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提出了一种实验上可行的,通过光学谐振腔内多通道参量下转换过程直接产生多色连续变量对纠缠频率梳的方案,腔内增益介质为周期极化的准相位匹配的钽酸锂(LiTaO3)一维光学超晶格.通过连续变量纠缠判据证明了每个通道中产生的每对参量光之间是相互纠缠的.讨论了对纠缠频率梳的纠缠特性随系统参数的变化.此方案在量子通信网络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对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时间地理学及时应对了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论文梳理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基本特征,包括破碎化、多任务与时空替代等方面。相关实证研究试图回答ICTs是否以及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但是忽略了对其内在机制的阐释。时间地理学应对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最新研究包括理论扩展与可视化及分析工具发展等方面,这为理解与刻画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有效工具。研究发现,首先,经典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扩展应用于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时空间去耦合是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内在机制。其次,基于GIS开发了物质—虚拟混合空间行为的可视化和测度方法。最后,新时间地理学对日常活动复杂情境的分析直观揭示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时空去耦合机制与破碎化、多任务、时空替代等基本特征,并提出前后台活动、ICT介导的活动束、ICT介导的秩序口袋等理解移动ICTs影响下日常活动转型的创新概念。最后,以时间地理学为基础,提出以实虚活动系统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研究框架,并从数字生活、智慧社会和安全城市等方面讨论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33.
以提高导航数据更新效率为目的,研究了导航数据采集与更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以VS-NET为开发平台,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数据,以ArcGIS Engine-组件式GIS作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设计工具,实现了导航数据更新的操作便捷、高效、准确。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和功能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4.
量子宇宙学,baby宇宙和虫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有根 《天文学进展》1991,9(3):182-191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GPS车载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江帆  张宏  沙月进 《测绘通报》2007,(2):52-54,57
首先对目前移动视频监控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基于空间定位信息的移动视频监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构造一个基于GPS与GIS的车载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详细论述该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功能,并对使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探讨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作展望。  相似文献   
138.
贾媛  周向阳 《测绘科学》2018,(1):101-106
针对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对姿态大机动的快响应需求,设计了一种轻量型惯性稳定平台位置环协同通信与姿态超限快响应控制策略,将位置环反馈回路设计为两种可切换工作模式。伺服模式下,参考位置姿态系统的输出,通过设计二者协同通信,保证稳定平台对飞行姿态及扰动的实时隔离;编码器实时监测框架间相对角位置,超限位且载荷视轴与垂直方向误差较大时切换模式。超限快速回复模式下,以编码器值为位置环反馈量,使用大增益将平台由超限位置迅速调整到最大限定位置,并实时监测POS值,在载荷视轴位置误差较小时返回伺服模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靠、有效实现了稳定平台与位置传感器的高精度实时通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9.
Cd Te量子点具有荧光强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应用Cd 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分析基体复杂的样品,需要有效分离对测定干扰的金属元素和高效富集待测元素。本文以巯基乙酸(TGA)作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 Te量子点,基于镍离子在p H=10.0硼砂缓冲溶液中对Cd Te量子点的荧光具有较强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赤泥中痕量镍的荧光光度方法。荧光猝灭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为:Cd Te量子点的浓度3.0×10-4mol/L,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镍离子浓度在2.0×10-7~7.8×10-5mol/L范围内与Cd Te量子点的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5×10-7mol/L。本方法针对Fe3+、Co2+、Cu2+等主要基体金属元素允许量低的问题,采用25%的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N530)磺化煤油萃取回收滤液中的Ni2+,镍回收率达到99%以上;赤泥中痕量镍的测定结果与催化光度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8.3%-104.2%。  相似文献   
140.
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慧交通建设,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影响居民出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共识背景下,由于"智慧交通—可达性—出行行为(碳排放)"间复杂的影响作用机制,已有的研究难以判断智慧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可达性提高将增加抑或减少出行碳排放。如何通过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并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减少出行碳排放是当前中国智慧交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理论框架,并以广州为研究案例地,研究了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