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53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280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的REE示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交叉布设不同的稀土氧化物,通过人工模拟次降雨,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对坡面侵蚀沿顺坡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演变过程同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REE示踪技术对定量研究土壤侵蚀具有较高的精度;降雨前期,片蚀与细沟侵蚀发育程度基本相当;后期细沟侵蚀占据坡面侵蚀的主导地位,其侵蚀平均加速度和平均侵蚀率分别是片蚀的15倍、9倍;试验结束,细沟侵蚀占据坡面总侵蚀的90%;本试验条件下,坡面下1/3区域为侵蚀活跃带。  相似文献   
22.
水库下游河流再造床过程中的河岸侵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测河道地形资料,分析了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河岸侵蚀现象,包括不同横向边界约束条件、不同床沙组成和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岸侵蚀的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水库下游均会有河岸侵蚀发生,但初期一般以下切为主,后期以展宽为主。②对于横向边界约束较强的河段,河岸侵蚀相对较弱;相反,则河岸坍塌严重,河岸侵蚀强烈;③对不同的河床组成和边滩组成的河段:河床较粗特别是形成抗冲粗化层,且边滩组成较细的河段,河岸侵蚀现象非常剧烈;河床组成较细的河段,如果边滩抗冲性较强,则河岸侵蚀现象相对较弱,如果滩地组成较细、容易坍塌,河岸侵蚀也会较强;④不同的河型有着不同的河岸侵蚀现象。分汊河段以主汊为主;游荡段的游荡特性在初期受到抑制;弯曲河段的撇弯切滩现象较普遍。  相似文献   
23.
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溶于纯净的雨水中 ,使雨水具有弱酸性 ,即谓之酸雨。如果说 ,十多年前 ,酸雨还只是个别国家的局部性问题 ,那么随着各国矿物燃料消耗量的不断增加 ,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氧、氮氧化物等日渐增多 ,目前酸雨的危害已向全世界蔓延 ,并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来源于何处呢 ?一是自然来源。如火山喷发时 ,就有二氧化硫的喷出 ;沼泽、土壤、坑道等地的含硫物质 ,在厌气细菌的作用下 ,会以硫化氢的形式释放出来 ,经周围环境的氧化后 ,生成二氧化硫 ;沉积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24.
黄河中游降雨特性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卢金发  刘爱霞 《地理科学》2002,22(5):552-556
以黄河中游36个有泥沙粒径资料的水文测站流域为样本,在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泥沙粒径特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流域,流域泥沙的粗细与降雨季节性变率和年际变率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雨量和降雨不均匀系数之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流域地面物质、植被和地貌发育程序等下垫面环境因素对泥沙粒径特性与降雨特性之间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流域曲线的斜率各不相同,在图中所处的位置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5.
江苏淤泥质潮滩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江苏滨海平原淤泥质潮滩1980年以来19个固定潮滩断面112个测次滩面高程测量的统计分析,探讨典型淤泥质潮滩剖面形态对海平面变化的形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淤涨岸段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仍将淤积加高,但淤高幅度除多年平均高潮线附近滩面相对较大外,其余均较小,表明随海平面上升该滩带总体淤积速率将趋于减小;与此相反,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趋于蚀低,且侵蚀强度较大,表明该滩带的侵蚀有加剧趋向,最终滩面总体形态将因上带不断淤高和下带不断蚀低而逐渐变陡,剖面上凸形态的曲率不断加大。曲型侵蚀岸段,海平面上升的效应则相反,海平面上升,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上滩面强烈蚀低;而多年平均潮位线以下滩面则强烈淤积加高,剖面的上凹形态最终将因上带不断蚀低和下带不断淤高而趋于平直。  相似文献   
26.
北江大堤植草护坡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江大堤在航运的浪涛侵蚀以及洪水和雨水的冲蚀下,部分河段边坡已变得支离破碎,对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香根草和百喜草都能耐较长时间的水淹,并都有较强的抗逆性。结合土石方工程,并辅以三维网覆盖,将香根草和百喜种在北江两岸的边坡上。结果,这一护坡措施不仅有较地防止了洪流冲蚀和雨水侵蚀,较好地起到了固土护坡作用,而且绿化美化了河岸边坡,成功解决了河湖水库的河岸带难以植被覆盖的难题。  相似文献   
27.
模拟酸雨对福建四种山地土壤的淋溶与风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后保  林德喜 《山地学报》2002,20(5):570-577
在不同pH值 (2 .0、3.5、5 .0、6 .0及蒸馏水 )的模拟酸雨作用下 ,对福建四种类型山地土壤进行了为期 12 0d的淋溶试验。结果表明 ,盐基离子的淋溶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 ,尤其当pH≤ 3.5时 ,增加最明显。 4种类型土壤中各离子淋失量大小均为 :Ca2 >Mg2 >K >Na ,这与原土壤中交换性盐基含量一致。在pH≥ 3.5的酸雨作用下 ,土壤中铝的淋失较少 ,而当酸雨pH =2 .0时 ,铝的淋失骤然升高。pH2 .0的模拟酸雨不仅增加了土壤铝离子的释放 ,而且加速了矿物的风化。在pH2 .0的模拟酸雨淋溶下 ,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和紫色土中由矿物风化输入的 5种阳离子总量分别为 2 .94、4 .33、4 .35和 6 .0 4 (cmol kg)土 ,显著大于其它酸雨处理。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由阳离子交换、氢氧化铝水解以及原生矿物风化缓冲作用三部分组成 ,其相对重要性不仅决定于土壤酸度、盐基饱和度和矿物组成 ,而且与酸雨的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黄河上中游"农牧交错带"土壤侵蚀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景可 《中国沙漠》2002,22(5):466-472
黄河上中游“农牧交错带“侵蚀环境形成于地质时期,发展于人类历史时期.现代侵蚀环境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是: ①降雨量具有时间上年际的波动性和年内的集中性,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②地表组成物质松散,以沙性物质为基调;③植被类型简单,以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低.由侵蚀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侵蚀产沙特点是:①侵蚀产沙类型复杂;②泥沙来源多样性;③区域产沙具有空间的不均匀性、年际的波动性和时间的集中性.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属性难以改变,但是人们可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人-地关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来抑制和修复侵蚀环境.  相似文献   
29.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本项研究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蓝本,运用小区实验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各个侵蚀因子,建立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A=R·K·LS·c·P,并确定了方程中诸因子的求算方法和数值,以及该流域土壤允许流失量,为方程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数据。同时,还进行了方程的检验,方程计算值与小区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6.3%以下,表明该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的。该方程的建立,可为云南金沙江流域预测预报土壤侵蚀,制定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0.
在应用新近建立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测算该流域各县(市、区)年均土壤流失总量和各地类年均 土壤流失量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总体特征、各地类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坡度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 征,为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