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9篇
  免费   882篇
  国内免费   1755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6226篇
海洋学   40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515篇
自然地理   48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As is well known, a high content of sulphur in coals is an effect of the post-depositional history of coal seams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of its use as a fuel. Sulphur in coals can caus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 during their utilization. This problem is very actual for the Donetsk Basin because 734 mined seams out of the total of 1009 (73%) are comprised of coals with sulphur content -2%. The chemical pre-treatment as a first stage in their processing is widely us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obtain the thermal destruction products of coals (such as semi-coke, coke, adsorbents, etc.) and to simultaneously utilize coal wastes. Development in pre-treatment methods for high-sulphur, low-rank coals is especially desirable for reducing the sulphur contents of the solid product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al pre-treatment on the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rmal destruction products, and the sulphur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coal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by reductivity (low-reduced LRC and reduced RC coals).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coal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Fisher method (heated to 520℃, at a rate of 7℃/m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emi-coking ga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 VTI gas analyzer. The coal samples were chemically treated directly before thermal destruction by the introduction of 1-% solutions of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AAD (acrylic acid dinitrile C8H12N4) and products of coal-tar distillation (absorber oil). Coal pre-treatment increases the semi-coke yield and its coking ability, and changes the liquid/gaseous product ratio.  相似文献   
82.
83.
许爱 《探矿工程》2006,33(7):59-61
对PDC钻头冠部形状及不同的布齿密度和切削齿在不同的磨损状态下对PDC钻头切削齿受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相邻的3个切削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切削齿与切削齿之间的径向距离和切削齿之间的高度差)来分析PDC钻头冠部形状和切削齿布齿密度对切削齿受力的影响,以及将切削齿的磨损状态简化成与切削齿在钻头上装配方向垂直的平面来分析切削齿磨损状态对切削齿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地理教学》2006,(3):46-46
最近,山东兖矿集团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和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技术取得中试成功,我国“煤变油”的产业化进程在有序地进行之中。煤为啥变油?  相似文献   
85.
在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课堂里,一堂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已经难以完全把握。有时它需要顺着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习惯,调整教学设计,来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6.
赣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金矿床类型多样,有6类16型,其中主要工业类型为次火山斑岩型伴生金矿、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和冲积型砂金矿。这四种工业类型中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均有较好的勘查前景,尤以后者找矿潜力巨大。在叙述赣东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金矿类型划分、金矿主要工业类型和典型金矿床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金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今后勘查的主攻矿床类型,找矿远景区,预测并指明了主要金矿类型的未来找矿潜力。为赣东北地区金矿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7.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成气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与GC、GC-IRMS分析技术,结合KINETICS专用软件,对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成气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研究。库车坳陷侏罗系煤具有高的产气性,在高演化阶段主要产甲烷气;侏罗系煤热解气甲烷碳同位素为-36‰~-25‰,乙烷碳同位素为-28‰~-16‰;甲烷、C2-C5气态烃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47~64k)calm/ol、(55~72k)calm/ol,频率因子各为5.265×1013s-1、5.388×1018s-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成因。研究认为,克拉2气田天然气属阶段捕获的煤成气,主要聚集了5~1Ma时期的天然气,其成熟度Ro分布范围为1.3%~2.5%。  相似文献   
88.
福建省大田县广平含煤区推覆构造特征及找煤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开彪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2):16-17,70
通过对区内推覆构造及地层等的研究,认为广平含煤区推覆体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童子岩组煤系地层埋藏深度主要受发育于童子岩组上部的F1、F2推覆断层控制,并圈定出煤炭资源预测前景较好的3个区作为煤炭勘查后备基地。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淮北煤田孙庄勘探区地质构造、沉积特征、煤层煤质及煤层气赋存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有利于本区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因素是较大的埋藏深度、较高的壳质组+镜质组、较高的变质程度、较大的煤层厚度、低透气性的盖层、较缓的地层倾角和封闭性较好的构造条件,推测煤田深部可能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90.
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宏  聂爱国 《贵州地质》2006,23(2):109-113
通过分析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索高砷煤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从而揭示了高砷煤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高砷煤与非高砷煤在微量元素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金、汞、铊矿石与龙潭煤系中的砷具有同源性,龙潭煤系页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继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