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907篇
海洋学   130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3篇
  1939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地貌演化阶段的信息熵判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管华  高更和 《地理科学》2002,22(6):673-676
地地貌信息熵计算方法和涵义讨论的基础上,计算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面积大于100km^2各流域的地貌信息熵值,进而分析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地貌定化阶段。得出以下结论;该区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期和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各流域坡面形状多为下凹形为主,但山地整体的坡面形状近于直线形。  相似文献   
942.
水志林 《江西地质》2001,15(3):181-183
江西富家坞矿区露采基建剥离工程于1991年底开始施工,6年以后,于1997年11月发生露采边坡大垮塌,导致即将竣工投产的“坑改露”工程彻底失败。本文研究分析了造成该矿区露采边坡垮塌的主要原因,针对露采边坡垮塌后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恢复生产的治理措施。对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及生产矿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3.
用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模拟坡面产流过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在用蒸发法测定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和基础上,运用修正的Green—Ampt入渗模型,结合退水曲线法和坡面运动波模型.研究了9场不同雨强和不同历时模拟降雨的产流过程。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1.0%-30.7%间变化,80%的模:似误差可控制在18%以内,说明用非饱和土壤物理参数可以进行一般精度要求的坡面径流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944.
由测风资料推算局地环流速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抱璞 《气象科学》1997,17(3):258-267
山区或湖区实际观测到的风速,往物证理自然风速和局地环流风速综合的结果,很难将二者抠分开来。本文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根据我资料推避地风速的方法,可纠正过去确定局地环流速度的一些不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945.
946.
过去由于栅格数据结构占有统治地位,从地形数据中搜索坡线的方法均是基于栅格的。近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很快,为更加有效地处理矢量结构的数据,必须建立基于矢量的处理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地形坡线搜索的矢量方法。在等高线数字化后形成了两个关联地形数据文件,等高线属性表和点位坐标文件。任意给定地面上的一个点作为地势走向的起点,可由柯西-什瓦茨定理识别出最速下降的连续线段。利用加利福尼亚的Idyllw  相似文献   
947.
本文以雅砻江锦屏高陡岸坡稳定性及建高拱坝适宜性的论证为例,提出了地质环境条件—岩体力学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岩体工程结构的系统动态平衡分析途径,为锦屏Ⅰ级水电站高拱坝工程和具有类似地质环境与岩体力学环境条件的其它高拱坝工程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48.
吴冲龙  韩志军 《地球科学》1994,19(4):471-481,T001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野外和室内研究资料后指出,银洞坡大型金矿所在河南庄背斜连同该背斜转折端和两翼所发育的各种平移断层、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主成矿期之后,不具前人所认定的控矿意义。其演化系列是:河前庄背斜→含矿共轭平移断层→无矿共轭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支系,除含矿共轭平移断层之外,它们主要起改造矿体的作用。其中河前庄背斜起有利的改造作用,而各类断层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49.
950.
再论徐(州)-淮(南)推覆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树桐  陶正  陈冠宝 《地质论评》1993,39(5):395-403
我们在1987年曾指出过徐州—淮南地区是一个由中—朝板块的古生代盖层组成的大型褶皱推覆体。最近我们经详细研究,认为它是由南段定远—淮南、中段小涧集、北段徐州到台儿庄的山系组成的一个半圆形造山带。根据影响这些地区的应变强度不同,该带可划分为南、北、中三段。最后讨论了该带动力学机制、构造过程及与邻区构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