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IRGA法和GC法,同步观测了3种天气(晴天、多云、阴天)条件下福州市江滨公园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的白昼动态变化,比较IRGA法和GC法透明通量箱对观测样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对NEE观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观测结束时,IRGA法通量箱对样点环境的扰动小于GC法,晴天白天二者箱内的平均升温分别为1.79℃和2.33℃,箱内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降低幅度分别为11.00%和21.00%.3种天气情况下,IRGA法与GC法观测的NEE白天变化趋势较一致,但3种天气相同时段内GC法测定的NEE平均值比IRGA法高3.17μmol·m-2·s-1,二者的差异在中午最大,在清晨和傍晚较小.IRGA法比GC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草坪NEE.  相似文献   
12.
利用毛管模型研究泥质砂岩电化学测井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电位和激发极化电位测井响应所涉及的离子导体激发极化电位的微观机理解释,主要依据双电层形变假说和浓差极化假说,缺少定量描述的数学模型和理论体系.本文利用孔隙介质的微观毛管模型,给出了毛管模型中双电层理论和阳离子交换量与Zeta电位的关系,推导出毛管中离子流量和电流强度表达式.由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推导出毛管中离子浓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建立了描述含水泥质砂岩激发极化电位和自然电位的数学模型.从而系统地严格证明了含水泥质砂岩激发极化现象是在电流场和浓度梯度场的共同作用下,由孔隙中离子浓度浓差极化电位和双电层形变电位形成的.并且证明了描述泥质砂岩自然电位的数学方程和描述激发极化电位的数学方程及形成机理是一致的.计算结果表明:激发极化极化率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极化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加;证明了地层水浓度、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自然电位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Ice and snow chemistry of alpine glaciers is crucial for the research of reg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hange. Fresh snow samples were weekly collected from Urumqi Glacier No.1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Xin- jiang, China, an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ajor ions, mineral dust, δ18O and trace metals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ions in the snow are Ca2+ SO42- NH4+ NO3- Cl- Na+ Mg2+ K+, in which Ca2+ is the dominant cation, and SO42-is the dominant anion. All major ions have clos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except NO3-. δ18O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ir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ineral dust particle and major ionic concentrations in fresh snow have obvious seasonal change,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in spring but low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and autum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hemical mass input from Asian dust activity to snow is very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s of trace metals in fresh snow, e.g., Cd, Pb, Zn, Al, Fe, have shown that human-induced pollution of central Asian region also has large contribution to the snow chemistry on alpine glacier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4.
陈济美 《地质实验室》1992,8(6):372-376
膨润土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它的阳离子交换量(∑E.)和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是判断膨润土矿蒙脱石含量和划分属型的主要依据,是综合评价膨润土矿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膨润土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矿物成分复杂,给阳离子交换量的准确测定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国内测定膨润土阳离子交换量的方法基本上由土壤分析中沿引过来的,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氯化铵法、乙酸铵法、氯化钡法与氯化钾法等。本文就有关测定方法讲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卤水中钙离子的存在会对盐湖化工生产及其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研究钙离子在卤水蒸发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外自然蒸发及盐田实地采样,研究了察尔汗盐湖盐田生产过程中钙离子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蒸发实验中卤水钙离子浓度随蒸发量的增加逐渐减少,在盐田生产现场采样结果显示钙离子浓度随卤水蒸发而增加,结合生产实际,推断外界钙离子补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避免车间含钙尾水混入,阻止盐田卤水和周边土壤可溶性钙盐间离子交换是有效降低卤水钙离子浓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90年9月-1991年1月采用离体灌流培育方法对鲤鱼脑垂体促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脑垂体基础促性腺激素(GtH)分泌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Ca^2+);但脉冲式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刺激的GtH分泌,则依赖于细胞外Ca^2+且细胞外Ca^2+的作用至少部分通过电位敏感性Ca^2+通道。50mmol/L高浓度钾离子(K^+)显著刺激脑垂体基础GtH分泌,K^+的  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它是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对青藏高原主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CO2通量研究方面的综述,系统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降水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同时,结合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就青藏高原三种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源汇效应和Q10值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的现实与需要,提出了当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敦德冰芯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环境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文冕  姚檀栋 《地球化学》2001,30(3):203-207
基于青藏高原祁连山敦德冰芯中近130来主要离子含量的实验测定结果,通过与高原其他冰芯的对比分析,确认冰芯中Ca^2 和CI^-可以分别作为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湿变化的指示器,从冰芯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近代环境演化特征。发现近代我国西北干旱区最干旱时期发生在1920-1940年,柴达木盆地蒸发作用在1890-1915年最强烈。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旱程度逐渐缓解,到80年代干旱程度达到130a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2003年和2004年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表明,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变化、年变化明显,且日变化暖季大于冷季.CO2净交换量在年内的4,9月为两个释放高峰期,以7和8月的吸收量最大.2年的CO2吸收分别为231.4和274.8 gCO2·m-2,平均为253.1 gCO2·m2,在区域起着重要的碳汇功能.CO2日交换量与温度、辐射等气象因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受年际间气候差异影响,两年CO2释放和吸收高峰出现及维持时间具有微小的差异.比较发现,各年白天CO2通量受光合辐射的控制作用基本相同,温度条件似乎成为影响CO2通量的重要环境因子.在植物生长季温度过高明显时,会降低碳的吸收能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温度条件下土壤呼吸增强有关引起的.生物量测定表明,2003和2004年的地上和地下生物年净固碳量分别为544.0和559.4 gC·m-2,与CO2年净交换吸收碳量(分别为63.1和74.9 gC·m-2)基本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红黏土水敏性强,添加石灰等碱性材料处治后,能获得即刻的改良效果,但由于红黏土呈弱酸性,石灰改良后其长期性能会衰减。为提高石灰稳定红黏土(简称La+L)的长期性能,添加偏高岭土(4%)协同石灰(5%)稳定红黏土(简称La+L+MK),改善其水敏性和酸?碱互损作用。制备8种初始含水率的压实试样(初始孔隙比相同),养护到预定时间后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同时,测定试样的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pH值。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为26%左右时,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初始含水率偏高或偏低都不利于改良土的强度增长。究其原因,试样偏干时,缺少水分,石灰水化不充分,不能形成游离态钙离子,无法进行火山灰反应,颗粒之间无法形成胶结;试样偏湿时,火山灰反应形成的胶结强度不及过量水分引起的基质吸力丧失量。试样的钙离子浓度和电导率变化规律,证实了以上原因解释的猜想。当然,添加偏高岭土后,能够显著改善偏湿状态下的石灰土强度。即使浸水饱和后,相对石灰改良土,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充分证明偏高岭土能够有效降低石灰土水敏性,提高其耐久性。偏高岭土直接提供了大量硅、铝氧化物,且将土体pH值降到有利于硅、铝氧化物溶解的碱性范围,加速火山灰反应,缓减或抑制石灰?红黏土的互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