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沉积物中多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洋沉积物中的Fe、Mn、Cu、Co、Ni、Pb、Zn、Ca、Mg、K、Na、Cr和Rb13个元素进行直接测定,对测试工作条件、介质、酸度和共存元素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各元素测定的RSD(n=10)≤12%,经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应用此法为待定值大洋沉积物标样GSMS_2和GSMS_3提供了定值数据,结果与初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92.
选择了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系列成岩型铁锰结核(壳)样品,根据其中的矿物相的种类,利用化学上的相分析手段——选择性提取实验,借助晶体化学和矿物学手段对过渡金属元素Cu、Co、Ni、Ti和碱土金属元素Mg在成岩型铁锰结核中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元素Cu、Co、Ni、Ti和Mg等元素在成岩型铁锰结核中的富集受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状态和结核中组成矿物这两方面因素的制约。成岩型结核中10-水锰矿结构的稳定性并不完全是由于其充分吸收了Cu、Co、Ni等过渡金属元素,碱土金属Mg对于10-水锰矿结构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3.
194.
可能发生在中国扬子台地震旦-寒武系界线上地外撞击事件的目标地层应该是湘西北天门山震旦-寒武系界线上的Ni-Mo多金属元素富集层及其相对应的层次。文中分析了这一目标地层的展布和地质特征。这一特殊层位对于上下地层沉积环境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5.
富锂氟含稀有矿化花岗质岩石的对比和成因思考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矿物岩石的结构构造、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实验岩石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论证该类岩石主要是从经过分异演化而形成的残余熔浆中直接结晶而在的;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这种残余熔浆的主要机制;岩体的空间分带特征和各带之间的渐变过渡关系,为分离结晶作用的途径和演化方向提供了重要信息;熔体中挥发性组分的大量存在,是分离结晶作用能充分进行的关键因素;亲石稀有金属元素在流/熔配分中倾向于进入熔体相,是残余熔体中逐步富集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流体相与已晶出的共存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广泛的交代蚀变现象;残余熔浆在不同地质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侵位、结晶和演化,造成了Li-F花岗质岩石在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6.
沉积物演化与某些层控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赖应銭 《矿床地质》1988,7(1):42-53
产于沉积建造包括火山沉积建造中的许多层控金属矿床,往往是沉积盆地内沉积物在沉积期后不同演化阶段上的派生产物。弥满在沉积物中的地层水,在沉积建造所经历的沉积、成岩、后生直至变质的不同演化阶段,水温和水质也随之发生变异,从而对分散在沉积物中的不同金属成矿物质具有不同淋滤萃取能力,使它们有先有后地发生迁移,而后在地球化学障壁部位尤其是在不同水质的混合带附近发生沉淀,形成不同矿化特色的矿床。每一个汇水-径流-排泄单元,就是一个成矿地质单元。这些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控制沉积物形成和演化的因素,尤其是控制地层水水温水质演他和活动规律的古水文地质因素,与油气藏的形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7.
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峨眉山玄武岩的微量元素丰度显示区域性差异,西岩区(盐源—丽江拗陷)玄武岩总体上比中、东岩区(康滇隆起和滇黔拗陷)玄武岩富相容元素而贫不相容元素,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母岩浆经历的结晶分离的程度不同。比较演化的石英拉斑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往往富放射成因锶,反映其成因还涉及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相对主体拉斑玄武岩,东川碱性火山岩贫REE特别是LREE,推测源区发生过先期熔融事件。主要元素和REE的模拟计算表明,二滩粗面岩可以由玄武质母岩浆经分离结晶衍生,最可能的主要分离相是该区似层状辉长岩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98.
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在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过渡族金属元素(Fe、Cu、Zn等)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研究方向,在沉积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成矿过程、岩浆作用和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介绍了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指出利用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研究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分析总结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包括:(1)丰富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数据;(2)加强模拟实验工作;(3)探讨海底热液活动对过渡族金属元素在大洋内循环和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奖牌中镶嵌昆仑玉石,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在奖牌中加入了非金属元素。“金镶玉”寓意着金玉良缘,奥运会奖牌在金牌上使用白玉,银牌使用青白玉,而在铜牌上使用青玉。玉环的内环周长31.9mm,外环周长57.7mm,厚3mm,奖牌式样给人惊喜,但为什么要选择昆仑玉,其品种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00.
紫海胆生殖腺和棘壳中的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殖季节从大亚湾采集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分离出生殖腺和棘壳,用ICP-AES法测定其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紫海胆生殖腺中含有Ca,Mg,Sr,Fe,Mn等18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几乎都同样在棘壳中存在,而且棘壳中的浓度比生殖腺的高出几十到几百倍。同时发现棘壳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比海水中的高很多,如Fe的浓度为海水的34万倍。同时发现棘壳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比海水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