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945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自隆  阮明德 《地质论评》2006,52(4):501-509
近来发现四川彭州(原称彭县)、什邡一带的飞来峰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笔者等在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的底界及周边,多次发现飞来峰是压在早更新世的冰水堆积层之上。葛仙山北寨门、丁家湾,什邡大垭口等剖面的地质现象,充分说明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时“飞”来,压盖上去的。同时可见飞来峰与第四系之间是“冷接触”,找不到确切的断层证据。笔者等还用现有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新的地质成果,编制了1:10万更新世时的彭县至汶川的地质剖面图,并设想了冰雪层掩盖情况。那时岷江尚未剥蚀下切,按现在标高计的5000m处,即在光光山、太子城之上约1000m的“天”上。当时应在该处出露的石炭系-二叠系石灰岩,就是塘坝子、葛仙山飞来峰的根部。塘坝子、葛仙山就是从那里被冰川作用剪切、从母体分离的石灰岩,滑动、随冰川固体流,滑移到彭县来的。笔者还从理论上阐述了塘坝子、尖峰顶、天台山等如此巨大的山体,能被冰川作用拔起、挖掉、推走的原因和根据。从而解释了飞来峰“飞”行的过程。顺理成章,合乎自然,揭开了飞来峰之迷。  相似文献   
92.
彭阳  李岩  胡贵昂  陆刚  乔秀夫 《地质论评》2007,53(6):736-742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云石化藻粘结灰岩、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快速堆积,角砾多数来自围岩)、细鲕粒颗粒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藻砂屑腹足泥粒灰岩(正常沉积或液化变形软沉积流,均高于围岩层位)及大量栉壳状方解石脉(张性环境)等,灰岩脉内可见软沉积物变形痕迹及液化脉(地震液化),晚期灰岩脉可穿插早期灰岩脉;在其西侧同层位共生有一套楔状(地裂缝)、不规则状角砾灰岩体,角砾棱角状,大小不等,成分是灰色中厚层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等。笔者等注意到灰岩脉均出露在北东向正断层的下盘(东侧),而角砾灰岩体则均出露在该断层的上盘(西侧),事实上,灰岩脉及角砾灰岩体分布走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角砾灰岩体中的角砾成分显示其来自较灰岩脉围岩稍高层位,与灰岩脉内充填岩性相近,因此,是该断层控制了当时的沉积,此断层是晚泥盆世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灰岩脉是与断层伴生的张性裂隙被围岩角砾或稍晚时段的沉积物充填;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崩落角砾岩,指示一个消失殆尽的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同沉积正断层陡崖,因而,桂林台地,至少西段台地边缘,是与右江各孤立台地边缘一样——在地质图上应标示为同沉积正断层边界。其构造意义是:庙头地区的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及同沉积断层是桂林台地对晚泥盆世构造伸展作用的响应,从而说明广西晚古生代的板块拉张,不是从二叠纪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晚泥盆世就开始了;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持续的孤立台地与深水盆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泥盆世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北京周口店豹皮灰岩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店地区广泛分布的寒武纪地层府君山组底部灰岩因其具典型的豹斑状构造而被称为豹皮灰岩。本文主要以出露于周口店黄院地区的豹皮灰岩为研究对象。组成豹皮灰岩的物质成分有2种,一为白云质成分的豹斑,其余部分为泥灰质。在露头尺度上,豹皮灰岩中的豹斑发生了明显的旋转变形并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而泥灰质成分则具有清晰的韧性变形特征,为较典型的碳酸盐糜棱岩;在微观尺度上,构成豹斑的白云石矿物未发生韧性变形,而泥灰质成分中的方解石具有明显的细粒化、拉长和定向。豹皮灰岩变形发生时岩石所处的温度介于200~250℃之间。豹皮灰岩的形成经历了原岩形成和后期构造变形改造2个阶段,于寒武纪由沉积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物质组分和原生层状构造,在前印支期受水平剪切作用形成岩石的豹斑状构造。  相似文献   
94.
位于右江造山带北缘的毛安、播老等地,发现了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灰岩中的卡林型金矿,丰富了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赋矿层位,本文从描述该类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探讨其地质意义,并对下步找矿提出建议,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样品中的元素产生一定的富集,这种影响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而越加强烈,将掩盖元素真实含量的起伏,造成假异常。通过对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配及有机质含量特征、主要成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野外截取-10~ 60目粒级段作为采样介质,可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球化学异常,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6.
粒滩相与藻坪相沉积--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岩石的各种沉积特征表明:①华北地区普遍发育的鲕粒沉积在许多地点和层位是受海平面和水流条件变化影响的异地沉积物,而并非原始的“滩”。不同地点的鲕粒沉积具穿时性,一般由东和南向西和北层位逐步抬高,而并非同一时间的产物,即它们属同性相,而非同时相;②在鲕层中不同结构的鲕粒在一起,是由于沉积过程中不同地方的鲕粒相混合造成的,可称“沉积混合”,有的是在沉积稳定后受差异成岩作用的影响而造成的,可称“成岩混合”;③鲕粒沉积之后普遍为一套藻沉积,基本组分是Eiphyton,它处于潮坪环境,即藻坪。其中潮渠和干裂较发育。藻沉积的类型有藻斑块,藻丘、叠层石,个别地点发育藻礁;④由于海平面和潮流条件的频繁变化,使藻坪外或藻坪间的鲕粒沉积与藻坪沉积相互交替;⑤张夏组上、下段中鲕粒的形成环境不同,前者主要是较弱扰动条件下的产物,后者主要是较强和中等扰动条件下的产物;⑥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归纳出主要沉积相带的基本展布状况,由近陆向外海依次是:潮坪相-受局限水域(或泻湖)相-潮汐坝相-开阔浅海相。  相似文献   
97.
刘健  韩春瑞 《沉积学报》1998,16(4):71-77
重点探讨了西琛一井更新世礁灰岩的氧炭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淡成岩的关系。西琛一井全新统,基本上未成岩,矿物组分石和高镁方解石为主“晚更新统出现明显方解石化,矿物组合以低镁方解石为主,少量石;  相似文献   
98.
通过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莱芜铁矿谷家台矿床东区试采的防治水实践,阐述了矿体顶板灰岩井下注浆堵水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注浆参数的选择与应用。说明对于不能采用疏干排水法和注浆帷幕截流技术的大水矿山采用此种防治水方法,不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而且能有效地保持水文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模拟气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岗  常亮 《现代地质》1998,12(1):103-107
通过对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物碎屑灰岩加水热模拟气的研究,探讨了热解气的产率、组成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解气总体上以非烃气为主要组分,非烃中又以CO2含量最高,其高含量与碳酸盐岩分解有关;其次为N2和H2,CO含量甚微。烃气中以烷烃为主,烯烃含量很低。在正异构烃组成中异构烃含量相对高。干燥系数和酸烷比随模拟温度升高而规律变化,可以用来衡量有机质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00.
桂西低品位微细粒型金矿石堆浸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低品位微细粒型金矿石堆浸技术原则工艺已日趋完善,通过变一次性底垫多为次使用底垫,改变矿石筑堆方法,提高喷淋强度;变间歇性吸附为全天候吸附等技改措施,达到增强矿堆过透水性,提高浸出率,缩短喷淋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