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图腾有原生和演生的差别,中华四夷的原始图腾被搬到天空,对应四象28宿。由于图腾往往与先民相联系,对祖先的崇拜也与图腾崇拜连在一起甚至混为一体。彝语支民族流传至今的图腾,从黑虎到多种动植物,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图腾演生和多次演生的反映。以彝族、哈尼族为代表的祭山龙,原本与龙图腾无关,而与农耕和环境保护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2.
石源龙地区铀矿床的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石源龙地区铀矿床的同位素地质特征,并由此得出:a.成矿时间大约为92Ma~115Ma;b.成矿溶液来自当地中生代的大气降水;c.成矿溶液中锶和稀土元素的来源与南园组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有关;d.成矿过程中伴随着CO2的逸失发生了同位素交换动力学效应,而且CO2大量逸失是导致沥青铀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张顺金  曾炳林 《福建地质》1997,16(4):186-195
闽西龙岩龙崆洞风景区地下岩溶发育,6层水平溶洞与竖洞、斜洞纵横相接,总面积5.4×104m2。景区有大小景点百余处,其成因以碳酸盐岩岩溶为主,兼有花岗岩山岳地貌及动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4.
胡氏贵州龙(Kueichousaurus hui)的产出层位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立亭 《贵州地质》1996,13(3):209-212
胡氏贵州龙产于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的竹杆坡组底部,据该组所领导史脊椎动物化石,时代应为晚三叠世卡尼克期。胡氏贵州龙生活于距岸有一定距离,水体较为的正常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05.
苏浙皖地区的龙潭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文耀 《地层学杂志》1993,17(3):232-236
<正> 龙潭组原称“龙潭煤系”,由刘季辰、赵汝钧(1924)于南京龙潭创名。煤系“厚自80—110公尺,煤层仅只一层,在苏境内,其厚度不一,最厚者仅四、五尺许,延长不广,少远即减薄……。煤系中岩层,仅砂岩与页岩相间而生,煤层在全系中上之部,其上有不纯石灰岩一薄层,极富动物化石,属二叠纪。”这是有关龙潭组的最早论述。当时认为其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106.
龙脖河铜矿区(北段)岩浆岩及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昌华 《云南地质》2003,22(4):403-408
龙脖河铜矿产于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及其下伏地层中下三叠统火山岩建造中。矿床的形成与以红河断裂和阿龙古断裂为界的深海红河裂陷槽海相火山活动及后期的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化受地层、火山活动构造控制。富钠细碧角斑岩、火山碎屑岩、基性侵入岩为该区的主要岩浆岩类型。上述不同岩浆岩均有矿化产出,本文就区内岩浆岩的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作一简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围龙屋被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其建筑文化蕴涵深厚的中华风水观。本文以现代文化生态学理论解读其表象下深藏的科学性,诸如选址、建筑朝向、高度升降等。围龙屋文化旅游在粤东北旅游开发实践同其他地区中国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一样,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中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进行考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8.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龙担剖面地处临夏盆地的中央部分,产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化石证据中得出与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同时期的黄土沉积,但是岩性看起来又与中国东部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午城黄土有差别。本文基于龙担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地磁研究、粒度以及磁化率分析,主要对正极性N3的极性归属问题进行阐述,N3对应于Matuyama极性时中下部的Olduvai极性亚时期,建立了该剖面的年代地层序列。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位于Olduvai极性亚时内部,时代为1.77~1.95Ma,从而得出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年龄为1.9Ma,下化石层位于Reunion极性亚时之下,时代为2.25Ma。  相似文献   
109.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巨大找矿潜力。这里主要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矿床含矿斑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明显的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并可初步断定驱龙及冈底斯成矿带典型斑岩铜矿床的含矿斑岩具备C型埃达克岩特征,其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期后的伸展条件,这将对该带成矿环境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找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0.
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小华 《福建地质》2000,19(2):57-65
研究丁家山铅锌矿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等表明,它是一个主要产于中元古代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绿片岩系中,可划分为火山喷发(主成矿期)、变质、改造叠加、表生4个成矿期的VHS型铅锌矿床,并具有4条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