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01.
本部分则从淤泥质岸滩沉积物的水动力学特征出发,论述了不同状态的泥沙的不同运动规律,给出了两种不同岸段的近岸含沙量和岸滩冲淤率的横向分布的定量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蚀和堆积岸滩剖面的演变模式,并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证,最后还对岸滩冲淤转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02.
众所周知 ,砂金在产金国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在苏联解体之前 ,砂金产量占全部产金量的45 % ,而在全世界则达50 %。在砂矿的工业类型中 ,滨海砂矿占有次要的地位 ,在俄罗斯的金产量中仅占8.4 %(1976~1980)至4.3%(1986—1990)。在滨海砂矿中金的回收率很低 ,采用重力富集方法只能回收粒度大于0.25mm的金 ,而粒度更细的金粒和呈细粒分散状和吸附状的金都进入尾砂中 ,它们的含量可达砂金总量的50% ,有时更高。细粒及粉状金的迁移和堆积机制存在于所有的地质时期和任何一个水盆地中。在南极半岛海区我们主…  相似文献   
60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采自渤海南部六个箱式岩芯的210Pb放射性活度的测定,根据210Pb放射性活度在岩芯中垂直分布趋势,结合我们先前获得的有关资料,探讨渤海南部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这对研究所形成岩芯沉积作用过程和海底油气开发工程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04.
南海深水区末次冰期和冰后期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维  汪品先 《海洋学报》2007,29(5):69-73
通过统计南海100 m以下深水区的136个沉积柱状样的分析数据,对南海末次冰期以来的堆积速率进行了统计.计算出MIS(marine isotope stage)1期的年均沉积量为152.3 Mt/a,2期的为215.2 Mt/a,主要为陆源物质的贡献.无论在末次冰期还是在冰后期,堆积速率均在南海西南部最高,其次是在东北部,在其他地区较低.由于侧向搬运和顺坡搬运频繁,虽然整体上末次冰期的堆积速率高于冰后期的,但在沉积物高速堆积地区附近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05.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3 000年来的沉积环境和风尘堆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双堰塘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和氧化物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区3000a来的沉积环境变化,并对全新世第1寒冷期的风尘堆积作了初步探讨。该区3000a来的风尘堆积是在全新世第1寒冷期(1000-850BC),即是亚北方期又是新冰期时形成的。而此寒冷期又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风尘堆积下层是在干凉气候下形成的原始风尘堆积,而上层气候趋于冷湿,流水作用增强,原始风尘堆积被流水搬运,在此形成次生黄土。由于所受水动力条件和风化程度的不同,本区风尘堆积与长江下游地区的风尘堆积以及北方黄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606.
南沙南部近30ka来的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7°11′N、112°5′E,柱长8 m,水深1 968 m)中近30 ka来的沉积物堆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该孔冰期平均堆积速率为全新世的3倍多.其变化与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地表径流所携陆源物质增多、全新世时海平面的回升以及陆源物质的提前卸载有关.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孔的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冰期/全新世差值高于南海的平均值,更大于开放性大洋赤道西太平洋低纬度区的平均值.CaCO3变化则受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控制,而溶解作用对其影响并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607.
南沙群岛海区有机碳沉积作用与古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沙群岛海区5个沉积柱样和大量表层样的分析资料讨论了有机碳的沉积作用。深海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2%-1.3%。水柱深度对其分布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分析结果发现冰期、间冰期,尤其是本次冰期有机碳含量变化明显,4个柱样晚第四纪的质量堆积速率在末次冰期时最大。有机碳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溶解氧浓度、粘土矿物含量、水柱深度和底栖混合强度,其中溶解氧浓度是最重要因素。底栖有孔虫的相对丰度,如Uvigerina和Bulimi-na,可用来指示溶解氧和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与海洋生产力关系极为密切,它可用来重建海洋古生产力的长期变化。采用Mller和Suess方程以及Sarnthein方程的计算结果与目前生产力值结果比较表明,后一种方法因充分考虑了溶解氧浓度和水柱深度而更接近现代值。  相似文献   
608.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粒度分析结果,认为在南京灵岩山剖面玄武岩下伏的松散沉积层上部有厚度超过4 m的风尘沉积,时代在12 Ma以前;粒度资料显示灵岩山玄武岩下伏的黄土状沉积物粒度多为粉砂、黏土,粗颗粒含量很少,63μm以下组分占85%~96%,剖面黄土直立性强,没有层理,质地均匀,为迄今中国东部发现的新生代最老的风尘沉积物。  相似文献   
609.
交通系统震害预测中瓦砾堆积问题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鹏 《世界地震工程》2007,23(1):161-164
在分析总结交通系统震害预测中的瓦砾堆积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由瓦砾阻塞计算道路通行概率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有效宽度的概念和瓦砾阻塞量密度的计算方法。并以唐山地震中跃进小区和泉州市湖心街路段为实例进行计算,并与已有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了改进后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10.
南海沉积物总量的统计:方法与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收集包括大洋钻探钻井岩芯在内的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获得了南海的沉积物厚度分布格局,并统计了自渐新世以来的沉积总量以及E3、N11、N21、N31、N2、Q各时期的沉积量。结果表明,在前渐新世基底之上,南海海盆中共有7.01×106  km3的沉积物,总质量为1.44×1016吨。以渐新世33 Ma的年龄计,南海的平均堆积速率是12.8 g/(cm2·ka)。南海沉积物主要堆积在陆架和陆坡上,中央海盆的沉积总量不及全部的5%。陆架和陆坡上发育的沉积盆地,如果以沉积厚度2 km为边界,则只占南海总面积的34%,却堆积了南海沉积总量的82%,表明沉积盆地是南海接受沉积物的主体。晚渐新世是南海沉积量最大、堆积速率最高的时期,与全球沉积速率演变有明显差异,显示出边缘海盆地的沉积作用,首先受该地构造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