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豫西南晚白垩世地层时代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豫西南一带红层时代的研究,获得了包括恐龙蛋、恐龙与轮藻、介形类、孢粉及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的重要材料,为区内划分的晚白垩世高沟组、马家村组、寺沟组地层时代,提供了新的和可靠的证据,排除了认为属于早白垩世、白垩纪或其他意见的可能。  相似文献   
32.
晚前寒武纪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保存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白云岩地层(灯影组)。扬子北缘(南秦岭) 地区的灯影组白 云岩与典型灯影组白云岩在成岩组合和沉积序列有较大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在野外剖面实测、镜下鉴定基础 上,运用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有序度分析对扬子北缘(南秦岭) 淅川地区灯影组白云岩进行了岩石学分类及成因机制研 究。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类型主要为泥—粉晶他形白云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以中—粗晶白云石为主的细—粗晶 半自形—他形白云岩、鞍形白云岩和岩溶角砾白云岩。其中泥—粉晶他形白云石为准同生阶段蒸发海水白云石化作用产 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形成于早成岩浅埋藏阶段,成岩过程与蒸发海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有关;细—粗晶半自 形—他形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属晚成岩期中—深埋藏环境下由碳酸盐岩矿物经过热液白云石化或重结晶作用所形成;岩溶 角砾白云岩是通过白云岩层的溶蚀—垮塌和砾间胶结作用形成。因此,由于相对海平面升降、上覆地层沉积厚度增加引起 的成岩环境变化以及后期流体的改造作用促使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33.
南秦岭淅川地区上石炭统周营组有多门类化石共生,筵类为晚石炭世的标准分子,菊石、腕足、珊瑚、双壳、腹足类多具泥盆纪生物群特征。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环境演变及构造古地理、生态的综合研究表明,周营组为晚石炭世沉积地层,其内的晚石炭世、中晚泥盆世古生物组合是在有障壁的局限滞留盆地这一特殊的古地理和生态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南秦岭淅川地区特有的组合,不具有搬运再沉积的物质条件,不是搬运再沉积的结果。每一次海侵,海水的加深和有机质的富集,是周营组生物群得以发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海水的退出、成化和相对闭塞环境下食物的缺乏,是生物群绝灭,并很好保存埋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张健  薛春纪  曹纪虎  彭姣 《地学前缘》2019,26(5):163-173
高庄金矿床是豫西南一处重要金矿,成矿时代、物质来源以及矿床成因类型尚不清楚。本文对高庄金矿石中载金矿物磁黄铁矿进行Re-Os测年,获得(137±2) Ma成矿年龄,表明金矿床为燕山晚期成矿。分别对载金矿物磁黄铁矿、容矿地层(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和侵入岩体(堂坪岩体)进行了S、Pb和REE组成分析。矿石硫化物δ34SCDT值为-3.0‰~-1.5‰,平均值为-2.24‰,深源S特征明显,矿石S可能来源于容矿的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基性火山岩地层。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106~17.505、15.469~15.602、37.835~38.194。堂坪岩体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244 3~19.238 2、15.594 8~15.693 5、38.504 2~39.616 3,二郎坪群火山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8.176 8~18.669 2、15.607 1~15.801 9、38.375 9~39.080 9。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地层和岩体的岩石铅组成相近,表明岩体和地层都提供了成矿物质。矿石与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地层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都为平坦型。可见,豫西南高庄金矿形成于秦岭碰撞造山之后的燕山晚期陆内构造岩浆热液过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体周围火山岩地层。  相似文献   
35.
豫西南-鄂西北-带恐龙蛋化石演化序列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生代末期在秦岭大背斜的南翼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构造凹陷,它们分别座落在河南的西峡-内乡、淅川、湖北的郧县一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桑坪-夏馆盆地、西坪-赤眉盆地、淅川滔河盆地、郧县-郧西盆地。根据豫西南-鄂西北地区蛋化石地层分布规律,可揭示出秦岭东端伏牛山南部地区白垩纪构造盆地是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盆地基底时代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变新。  相似文献   
36.
南秦岭淅川地区上石炭统周营组有多门类化石共生 ,类为晚石炭世的标准分子 ,菊石、腕足、珊瑚、双壳、腹足类多具泥盆纪生物群特征。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环境演变及构造古地理、生态的综合研究表明 ,周营组为晚石炭世沉积地层 ,其内的晚石炭世、中晚泥盆世古生物组合是在有障壁的局限滞留盆地这一特殊的古地理和生态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南秦岭淅川地区特有的组合 ,不具有搬运再沉积的物质条件 ,不是搬运再沉积的结果。每一次海侵 ,海水的加深和有机质的富集 ,是周营组生物群得以发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海水的退出、咸化和相对闭塞环境下食物的缺乏 ,是生物群绝灭 ,并很好保存埋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晚前寒武纪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保存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白云岩地层(灯影组)。扬子北缘(南秦岭) 地区的灯影组白 云岩与典型灯影组白云岩在成岩组合和沉积序列有较大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在野外剖面实测、镜下鉴定基础 上,运用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有序度分析对扬子北缘(南秦岭) 淅川地区灯影组白云岩进行了岩石学分类及成因机制研 究。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类型主要为泥—粉晶他形白云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以中—粗晶白云石为主的细—粗晶 半自形—他形白云岩、鞍形白云岩和岩溶角砾白云岩。其中泥—粉晶他形白云石为准同生阶段蒸发海水白云石化作用产 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形成于早成岩浅埋藏阶段,成岩过程与蒸发海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有关;细—粗晶半自 形—他形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属晚成岩期中—深埋藏环境下由碳酸盐岩矿物经过热液白云石化或重结晶作用所形成;岩溶 角砾白云岩是通过白云岩层的溶蚀—垮塌和砾间胶结作用形成。因此,由于相对海平面升降、上覆地层沉积厚度增加引起 的成岩环境变化以及后期流体的改造作用促使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38.
片岩-石英岩型蓝晶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气成热液成矿阶段。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蓝晶石,其物理性质、微量元素含量、氧同位素组成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9.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位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内,为区内富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北西-南东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两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北东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含少量浸染状矽卡岩型磁铁矿矿石;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北东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矿体均自北西向南东斜列顺层分布,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同步褶曲、整合产出。从矿石组构特征来看,A矿带块状磁铁矿矿石镜下可见围岩的残留,而浸染状矽卡岩型矿石中可见后期磁铁矿交代早期石榴子石、绿帘石;B矿带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中磁铁矿与围岩条带的接触界线呈港湾状、孤岛状,均表明条山富铁矿床以交代成矿作用为主。泥盆纪至早石炭世,二郎坪群弧后盆地的碰撞闭合过程导致区内存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条山富铁矿床应为该期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0.
豫西南地区铅锌矿产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尤其在栾川地区先后发现十余处铅锌银多金属矿脉群、上百条含矿断裂带,铅、锌、银资源前景广阔。对该区铅锌矿的科学研究丰富了华北陆块南缘区域成矿学认识,并促进了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栾川地区铅锌矿产在燕山期斑岩体周围矽卡岩中和外围的断裂带(脉状)中。脉状铅锌矿脉石矿物碳酸盐C、O同位素的组成(赤土店矿床1δ3C为-3.66‰~-2.82‰,1δ8O为10.31‰~15.86‰;百炉沟矿床1δ3C为-3.00‰~1.80‰,1δ8O为9.40‰~17.70‰;冷水北沟矿床1δ3C为-4.90‰~-0.40‰,1δ8O为6.00‰~12.50‰)介于典型海相石灰岩(1δ3C为0±2‰,1δ8O为28‰~30‰)和岩浆岩(1δ3C为-3‰~-30‰,1δ8O为6‰~12‰;地幔1δ3C为-7‰~-5‰)之间,指示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岩浆和地层双重作用、两种来源特点。综合分析认为,栾川地区铅锌矿有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