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3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1398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4869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于焕民 《地下水》2005,27(6):429-432
本文在调查、分析了漳河上游入河排污口分布、度污水入河量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入河排污口的治理措施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2.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后生成矿作用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风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盐度12.5~35.34(w1%NaCl),压力12.8~21.3MPa,在同地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盐度7.4~41.59(w1%NaCl),压力10.8~19.3MPa。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73.
土屋铜矿上方覆盖层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善定  王学求 《新疆地质》2005,23(3):239-243
通过对土屋铜矿上方覆盖层不同层位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成矿元素Cu在覆盖层底部靠近基岩的原地风化残积层和地表弱胶结层中富集,而在地衰弱胶结层中又倾向于向两“极”富集,即在最粗粒级和最细粒级含量较高.考虑到采样效率和成本等综合因素,在区域调查中,以采集弱胶结层(5~40cm)、细粒级样品(-160目)为最佳采样介质.  相似文献   
74.
普朗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朗铜矿矿体形态简单,以铜为主,伴生金、硫等多种有益组份。找矿标志为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特别是多种岩类的杂岩体,裂隙发育地段;斑岩体靠沟谷部位(负地形)等。土壤化探异常Cu>400×10-6和Mo>10×10-6异常叠加部位;视极化率大于10%的激电异常,磁异常约50~100nT的部位等。初步建立找矿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矿区外围已发现普上、亚杂等一批铜(多金属)矿体,矿化体,具有明显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刘发刚  刘星  彭程  曾庆荣 《云南地质》2005,24(4):414-420
将金平县龙脖河口一带原划二叠纪的玄武岩组,三叠纪的个旧组、火把冲组,更正为元古代,并命名为龙脖河岩群。为研究该区的地层展布、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构造活动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6.
水库下游河流再造床过程中的河岸侵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测河道地形资料,分析了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河岸侵蚀现象,包括不同横向边界约束条件、不同床沙组成和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岸侵蚀的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水库下游均会有河岸侵蚀发生,但初期一般以下切为主,后期以展宽为主。②对于横向边界约束较强的河段,河岸侵蚀相对较弱;相反,则河岸坍塌严重,河岸侵蚀强烈;③对不同的河床组成和边滩组成的河段:河床较粗特别是形成抗冲粗化层,且边滩组成较细的河段,河岸侵蚀现象非常剧烈;河床组成较细的河段,如果边滩抗冲性较强,则河岸侵蚀现象相对较弱,如果滩地组成较细、容易坍塌,河岸侵蚀也会较强;④不同的河型有着不同的河岸侵蚀现象。分汊河段以主汊为主;游荡段的游荡特性在初期受到抑制;弯曲河段的撇弯切滩现象较普遍。  相似文献   
77.
红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苗圃苗木的换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等小兴安岭主要树种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裸根苗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各层地温、主要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表明:床高30—35cm对换床苗木生长较为有利。兴安落叶松以解冻15cm换床效果较好;红松以解冻25cm换床效果较好;红皮云杉以解冻20cm换床效果较好。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换床苗木生长的影响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气候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8.
东乡铜矿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东乡铜矿区主要断裂带SiO2明显为带入组分,K^ ,Na^ ,Ca^2 ,Mg^2 属带出组分,Fe^3 /Fe^2 比值相对较低,成矿元素Cu,Pb,Zn,Ag,Au,As,Sb,Mo,Sn含量增高,属于明显的带入组分,可作为储矿断裂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9.
孙忠军  张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85-188
通过北祁连山地区成矿环境和成矿旋回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得出北祁连山成矿旋回是地幔软流圈物质运动的结果,每种成矿环境都是地幔演化的阶段性的具体表现.认为洋脊热液型铁铜矿床是北祁连山最有远景的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80.
北祁连山地区洋中脊热液铁铜矿床是局部地幔固化周期形成的.从区域到矿床形成了与一般热液矿床差异较大的地球化学异常.主要研究了北祁连山铁铜矿矿集区、矿田和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揭示了元素的空间分带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北祁连山的洋中脊热液矿床的成矿规律提供了区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