地又可细分为含盐型、不含盐型和三角洲型。不同类型的盆地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如可将南大西洋边缘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南段主要为伸展型不含盐被动陆缘盆地、中段为伸展型含盐被动陆缘盆地、北段主要为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中段尼日尔河流域还发育尼日尔三角洲高建设型被动陆缘盆地。基于已发现的被动陆缘盆地大油气田(5亿桶油当量)分析,发现这几种类型的被动陆缘盆地均具有发现大油气藏的潜力,但油气成藏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04.
黄骅坳陷滨海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储层是中国深部油气勘探的新层位之一。为揭示该区油气成藏演化,对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产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含油包裹体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储层中存在三期油气包裹体,分别代表了三期油气注入。Ⅰ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126℃,GOI为15%~35%,油气充注时期为36~25 Ma,开始有油气进入到储层中;Ⅱ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GOI为30%~60%,油气注入时期为27~12 Ma,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发生大规模油气运聚,是主要的成藏时期;Ⅲ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8℃~155℃,GOI为1%~8%,油气注入时期为12~6 Ma,油气运移规模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05.
桂中坳陷浅层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显示丰富,其组分主要包括CH4、CO2和N2三种。自北向南,天然气的组分呈现明显分异,石炭系广泛出露区多见富N2气聚集,体积分数达80%~90%,忻城—合山一带二叠系—三叠系残存区,烃类相对富集;中部桂中1井CH4与CO2共存,体积分数相当;向南至D907井见到CH4体积分数达80%。区内CO2为深部热作用下碳酸盐岩分解成因;N2来源于大气,与地面淡水下渗、岩溶作用发育有关。认为坳陷内天然气的较好显示及其组分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系由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06.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时代老、埋藏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藏历史。岩芯观察和显微薄片观察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经历了六期流体充注,分别是第一世代沥青→第二世代白云石→第三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四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五世代沥青→第六世代方解石/石英,每期矿物中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记录了震旦系从早期形成的古油藏被破坏→古油气藏再形成→油裂解气和古气藏形成→水溶气形成→现今气藏形成的成藏事件和完整的成藏过程。第二世代-第四世代矿物形成于深埋过程中,是古油气藏形成期的产物,矿物的Sr、C、O稳定同位素表明向震旦系灯影组充注的流体主要是外源流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流动运移的特征;第六世代矿物所记录的水溶气的形成,也是震旦系最重要的成藏事件;现今的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主要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导致的水溶气脱溶聚集以及油气藏调整和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7.
本通过对鸭子河构造已钻6口深井的钻井评价,集合历年勘探生产及地质综合研究所取得的若干重要成果认识,分析了鸭子河构造的成藏背景及圈闭类型,并强调现今鸭子河构造不同段落,不同幅度的局部隆起与油气富集关系,最后指出,鸭了河构造牛石坡高点,隆丰高点具备大型气田的勘探规模,是深层须家河组油气勘探目标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8.
走滑断裂及其控藏规律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但不同类型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单元、输导特征及其控藏规律,目前还不甚清楚.通过野外精细表征、物理模拟实验和典型实例剖析,揭示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及其控藏特征: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包括断层核、其两侧的滑动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3个单元5个带;张扭性走滑断裂的断层核输导性最好、其次是滑动破碎带,再次是诱导裂缝带;压扭或纯扭性走滑断裂的断层核封闭性最好,其次是诱导裂缝带,滑动破碎带输导性最好.张扭性走滑断裂纵横向输导性要好于压扭和纯扭性走滑断裂,主动盘输导性好于被动盘,活动时期的输导性好于静止时期.走滑断裂的主动盘以输层油气垂向运移为主、被动盘以横向遮挡油气为特征.构建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西部走滑断裂的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9.
何文渊 《地学前缘》2023,30(1):260-280
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地质资源量达151亿t,是重要后备的油气资源。用电子背散射(HDBSD)发现了古龙页岩油储层中纳米孔和纳米缝非常发育,电子探针表明这些纳孔纳缝均被沥青充填。纳米孔的直径多在10~50 nm,中位数在20~30 nm,形态多不规则,多呈多角形,主要是一种E-F纳孔,其次为E-E纳孔,多与纳米缝联结。纳缝宽度多在10~50 nm,中位数也在20~30 nm。它们主要是由黏土片(黏土域)的F-F凝聚形成的。黏土的凝聚与有机质密切相关。黏土胶体由于同晶置换会带负电荷,使得其周围会吸附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形成一个带正电的黏土团。这种带正电的黏土团又会吸附带负电的腐殖酸(有机质)和初步降解的藻,形成一个有机黏土絮凝体。这种有机黏土絮凝体进入生排烃门限后,由于生排烃有机质体积会收缩,体积收缩最高可达87%。生排出的烃会就近充填在这种收缩形成的孔隙中,又由于纳孔纳缝的毛细阻力(约12 MPa)等使得排出的烃无法运移出去便形成了古龙页岩油的特殊连续原位油藏。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