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53篇
地质学   1489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云南龙蟠—乔后断裂剑川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龙蟠—乔后断裂带剑川段晚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左旋断错量可分为40m、140m、550m、1040m四个等级。经详细考察后选择后菁拉分盆地开挖探槽。探槽揭示了两次M6.5古地震事件:一次发生在10010±40a B.P.之前;另一次发生在6130±40aB.P.和6320±40aB.P.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分析得出剑川盆地全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M6.5的地震,发生时间分别为1751年、6230±130aB.P.和10737±468aB.P.,其重复间隔约为5300a。由于1751年剑川6级地震相对于前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偏小,而且其离逝时间较前一次要明显长一些,故本段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2.
汤勇  胡朝忠  田勤俭  王林  杨攀新  熊仁伟 《地震》2014,34(3):117-124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龙蟠乔后断裂带剑川段晚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左旋断错量可分为40 m、140m、550 m、1040m四个等级。经详细考察.后选择后菁拉分盆地开挖探槽。探槽揭示了两次M>6.5古地震事件:一次发生在10010±40aB.P.之前;另一次发生在6130±40a B. P.和6320±40a B.P. 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分析得出剑川盆地全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M>6.5的地震,发生时间分别为1751 年、6230士130a B. P.和10737±468aB.P.,其重复间隔约为5300a。由于1751年剑川6¾级地震相对于前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偏小,而且其离逝时间较前一次要明显长一些,故本段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3.
罗炬  李志海  王海涛 《地震工程学报》2014,36(1):107-113,169
以中国境内天山中东段为研究区域,选定新疆地震台网自2001年以来近10年的P波和S波震相,对研究区域网格化,反演了地壳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中成像分辨率较高,高低速分布明显,天山中东段莫霍面埋深在48~60 km内变化,其中,中天山莫霍面最深,北天山莫霍面最浅;莫霍面起伏最大的地方往往位于盆山交汇处。  相似文献   
994.
渭南市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渭河断陷盆地中西部,固市凹陷西南缘,地貌单元主要为渭河漫滩和Ⅰ、Ⅱ、Ⅲ级阶地。通过钻孔勘探、剪切波速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脉动测试,结合场地地下水等资料,将小区划场地划分为四个Ⅰ级工程地质亚区和九个II级工程地质段,从而为地震小区划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和评价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河曲县城一带出露较好的黄河阶地剖面进行研究,认为河曲一带黄河三、四级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时期,晚更新世早期形成二级阶地,全新世形成一级阶地。本区中更新世抬升速率为0.14mm/a,晚更新世抬升速率为0.18mm/a,全新世抬升速率为0.70mm/a,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抬升速率的突然加大,可能与黄河下游三门湖的贯通、区域侵蚀基准面突然降低、河流侵蚀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996.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分析了华东、华南与西南地区某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给出了这些地震区未来中强震、强震或大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分析表明:南通东部黄海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威海地震区是一个MS6.0级地震危险区,宜昌地震区未来有中强震发生.鉴于我们近期对特定地震区的强震孕育周期界定及主震事件判识有了新的认识,故重新研判了万州地震区、普洱地震区、宜宾-长宁地震区与丽江地震区的未来震情.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以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97.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分析了西北与西藏地区某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给出了这些地震区未来中强震、强震或大(巨)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 .分析表明:库木巴彦断裂地震区未来可能有MS6.2~7.0级地震发生,日土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玉树与仲巴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哈密-阿勒泰-斋桑地震区未来有大震或巨震发生.鉴于近期作者对特定地震区强震孕育周期界定及主震事件判识有了新的认识,故重新对乌兰-大柴旦、改则、古浪、共和、海原、玛多-阿坝、聂荣以北、拉孜、班戈以北、墨脱、当雄、洛隆与阿图什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研判.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以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98.
依兰-伊通断裂依兰段的新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DEM数据、地形地貌剖面、钻孔及地层划分、浅层地震勘探、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地质剖面等资料,对依兰-伊通断裂依兰段的新构造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依兰-伊通断裂西支F1-1对小兴安岭东缘控制明显,地表陡坎微地貌相对比较发育,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东支F1-2控制了张广才岭的西缘,卫星影像线性异常不明显,地表陡坎微地貌不发育,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所揭示的上断点埋深为45—50m,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中支断裂F1-3控制了低一级的地貌面,卫星影像比较清楚,地表发育高约1—2m左右的陡坎微地貌,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该断裂最新的活动性质表现为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同时伴随有比较明显的逆冲运动分量。同时,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和本次研究结果,可将依兰-伊通断裂依兰段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即:古新世初期—古新世末期的左旋走滑挤压阶段、古新世末期—始新世中期的右旋走滑伸展阶段、始新世末期—上新世末期的右旋走滑挤压阶段、上新世末期—早第四纪的右旋走滑伸展阶段、晚第四纪的右旋走滑逆冲阶段。这一演化过程在东北地区可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99.
目前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是玉门油田的主力勘探层位,其中YT6井已取得工业油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而在层序格架下明确同期次砂体展布,将有利于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基于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依据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小湖次凹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的层序特征、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规律及平面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讨论了有利沉积相带的展布。研究表明,新河组下段具有完整的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次凹沉积相带发育具有南北分异、隆凹成带的特征,其中小湖次凹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北部及西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次凹中心则主要发育湖泊相;从低位期到高位期,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先进积、后退积、再进积的特点;经分析认为分布于YT6井西北部新河组下段的高位域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油相带。   相似文献   
1000.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可划分出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呈规律性分布。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分析了5号和3号页岩层内有机质富集及其与沉积环境(气候、盐度、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研究表明:①5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湖扩体系域中下部,③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附近;②浊流活动对沉积层中有机质含量起稀释作用,导致深凹周缘区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且频繁,但深凹中心区变化相对较小;35号和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与氧化还原指标(V/Cr,Pr/Ph)均呈线性相关,其中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还与古生产力指标(Cu、Ni)呈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干旱炎热气候下咸化水体的盐度分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保存条件,是5号页岩层有机质富集的关键,而温暖潮湿气候下藻类勃发对应的高生产力水平,以及湖盆深处缺氧底水环境决定了3号页岩层有机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