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湖北气象》2015,(2):190
<正>一、《暴雨灾害》于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我国唯一以报道暴雨科学及气象灾害研究成果为重点的中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内容:暴雨机理、监测与预报研究;暴雨洪涝与其他气象灾害天气气候成因、预测技术;国内外暴雨等气象灾害科学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52.
大红山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康滇成矿带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铁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床中主要发育3类石榴子石,分别产于块状细粒磁铁矿石、赋矿围岩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矿石中石榴子石晶体完整,裂纹少,与石英共生;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石榴子石晶体破碎,裂纹多,常被磁铁矿、石英等充填交代。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LA-ICP-MS分析了3类石榴子石的成分,探讨了其成因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3类石榴子石均以富铝为特征,端元组成以铁铝榴石为主。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均具有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的左倾型配分模式和明显的Eu正异常,Ce异常不明显;矿石中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围岩石榴子石,且Eu正异常也更显著。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均为变质成因,围岩中石榴子石的端元组分从核部到边缘呈规律性变化,稀土元素含量逐渐降低,Eu正异常升高,表明其受到了后期热液作用的改造,后期热液流体的淋滤作用可能是导致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Eu和HREE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3.
张麻井铀钼矿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南段的典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张家口组三段中酸性火山岩中,成矿与次流纹斑岩密切相关,受北北东向F45、北西向F3断裂及西辛营破火山机构联合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以液体类型为主,均一温度介于160~220℃,盐度介于0.5%~2.5%(NaCl),密度介于0.87~0.93 g/cm~3,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中低盐度为主,属浅成中低温热液成矿类型。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矿床主成矿热液期流体δD介于-124.9‰~-96.2‰,■介于-10.7‰~-3.3‰,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454.
以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区的长春市城乡交错区为研究区,以土壤-作物系统中Cu、As、Pb和Zn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土壤和作物综合质量指数对土壤-作物系统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表层土壤重金属存在明显的积累现象,作物籽实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作物籽实对土壤中Zn和Cu的吸收富集能力显著高于As和Pb。不同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不同可能与作物种类、pH值、有机质、N、P和K2O含量有关。作物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空间分布特征与作物籽实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IICQ介于0.13~4.44,均值为0.62。研究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仅中部存在小范围呈圈层分布的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455.
首次在松辽盆地北部黑富地1井上二叠统四站板岩组采获孢粉化石,称为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该组合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地位,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低且属种贫乏. 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囊粉含量最多,其次为具肋双囊粉,单气囊花粉含量较少,可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晚二叠世和大兴安岭地区林西组孢粉组合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 孢粉化石赋存井段岩性组合特征与林西组相似,因此松辽盆地西部大兴安岭地区的林西组可引入松辽盆地内, 原四站板岩组改称林西组.  相似文献   
456.
选取大红山铜铁矿床典型穿脉进行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编录、系统取样,并对样品稀土元素进行化验分析。研究表明,1该矿区内各类岩(矿石)从矿化构造岩→矿石→未矿化构造岩的稀土总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出成矿流体与不同构造岩的水岩反应程度上的差异;2从(La/Yb)N看,矿区同类断裂构造岩的轻稀土分异程度较大,但不同断裂构造岩间的分异性却较为均一,从该区围岩、矿石、构造断裂岩的LREE/HREE与(La/Yb)N值特征中可以看出,轻重稀土元素间的分异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成矿流体对地层岩石存在着一定的继承性和阶段演化性特征;3从地层岩石→未矿化断裂构造岩→矿化断裂构造岩→块状、条带状矿石,LREE/HREE(5.66~13.27)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出在断裂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了迁移。矿区内各类岩(矿)石的δ(Eu)1,δ(Ce)呈弱负异常,显示出成矿作用主要是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457.
在东昆仑东段都兰县沟里乡战红山地区开展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新填绘出一套早三叠世火山岩地层,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岩局部夹灰岩组合,具海相喷发特点。火山岩主量元素显示为弱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中等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等亏损,构造环境显示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通过LA-ICP-MS方法获得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244.1±1.8 Ma,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战红山地区酸性火山岩地层是与东昆仑东段同时期大规模岛弧型花岗岩配套的弧火山岩,为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是继东昆仑中段晚二叠世大灶火沟组的发现与建组之后,在东昆仑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存在火山活动的又一力证。  相似文献   
458.
150年来青藏高原南红山湖的介形类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青藏高原西北部南红山湖2孔湖芯沉积物中的介形类动物群计有4属4种,据其分布特征划分出5个组合,各组合间的差异表现在介形类动物群丰度和每个种的丰度变化以及特征种的出现。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和组合变化对150年来的南红山湖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884年前为有缓慢水流注入的滨岸浅水期;1885~1970年间为湖水相对温暖期,在这期间湖泊环境仍有次一级的变化,其中,1885~1905年湖面迅速抬升,水深增大,水温也较高,1923~1944年为湖水温度另一个稍高期,1961~1969年湖面再次出现明显上升;1970年以来湖泊退缩、咸化。  相似文献   
459.
460.
曹德斌 《云南地质》1997,16(2):184-191
大红山岩群是扬子陆块西南缘的结晶基底。现存岩石是两期变质作用叠加的产物。吕梁期变质矿物有铁锅榴石、硬绿泥石、角门石和黑云母等,最高变质温度约500℃,压力为5Kbar,是一期中压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晋宁期变质矿物主要为白云母、绿泥石和黑云母等,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