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1025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659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河北省滦县古马铁矿矿区地层复杂,钻探存在坚硬打滑、漏失严重、构造发育(局部断层)的现象,在总结以往钻探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千米以深钻孔复杂地层的钻探施工技术措施和钻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从钻孔结构、冲洗液选取、钻探设备、钻具配置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解决坚硬“打滑”、破碎漏失及坍塌掉块地层的处理方法,优化了钻孔施工环境和广谱护壁剂、防塌堵漏剂以及聚丙烯酰胺冲洗液的配置,改善了复杂地层的深孔钻进环境,提高了钻探生产效率,保证了钻孔安全终孔。  相似文献   
992.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作为一项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防治水、地质勘探和精确工程钻孔施工等领域。经过在国内30多个矿区推广应用,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和装备逐渐完善并取得新进展,形成了ZDY12000LD型大功率定向钻机、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地质导向钻进装置及复合定向钻进工艺。结合现场试验完成了主孔深度1881 m的煤层定向长钻孔和1026 m岩层定向长钻孔,充分说明了ZDY12000LD型钻机功率大、钻进及事故处理能力强,无线随钻测量系统测量精度高,配套复合定向钻进技术形成的钻孔孔壁光滑、沉渣少、钻孔曲率小,钻进效率高。  相似文献   
993.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岩心钻机的对比分析,研制了YDX-1型轻便岩心钻机,其特点为高效、轻便、易搬运、模块化、全液压顶驱式。通过机电液测控技术、虚拟仪器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对钻机运行及钻进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完成钻机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孔内工况识别和典型工况自动处理、钻进规程参数优化、远程数据传输及监控等任务目标,实现钻进过程自动化控制。钻机于2013年在山东省威海市进行了野外生产试验,展示出优良性能、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实践证明:YDX-1型轻便岩心钻机设计布局合理,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可靠性高,机械化程度高,制造质量总体水平高,对钻探工艺适应性强,是高山交通不便矿区勘探较为理想的新一代钻探设备。  相似文献   
994.
雷达、闪电资料在典型雷暴单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闪电定位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即从雷达产品的4个参数与地闪频数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反射率因子的回波面积大小和强回波中心的移动与闪电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很好的一致性。(2)闪电发生前最大回波顶高有明显的增大,闪电发生的位置和最大回波顶高的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地闪频数的变化与VIL(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最大值的变化并不完全对应,但VIL最大值下降到25 kg/m2以下时,可以考虑作为雷暴消散的一个因子。VIL大值区的移动以及VIL大值区面积的变化与地闪频数的整体变化是一致的。(4)雷达VWP产品的无数据区破坏的时间提前于闪电的发生和地闪频数的增长,其恢复滞后于闪电消失。  相似文献   
995.
三次下击暴流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刁秀广  赵振东  高慧君  姜鹏 《气象》2011,37(5):522-531
利用济南、徐州和临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3次下击暴流进行了分析.2009年6月27日和2006年7月25日强风暴不仅产生了尺度大于4 km的宏下击暴流,而且还产生了冰雹和强降水天气,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维持在60 dBz以上,单体VIL在45~70kg·m-2之间.2009年7月8日对流风暴只产生了尺度...  相似文献   
996.
雷达资料对贵州春季冰雹云识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年以来有雷达数据的25个贵州春季冰雹个例资料,基于贵阳、遵义和兴义3部天气雷达基数据,计算雷达回波顶高(ET)、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组合反射率因子(CR)、制作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产品,研究冰雹发生前后雷达回波的演变情况,找出冰雹发生前后以上产品的临界值和变化特征,从而对冰雹云进行雷达识别。经过对个例的分析研究发现:45 dB z以上的雷达回波能较好地识别冰雹云,结合0℃层高度和-20℃层高度,可较好的判断冰雹的大小;冰雹发生前1~2个体扫到冰雹发生时刻,VIL出现陡增现象。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高空观象台基于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对流层内温度、风等要素的季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要素显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对流层顶高度在冬季最高,春、夏、秋依次减小;对流层顶温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秋介于两者之间;对流层内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不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日变化显著;对流层的底层风速基本在10 m/s以内,风速随高度递增,春秋冬季在12 km左右达到一个极值;近地面风向变化大,以上的对流层内夏季变化大,春秋冬盛行西风.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10年1-2月深圳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湍流耗散率进行了估算,针对典型晴天条件下的湍流耗散率ε、折射率结构常数C2n、水平风速和风切变,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深圳地区低空大气ε的量级在10-7 ~10-1 m2 ·s-3之间,与理论模拟值基本一致;(2)时间分布特征表现为,2 km以下ε有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晚和上午ε较大,下午及傍晚减小;(3)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ε随高度大致呈递减分布;ε量级达10-2.5 m2 ·s-3所在高度可作为深圳地区2010年1月14-15日边界层顶高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利用2004—2006年ACE、WIND卫星观测的太阳风数据和相应时期反映磁暴大小的〖WTB1X〗D〖WTB1〗st指数,针对200个不同级别的磁暴事件,分析了磁层顶日下点距离〖WTB1X〗R0与磁暴D〖WTB1〗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极端太阳风条件下,〖WTB1X〗D〖WTB1〗st指数时间序列比借助于Chao Model计算出的磁层顶日下点距离〖WTB1X〗R〖WTB1〗0的时间序列延迟了约3 h。经修正时间延迟后,对磁层顶日下点距离〖WTB1X〗R0与磁暴D〖WTB1〗st指数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生超级磁暴时,二者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7;大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4;中等磁暴时,线性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47。此外,用最小二乘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级别磁暴时的〖WTB1X〗R0 D〖WTB1〗st关系图。  相似文献   
1000.
规则桥梁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及其量化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各国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虽然其理论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其中至关重要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及其量化描述问题,目前仍处于研究探讨阶段.本文从公路梁式桥震害现象出发,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概念,对规则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准予以明确的定义;并以墩顶漂移率作为设计参数,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