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传统的渗流模型研究中,忽略了渗流场中水压力传递的时效性。本文针对潜水含水层井流问题,分析了井流场的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详尽地推导了上部入渗补给为常量情况下的降落漏斗半径和水压力传递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对某电厂水源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2.
抽水和建筑荷载双重作用下的地面沉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含水层质量守恒原理,推导了非固结地层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地面沉降机理模型,并将其与Jacob假定下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弹性模型相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模型的机理表达式完全一致,仅区别于水动力原因或实质的不同.在同一坐标系中,根据线性叠加原理,抽水沉降漏斗和荷载沉降漏斗可能都落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内.假定两者为相互独立事件,给出了抽水和建筑荷载双重作用下的地面沉降模型,表明其如果以水位降深为制约因子,则可以对水动力实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沉降过程进行线性叠加计算.  相似文献   
23.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德城区由于长期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了水位区域性大幅度下降,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产生了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环境问题。为保护德州市地质环境和深层地下水资源,于2002年开展了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根据回灌试验成果和深层地下水目前开采强度推算,利用德城区现有部分(65%)深机井在丰水季节进行人工回灌,单井回灌量保持1200m3/d,每年保持90d的回灌时间,回灌量可达到1080×104m3/a,可增可采资源量675×104m3/a。因此开展人工回灌可以有效地补给地下水源,解决深层地下水资源枯竭问题。  相似文献   
24.
河南省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蒸发及人工开采等诸因素的制约。近几年来,降雨量逐年减少,蒸发量逐年在增加。特别是人工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城市及农村田野地下水大面积、大幅度地下降。黄河以北,安阳、新乡、焦作、濮阳等地,地下水位埋深下降幅度较大。黄河以南,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商丘等地,虽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周口、南阳略有下降。信阳、驻马店两地地下水位埋深,基本保持稳定。黄河灌区稳定中略有回升。郑州、许昌、临颍等大、中、小城市。因工农业、生活用水,导致大量开采地下水,促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地在下降,有的形成降落漏斗;有的产生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灾害地质现象。为此,望有关部门及单位领导注意,尽快想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否则,将会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命的安全及破坏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25.
电子地图导航技术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娜  李响 《测绘科学》2012,37(3):132-135
导航技术在用户使用电子地图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拓宽地图学和地理信息工程领域中将电子地图导航技术分为了6类:显示设备、信息重构、缩放+漫游、概览+细节、焦点+上下文和基于提示的对象可视化技术,并构建了电子地图导航技术框架研究的漏斗模型,并对框架中的地理任务分类、导航技术分类、导航技术理论、可用性研究和评估方法以及最后方案的复用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6.
辽河三角洲处于陆地和海洋的结合部,蕴含丰富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项目通过三年的时间,查明了辽河三角洲地区主要含水层结构:第四系含水层系统(Q)、明化镇组含水层系统(Nm)、馆陶组含水层系统(Ng)。通过设立动态监测网,建立、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实时监测;地下水水位动态: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较为稳定,水位动态变化不大;上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由于多年连续大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已形成了2个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水质动态:第四系上更新统(Q3)浅层水Cl-、SO42-、Na+及矿化度持续升高,高矿化度水分布面积扩大,水化学类型复杂化,氯化物型和钠型水分布面积增大,向周边扩散;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地下水,水质优良,变化不大。针对地下水超采,注重水资源合理配置,适当减少新近系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江苏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超采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全省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四个阶段、主采层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发展过程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龙卷风的漏斗结构理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卷风是大气中风速和垂直速度极大的小尺度系统.本文用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黏性力三力平衡的柱坐标(r,θ,z)下的大气动力和热力学方程组,求龙卷风的三维速度场(vr,vθ,vz),从理论上绘制出龙卷风的三维漏斗型结构.充分说明龙卷风由涡旋流和急流这两种流叠加而成,涡旋流是由惯性离心力造成的,急流是由水平辐合辐散而引起的强对流.龙卷风是在极端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9.
本文在1987~2006年兰州断陷盆地典型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料基础上,通过2007年10月环境地质补充调查采集地下水样品11组、地表水1组,综合分析了断陷盆地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黄河条带状为补给区的地下水与开采降落漏斗的水质演变关系。根据多年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阐明了水化学组分与地下水位的密切关系;利用开采量水质时空变化对比资料,得出地下水位下降排泄区与傍河区地下水存在的水力联系。依据本次环境地质调查结果和水样实测数据,进一步论证了傍河区地下水受黄河激发补给因素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0.
田辉  刘强  赵海卿  张梅桂 《地下水》2012,34(6):44-45,110
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于1988年枯水期,面积2.78km2,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漏斗面积不断扩大,至2000年面积达102.5 km2,达到最大;随着采取相关措施,漏斗面积逐缩小,并趋于稳定。面对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