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71.
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生物结皮对土壤风蚀的影响,对量化风蚀预报模型中的生物结皮因子、提高模型预测风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苔藓结皮为例,对比了风洞试验和单次事件风蚀评估模型(SWEEP)模拟的风蚀速率与输沙率的差异,分析了苔藓结皮盖度和空间分布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蚀速率和输沙率均随结皮盖度的增加而减小,尤其是在较大风速下(15 m·s^(-1)),当结皮盖度从10%增加到80%时,风洞试验的平均风蚀速率和输沙率分别减小了98.3%和99.3%,SWEEP模拟的结果分别减小了93.2%和78.9%。(2)相同结皮盖度下,苔藓结皮分布于上风向区域时土壤风蚀速率和输沙率最小,斑块状分布次之,分布于下风向区域时最大。(3)对比风洞试验和SWEEP模拟结果,不同结皮盖度下SWEEP模拟的风蚀速率和输沙率大多显著(P<0.05)高于风洞试验结果。未来的研究应在风蚀预报模型中构建生物结皮因子影响风蚀速率的定量表达,以提高模型预报风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敦煌黑山嘴风沙工程治理区和未治理区近地表风动力环境与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研究了风沙治理工程下黑山嘴的防风固沙与土壤改良的综合效益,为今后该区域近地表风沙动力过程的深入研究和风沙灾害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治理区,敦煌黑山嘴工程治理区的平均风速、起沙风频率均明显降低,输沙强度减小,年输沙势降低85%,大风天气减少;工程治理区土壤各养分及水盐含量也在一定深度明显增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5 cm土层深度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22.5%、49.3%、15.1%,全氮、易溶盐对其他组分影响增大,土壤肥力显著提升;两区域土壤电导率与易溶盐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但工程治理区两者含量在土壤表层明显增加,应警惕发生地表盐渍化。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利用CSR-RL06和Tongji-Grace2018时变重力场模型反演了2003年1月—2016年12月红柳江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并联合降水、蒸散、径流和人类活动耗水等多源数据建立了区域水量平衡方程,定量评估了该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考虑人类活动耗水为区域陆地水储量输出项时,由水量平衡方程闭合差计算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9%。②气象水文因素贡献率仅于2009、2011和2016年为负,其均值为-22.5%,其余年份正贡献率均值为47.7%;人类活动耗水贡献率始终为负,其均值为-34.8%。③龙滩水库蓄水变化与该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相关系数为0.66,均存在一年和两年主周期信号。  相似文献   
74.
涌突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特别是岩溶隧道,尤为严重。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岩溶隧道实例,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试验和观测等工作,查明了隧址区地表浅部及其过渡带岩溶发育范围、形态、规模及高程,分析了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补、径、排特征。分别采用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了隧道涌突水量,预测了可能突水段。对隧道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根据德阳市城市规划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含水层厚度、富水性、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模数等能充分反应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的5个指标,建立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分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并用计点系统模型及GIS技术进行研究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较高和高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29.7%,地下水水量保护管理形势较为严峻;发现地下水水量脆弱性在地下水补给区相对较低、在排泄区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6.
正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的6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编号为GBW07475-GBW07480。青藏高原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现在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这里。人们将它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并称之为地球"第三极"。  相似文献   
77.
正2011年4月,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的6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编号为GBW 07475-GBW 07480)。青藏高原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现在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这里。人们将它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  相似文献   
78.
本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工作实际,分析了目前数字技术条件下三门峡水库水文要素摘录蓄水量计算工作所处的困境和应解决的具体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三门峡水库水文要素整编计算软件的系统组成和功能模块构成,实现并完成了系统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79.
非平稳风沙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蚀输沙起动条件与输沙率预测是风蚀预报、沙尘数值预报与风沙地貌演化以及防沙治沙工程研究所需的关键参数,因而一直是风沙物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稳态输沙过程,对野外实际输沙过程的预测存在相当大的误差。近年高频的实时同步输沙、风速测量显示:大气边界层近地表风速脉动强烈,因而导致野外实际输沙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风沙输运的非平稳特性与边界层湍流结构密切相关,因而会对沙粒起动条件判断、输沙率预测等产生影响。回顾了近20年中非平稳输沙研究在实验、理论以及数值模拟方面的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风沙流的风程效应研究是定量获取风沙流沿程变化的核心和难点,风程效应是指输沙率随沙床表面或地块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饱和输沙率(fmax)和饱和路径长度(Lsat)是风程效应的重要参数。采用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以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境内典型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观测了2017、2018年和2021年内4次典型风蚀事件,分析近地表5 cm高度风沙流的风程效应在5 min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地表输沙通量随风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2) 4次风蚀事件中Lsat的变化范围在11~280 m之间,并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化与风速无关。(3) 近地表风沙流的fmax与风速(U)呈幂函数关系。(4) 风程效应的变化特征与地表可蚀性因子、地表微地貌变化有着紧密联系,未来应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农田的风程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