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许氏平鲉群体耳石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9个耳石形状指标:圆度、形态因子、环率、矩形趋近率、椭圆率、半径比、Feret比、幅形比、面密度对中国近海8个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群体共228尾个体的耳石形态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并与傅里叶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丹东群体和日照群体的9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荣成群体和胶南、青岛、乳山3个群体分别存在9个指标的显著差异,胶南群体和乳山群体存在9个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解释了约72%的形态差异;9个指标在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64.9%。傅里叶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判别正确率为43.8%,较第一种方法降低21.1%,9个主成分指标解释了89.2%的形态差异。多元统计分析及傅里叶分析结果均表明中国近海许氏平鲉群体之间形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2.
选育品种松荷鲤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136尾松荷鲤个体,利用30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品种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8.33,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5.91,期望杂合度(He)值为0.8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8,显示出群体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位点都发生了显著或者极显著偏离平衡,表明人工选择压力对群体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种群有效群体大小和群体瓶颈效应分析表明,有效种群大小约为133,种群近期内可能经历了遗传瓶颈。本研究通过对选育品种松荷鲤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初步了解了该品种的遗传结构,为松荷鲤的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3.
The use of synthetic anabolic steroid methyltestosterone (MT) as growth promoter is prohibited in China. Validations of analytical methods for MT residue in foo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become indispensable.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MT with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by trichloromethanemethanol in carp muscle tissue was preliminarily valid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recovery (accuracy) at the 1, 5 and 10 mgkg^-1 level, between-run and within-run CV values (repeatability, also calle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and limit of detection. The recoveries were above 80% and the between-run and within-run CV values below 10% for muscle tissue.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05 mgkg^-1.  相似文献   
74.
黄海黑鲷仔鱼耳石的日轮以及光照对其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仔鱼于1986年5月,由饲养在海洋研究所室内的同一尾黄海黑鲷雌鱼在一次产卵中取得的受精卵孵化后取得的。对实验仔鱼耳石生长轮形成的周期以及光照对其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实验证明,黑鲷仔鱼耳石生长轮形成具有日周期性,仔鱼培育天数与耳石生长轮数之间的关系以回归式N=D-1.89表达之。在24h内的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耳石形成一个宽带和一个窄带。在6h光照,6h黑暗条件下,则形成两个宽带和两  相似文献   
75.
利用基于电子探针(EPMA)的耳石Sr:Ca比和Sr含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水域刀鲚、凤鲚、带鱼和长吻鲍的生活履历及生活史型。结果发现,刀鲚中除存在淡海水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外。还存在出生并生活于河口或近海的非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其平均耳石Sr:Ca比在不同水环境履历的基准值为:淡水〈2.0×10^-3、河口(3.5—6...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利用2015-2019年海州湾方氏云鳚(Pholis fangi)耳石样本,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研究了方氏云鳚在2013-2018年内生长速度的年际变化,评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方氏云鳚的生长对底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和种群密度等外界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方氏云鳚个体在不同年龄的耳石增量具有明显差异,0龄平均耳石增量为0.327 mm,显著高于高龄耳石增量。模型随机效应表明,方氏云鳚的生长速度在2013-2016年呈现逐步变快的趋势,在2016-2018年波动较为明显。方氏云鳚0龄时期生长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底层温度和种群密度,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上升先加快后降低,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方氏云鳚1龄时期的生长速度受底层温度和饵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显著,体现了成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深入解析了鱼类的生长动态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响应,有助于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耳石微化学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在鳙(Aristichthys nobilis)放流群体识别中的应用,以鳙的1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1、2、4、8、16 mg/L 5个浓度梯度的Sr Cl2溶液标记,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技术(EPMA)检测获得了良好的标记图谱.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暂养28 d后外源Sr在耳石的边缘形成明显的标记环,与对照组的蓝色边缘相比,高锶环带从黄绿色过渡到橘红色,随着标记浓度增大有加深的趋势.定量线分析表明对照组的Sr/Ca比值处于稳定的2.14±0.39,而不同浓度Sr的实验组Sr/Ca比值均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峰值范围(5.04~32.32),且外源Sr浓度与耳石边缘的Sr/Ca比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标记过程中对照组和标记浓度间的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锶标记原理和方法在鳙的大规模放流群体标记是可靠和安全的,验证了耳石锶标记在识别鳙放流个体上的可行性.建议选择鳙放流前仔稚鱼和幼鱼,以4 mg/L设为外源Sr的最适标记浓度,标记持续时间为28 d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78.
2018年7月,浙江省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暴发疑似病毒引起的疾病。现场采样发现,病鱼体长约15—20cm,鱼体于水面下暗游,反应迟钝,体表有出血点或溃疡症状。本研究通过采用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培养、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capsidprotein,MCP)克隆与测序分析等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鉴定其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命名为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宁波分离株(LMBIV-NB001)。EPC经患病鱼组织匀浆液接种后出现细胞圆缩、死亡、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症状。将感染后的EPC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发现,EPC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直径约120nm具囊膜的正六边形成熟病毒粒子,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根据虹彩病毒MCP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鱼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029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该扩增片段连入pMD19-T simple质粒后测序,经BLAST比对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鳜鱼蛙病毒NH-1609、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BG/TH/CU3、EPC060608-08的MCP基因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均达到99.13%。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LMBIV-NB001株与NC_038508、GU256635、MG941005等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毒株聚成一簇。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蛙病毒属成员的起源和分化等相关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日本有明海沿岸六角川和筑后川河口水域鳀科鲚属鱼类刀鲚(Coilia nasus)的洄游特征和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对采于两水域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元素含量的X射线强度面分布及耳石最长轴锶钙元素比值(Sr:Ca)的定量线分析。结果发现10尾六角川刀鲚(LJC)中的7尾以及15尾筑后川刀鲚(ZHC)耳石核心区域的Sr:Ca比值≤ 3,显示出这些个体在淡水生境出生并早期生活于淡水的履历。紧邻核心区域随后的生长阶段,Sr面分布图谱显示出了多样对应于含量水平差异的不同颜色同心环轮变化样式,Sr:Ca比值的波动亦可相应地分成1-6个差异极其显著的阶段,显示出这些个体在随后生活史阶段中极富变化的生境转换状况。另外3尾六角川刀鲚耳石核心的Sr:Ca比值较高(3-6.7),对应于半咸水生境;但在核心区域之外,Sr:Ca比值则高低变化不一,显示出这些六角川刀鲚个体在河口半咸水生境孵化的特征。本研究表明,二维Sr元素含量面分布图谱和基于耳石最长轴的Sr:Ca比值完全可以作为重建日本有明海沿岸各河口水域刀鲚生境履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0.
不同水域鲤鱼耳石CaCO3晶体结构特征与环境响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耳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主要以文石(或霰石)形式存在,在过去四、五十年来在晶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然而,不同水域鲤鱼耳石CaCO3晶体结构信息特征与环境响应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对密云水库和白洋淀水域鲤鱼耳石X-粉晶衍射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地晶胞参数a0、b0、c0和单位晶胞体积的差异.结果显示,两地耳石样品均由霰石组成,分属三种不同结构:两种六方晶系P63/mmc(no.194)结构和一种斜方晶系Pbnm(Pnma no.62)结构.属于六方晶系的耳石样品中,密云水库鲤鱼耳石样品晶胞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