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975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492篇
地球物理   975篇
地质学   1220篇
海洋学   53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FPSO与穿梭油轮进行串靠外输过程中,穿梭油轮首部可能与FPSO尾部发生碰撞事故,称为"尾碰"。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碰撞过程中的风险分析,缺少对FPSO"尾碰"事故碰撞性能的合理分析与评估。本文针对某15万吨级FPSO,基于动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同步损伤分析技术,研究了串靠外输过程中FPSO与穿梭油轮之间由于过分纵荡运动而引起的碰撞事故。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包括"尾碰"后结构的损伤变形、应力应变关系、碰撞力和吸能情况的船舶碰撞内部动力学,进而对FPSO尾部结构的碰撞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PSO尾部结构中板材结构吸收的能量约占尾部结构总吸能的75.5%,其吸能能力显著优于T型骨材结构,研究结果对FPSO尾部结构的耐撞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2.
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反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栾茂田  王栋 《海洋工程》2001,19(4):40-45
近海和离岸建筑物的基通常处于连续不断的小风浪作用之下,可将其变形视为弹性。基于二维广义Biot理论,提出了线性或非线性波浪作用下饱和弹性海床动力应应的时域有限元数值解法。静力平衡条件和Biot方程组成的边值方程可视为其特例,在比较算例中,数值计算得到的孔压和有效应力幅值沿海床深度的分布与解析解十分吻合。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反应的影响很小。具体算例表明,线性波沿缓坡海床传播时,土层中超静孔压和有效应力幅值随之增大,有可能发生滑动坡坏。所提出的数值解法能够灵活地处理非线性波浪荷载,海底复杂地质条件和波浪沿缓坡传播等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43.
Based on Iwan‘s wake oseillator model developed with the classical van der Pol equalio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response of the vortex-induced vihration (VIV) of the ris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al flowing fluid and the exter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is derive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al flowing fluid on the response of VIV of the riser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al fluid velocity on the VIV of the riser is strong whe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iser is close to the vortex shedding frequency.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of the top tension can de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iser to the internal fluid velocity.  相似文献   
44.
基于 1 999年 6月“向阳红 1 4”号调查船的水文和气象资料 ,用σ坐标下三维非线性的诊断、半诊断及预报模式计算了黄海、东海海流 ,计算结果表明 :( 1 )当t=3d左右 ,密度场和速度场都已调整 ,得到半诊断解 ;当t =2 1d以后 ,解已达到准稳定态 ,并取t =30 0d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报计算的解 .( 2 )诊断计算结果表明 ,1 )计算区域的西北部有一支黄海沿岸流 ,为偏东向流 ,该流在济州岛以南流出本计算海区 .在计算区域的南部西侧还有一支流 ,即台湾暖流内侧分支 ,作气旋式弯曲后 ,转为东北方向流 .2 )在以上两支流北侧 ,即济州岛西南处 ,存在一个气旋式涡 ,它具有高密、低温的水文特征 .3)黑潮西侧有一台湾暖流外侧分支 ,先作气旋式弯曲 ,尔后向东北方向流动 .4 )黑潮在黄海、东海以较强的速度向东北方向流去 ;其最大水平速度在表层为 1 0 8 5cm/s,位于北边界附近 ,30m层、75m层以及 2 0 0m层的最大水平速度分别为 1 0 6 1 ,1 0 2 2及 85 1cm/s,且均位于南边界附近 .( 3)比较诊断、半诊断及预报模式计算结果 ,它们在定性上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45.
钢筋混凝土疲劳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海洋混凝土结构在波浪及海流等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分析,我们建议了一个用弹塑性增量变刚度法分段跟踪疲劳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应力循环次数与疲劳应变关系曲线相结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混凝土的本构模型采用内时损伤模型。该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利用较少的机时,就可分析得出结构经过任一疲劳次数(包括上百万次)高周疲劳全过程后的应力、应变状态。这在国内外尚属少见,从而为海洋混凝土结构疲劳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及用分析法部分代替冗长、昂贵的疲劳试验提供了条件。为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我们对海洋平台中经常遇到的钢筋混凝土板的疲劳特性进行了分析,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证明了本文所建议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旋转流体中的非线性惯性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侯一筠 《海洋学报》1995,17(1):6-12
本文从旋转流体中非线性惯性波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微分几何理论论证了非线性惯性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周期性及不存在孤波解。采用Hamilton函数及其作用──角度变量给出非线性惯性波的解析解。并以简洁形式提出了一种有限振幅的非线性惯性波和用罗斯贝数作为控制参量的非线性频散关系和波速公式。  相似文献   
47.
根据地球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在密度垂直层结的情况下,引进行波坐标,研究非线性定形波在相平面上的几何拓扑结构。严格论证了不存在定形孤立波,并通过Hamilton函数及其角作用变把行波系统化成最简形式,由此而得到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48.
海洋环境荷载下输液立管的静、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虑管内流动流体和管外海洋环境荷载共同作用 ,建立海洋立管侧向运动微分方程。用Hermite插值函数离散 ,在微机上编写海洋立管静、动力分析程序 ,通过计算分析研究管内流体对立管侧向变形和应力的作用 ;另外 ,探讨管内流体的流动速度和立管顶端的预张力对立管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立管变形和应力均随管内流体流动速度增加而增大 ,同时内流速度的增大会降低立管的固有频率 ,但适当增大立管顶端预张力会抵消内流流速增加引起的固有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49.
流体运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粘性流,直接研壳非线性的粘性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O.A.лаыженСкая研究了粘性不可压缔流体摩有界区域中作定常运动的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50.
考虑一类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p(t)u′)′+h(t)f(u)=0,0<t<1和u(0)=u(1)=0。通过引入f(s)/s在∞与0处的极限值,并运用打靶法和相应的Sturm比较定理得到解的多重性定理,推广有关文献中的许多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