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869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探矿工程》2014,(2):66-66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4-02-18)重庆市的页岩气年产能已突破7亿m3,成为全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并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从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获悉,2014年,该市将把页岩气勘探开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编制页岩气资源总体规划。 重庆属页岩气资源富集地区,分布面积约7.6万 km2,地质资源量约12.8万亿m3,可采资源量约2万亿m3,列全国第三位。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国内6家企业在渝开展页岩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72.
《探矿工程》2014,(7):51-51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4-07-03)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湘中坳陷页岩气资源远景调查”项目于日前完成了第一口机械岩心钻探井的部署工作,并顺利开钻。  相似文献   
73.
根据天然气扩散、物质平衡原理、烃浓度封闭机理和气源岩层之间扩散时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建立了评价泥质气源岩层内天然气扩散损失量的6种扩散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气源岩层天然气扩散损失量的计算方法,为定量评价部分烃浓度封闭期间气源岩层天然气扩散量、页岩气扩散量提供了可能。源岩层在受到部分烃浓度封闭期间的天然气扩散量,假设此期间不存在烃浓度封闭,则为源岩层的扩散气量与该期间上覆气源岩的扩散气量之差。利用所得模型对黔南坳陷黄页1井九门冲组页岩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显示,黄页1井九门冲组页岩不考虑烃浓度封闭条件下的扩散气量远大于考虑烃浓度封闭条件下的扩散气量。在评价泥质气源岩层扩散量时如果存在烃浓度封闭作用,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4.
四川盆地东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是一套有利的页岩气储层,通过野外泥页岩剖面及井下岩芯观察、电镜扫描、常规物性及微孔隙结构测试、等温吸附实验等技术方法,对页岩气储层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下古生界页岩的孔隙可分为三大类六小类,裂缝可分为两大类五小类,具有颗粒细小、致密、大孔发育少、微孔发育多、具有一定孔隙度、渗透率小、喉道细、连通性差的特征。页岩总孔体积主体是由孔径小于200nm的微孔隙提供的,纳米级孔隙和微裂缝是页岩主要的储集空间,页岩有机质孔对于孔隙度具有一定贡献,是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微孔隙类型。页岩的微孔隙结构决定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流动方式,孔缝发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页岩的含气性及其渗透性能,但大型或巨型裂缝的发育,将给页岩气的有效保存带来破坏。有机质(干酪根和沥青质)和黏土颗粒内的微孔隙表面是吸附态页岩气赋存的主要空间,但有机质孔提供了大部分具吸附性的孔比表面,是控制页岩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而黏土矿物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75.
孔隙是页岩层系是否具有生烃能力、储气能力和开采价值的主要标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西建始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页岩、泥质灰岩和碳质页岩3类岩石采取二次电子模式扫描,发现并分析了5大类9小类孔隙,即①絮凝作用孔隙;②有机质化石孔;③有机质碎片沥青孔;④黄铁矿粒间孔;⑤矿物颗粒晶间孔;⑥微型通道;⑦微裂缝;⑧钙质化石孔;⑨碎屑与围岩之间孔。研究表明,硅质页岩中发育较多的黄铁矿微球粒以及絮凝结构,有机质孔隙从纳米级至微米级;泥质灰岩中以矿物质孔隙为主,微裂缝比较发育,脆性矿物多;碳质页岩中存在大量蜂窝状孔洞和广泛分布的微裂缝,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纳米孔。碳质页岩与传统储层孔隙特征具有很大差异,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岩层。  相似文献   
76.
对湘鄂西地区鹤峰区块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露头点及野外线路地质调查、样品测试与邻井实钻资料分析。研究认为:鹤峰区块牛蹄塘组及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厚度大(分别为60~120,20~60m),有机碳质量分数高(0.5%~7.0%),干酪根类型好(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热演化程度适中,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大于50%),页岩含气量高,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潜力;综合考虑目的层位、地表出露地层及产状、构造形态、断裂发育情况、页岩有效厚度及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等因素,优选出鹤峰区块任家台向斜槽部、容美向斜槽部、任家台向斜西北翼、中营背斜北东部两翼及走马背斜西北翼5个有利勘查区带;页岩气资源量预测表明该区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7.
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湘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水井沱组对应)黑色页岩的页岩气形成物质基础(沉积相、岩性、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成熟度等)、储集层特征(孔隙类型、X衍射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后发现:①研究区牛蹄塘组以深水陆棚相沉积的黑色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厚度较大,分布广泛;②其w(TOC)平均值达1.84%,成熟度为2%~6%不等,达到成熟-过成熟阶段;③页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石英粒内溶孔、黄铁矿晶间孔为主,另有少量黏土矿物溶蚀孔洞;④页岩中石英质量分数为50%~80%不等,与美国Branett页岩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均呈两段式。对于页岩气勘探前景评价而言,除了优越的页岩气物质基础条件外,后期硅化程度、埋藏深度、后期构造改造强弱等因素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基于NMR和X-CT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定量表征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应用NMR和CT扫描技术研究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陡山沱组页岩横向弛豫时间(T2)谱为非对称不连续双峰结构,且T2谱的谱峰小,代表页岩孔隙直径小;②发育微孔隙、微裂缝的页岩密度最小,在CT灰度图像中表现为黑色,CT灰度图像经伪彩色增强,可以更直接地观察页岩内部孔隙发育特征;③页岩的三元组构中,矿物、有机组分和孔隙分别具有不同的CT数分布区间,通常孔隙的CT数都小于300 HU,因此可通过CT数来定量识别孔隙;④根据NMR的T2截止值计算了页岩有效孔隙度,并分析了页岩储层中可动流体百分数。  相似文献   
79.
潍北凹陷是昌潍坳陷的次一级凹陷盆地,也是胜利油田外围常规油气开采区。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发育了较厚的暗色泥页岩,是页岩气形成最有利层段,也是常规油气的生烃母岩。利用昌页参1井数据,结合以往资料,对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岩性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泥页岩含气性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孔店组二段上亚段下部和中亚段下部具备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0.
为对黔北宽阔–浮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进行预测,在前人研究成果调研基础上,利用26条露头剖面资料、QSD1钻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地震、电磁资料,对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面埋深、页岩的岩类学特征及沉积相、分布、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脆性矿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页岩气有利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面埋深多为0~1 500 m,最大埋藏深度为1 926 m;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偶见泥灰岩,为泥质深水陆棚微相沉积;地层厚度普遍超过30 m,东北部地层厚度大,最大厚度超过90 m,西南部地层厚度小,最大厚度不足50 m;TOC分布具有中部低(<2.0%)、东北部和西南部高(>3.5%)的特征;Ro为1.20%~3.17%、平均值多大于2.50%,主要为过成熟烃源岩;脆性矿物含量多在50%以上,具有中部低(<60%)、东北部和西南部高(>70%)的特征。综合上述页岩气有利区预测指标,分3类预测了有利区的分布,浮焉–小雅向斜中部Ⅰ类有利区是下步页岩气勘探的首选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