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120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3486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石桥构造窗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苏北-胶南高压变质带("东海群""胶南群")的腹地,赣榆县石桥附近,出露一套原始结构保存完好的浅变质沉积岩系。前人称为"石桥群",时代为早元古代,不整合于"东海群"之上。1992年作者在野外一个新凿开的采石坑内发现深变质"东海群"片麻岩推覆在"石桥群"之上,其间为断层带。这个剖面展示了与前人观点相悖的证据。石桥群的微古化石研究以及与区域地层对比,定为震旦系。超高压变质带内出露的浅变质岩系厘定为"石桥构造窗".这将直接影响对苏鲁造山带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演化的重塑。  相似文献   
82.
西藏东部的南迦巴瓦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地体、中缅地块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一部分。根据区内构造特点、变质岩共生组合、时空分布、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反应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本区变质作用特征。南迦巴瓦群发育了一套较完整的递增变质带,经历了先升压后升温的演化过程;雅鲁藏布江变质岩带经历了一次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帕隆群变质作用为一个先升温后升压,温压同时达到高峰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3.
有机质热演化与极低级变质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石中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可以灵敏于反映岩石的成岩作用到变质作用之间(即极低级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变化情况。笔者对有机质热变指标在极低级变质作用界线、变质带划分和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和时间演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4.
大陆裂陷作用及盆地发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大陆裂陷作用的研究进展迅速,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理论。大陆裂陷作用模式包括:(1)宽裂陷作用;(2)窄裂陷作用;(3)变质核杂岩。在运动学体制上又可概括为纯剪切变形、简单剪切变形和双层混合式剪切变形。陆内裂陷盆地系统的发育与大陆岩石圈的拉伸率有密切关系。高度拉伸区发育上拆离盆地,而低拉伸率区形成一般裂陷盆地。这两种类型的盆地构成了大陆裂陷盆地系统的两种端元。  相似文献   
85.
东秦岭北缘煤的变质作用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建坤 《地质论评》1996,42(1):7-13
以河南省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山西组二1煤层的煤岩、煤质、煤有机地球化学和“晶核”结构的综合研究为前提,结合板块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二1煤的变质热源主要与长期复杂的板块俯冲、A型碰撞所引起的地壳结构调整而使前陆盆地区岩石圈结构变化,大地热流急增的结果有关。二1煤的变质主要经历了早期(印支期前)的区域深成变质(达肥-气煤)和后期(印支-燕山期)的典型异常热变质作用(达无烟煤-高阶无烟煤)。  相似文献   
86.
李三忠 《吉林地质》1996,15(2):72-77
以P-T-t轨迹为手段,有助于探讨变质作用随大地构造演化或变迁而动态演化的特点,本文主要讨论了古元古代普遍出现的低压高温变质作用、高压高温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而且讨论了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在古元古代很少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以上各类变质作用的各种可能的构造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87.
大别山超高压石榴多硅白云母片岩中钻石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超高压石榴多硅白云母片岩中钻石U-Pb年龄刘晓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李惠民,左义成(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关键词石榴多硅白云母片岩,U-Ph年龄,早元古代表壳岩,印支期超高压变质,大别山高...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镜下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X衍射分析等,总结了研究区各金矿床(点)的矿物物性、成分、分布等特征。矿物学的研究表明,整个成矿过程和构造动力变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华南(东)变质基底由杨子及华夏两块不同特征的地质体组成,中元古代之后,该地区分别经过了碰撞对接、拉开、再拼贴的演化过程。碰撞对接带和在古裂谷系基础上成型的陆内推覆及平移、剪切型拼贴带构成了本区基底构造主要型式。铀及金矿远景与基底特征关系密切,铀矿主要产于基底裂隆带部位,金则主要产于裂凹(裂陷)带部位。古基底构造交叉部位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部位,受其控制的早期横向火山裂谷盆地,在晚期拉张条件下形成的岩浆杂岩带是铀、金、多金属成矿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90.
变质地体中脉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研究表明,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津巴布韦、印度等地变质地体中脉金矿床形成于葡萄石-绿纤石相到低麻粒岩相变质环境。这组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产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相近,虽然 它们形成深度和环境不同,但连续有序地产于地壳由浅到深的不同深度上,根据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和深度条件,可将脉金矿床划分为浅成矿床、中成矿床和深成矿床。我国变质地体中的一些脉金矿床 成矿特征与国外矿床类似,而另一些矿床则存在重大差异。90年代以来提出的脉金矿床成矿模式包括:地壳连续成矿模式、多阶段多成因模式和改造成矿模式等。巨大的脉金成矿省出现在地史上三个时期,即晚太古代(约27-2.6Ga)、晚古生代(450-340Ma)和中-新生代,这与超大陆的增生和拉拼接作用发生的时期相应。巨大的金矿集中区位于外部造山;立小矿床的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也与超大陆旋回内部造山带的碰撞构造作用有关。脉金矿床与煌斑岩不民因联系,但橄榄玄粗 岩浆作用反映了外来地体斜向碰撞一隆升和减压的地球动力学状态,而金矿床即形成于这一特殊背景。应力制图技术(STM^TM)是预测成矿靶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