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9篇
  免费   2805篇
  国内免费   4090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2001篇
地质学   13315篇
海洋学   678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073篇
自然地理   738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709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539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476篇
  1996年   445篇
  1995年   412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367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326篇
  1990年   269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54年   7篇
  1948年   8篇
  1947年   6篇
  194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胶北隆起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发现于胶北隆起招掖成矿带,矿体产于韧性剪切带,其产状与本区其他类型金矿不同。金矿石为含金长英质糜棱岩,硅化发育。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硫碲铋矿。与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型金矿相比,微量元素Co、Ni含量明显偏高,而Cu、Pb、Zn、Hg含量明显偏低。其成因类型为大气降水变质水热液型金矿。其成矿深度大,是胶北地区深部找矿的重要新类型。  相似文献   
992.
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别地块是扬子地块北缘中晚元古代古岛弧的一部分,加里东期,它作为扬子地块北部陆缘的水下隆起,与华北地块南缘的早古生代古岛弧碰撞拼合,古洋壳消失,完成了南北两大陆块的对接,开始进入漫长的陆内俯冲时期,大别造山带就是扬子地块,大别地块和华北地块在陆内俯冲作用下,依次叠覆的结果,印支期是大别山的主变形期和高压动力变质时期,燕山期是主要的造山期,基底剪切引起地壳重熔,导致大范围的热流变质作用。大别地块的降  相似文献   
993.
热水塘下二叠统位于滇西南澜沧江带西区,为一套弧前深水斜坡盆地环境的碎屑浊流、等深流沉积组合,其物源主要来自东侧的大陆火山岛弧。它们和更东的龙洞河组,形成澜沧江带海西期“弧前-火山弧-弧后”的构造古地理格局,表明思茅地块西侧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活动大陆边缘,标志着滇西南古特提斯洋板块自西向东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当代造山带研究正从以往以阐明板块运动历史和板块边界相互作用为主,转向并进入到了阐明造山带岩石圈及其之下地幔系统中各层圈相互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的新阶段,大陆动力学正成为造山带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在这种形势下,造山带研究正围绕着下列前沿问题展开工作:(1)碰撞后的造山过程:拆沉作用、伸展垮塌和深变质岩剥露;(2)造山带之下地幔的结构和演化;(3)壳内软层的性质和动力学作用;(4)造山带地壳的精细构造和演化;(5)巨量花岗岩的成因和侵位动力学;(6)沉积作用与造山过程:根据沉积特征对造山过程、造山事件的恢复再造;(7)新元古代超大陆。  相似文献   
995.
造山后伸展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张家声 《地学前缘》1995,2(1):67-84
本文综合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样式;地壳尺度的拆离带或低角度正断层的性质、几何学和运动学;拆离带下盘变质核杂岩的抬升机理及其中各种韧性组构的成因和发展演变;后造山伸展塌陷过程中的岩浆活动和热演化;伸展平行褶皱的成因和构造几何学;后造山伸展盆地的形成过程;造山带地球物理剖面解释和岩石圈动力学;后造山伸展构造的物理和数字模拟等方面,当前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趋势。  相似文献   
996.
瞬时地壳运动与地震短临预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强祖基  赁常恭 《地学前缘》1995,2(2):213-225
本文在利用卫星红外扫描仪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地震前低空大气的增温是地壳瞬时运动的表现,也是地球-大气耦合现象。通过分析,给出瞬时地壳运动引起增温的三种可能机制:岩石的辐射能量增加;岩层中CH_4、CO_2等气体溢出和太阳辐射导致增温;CH_4、CO_2含量增高和低空电场异常激发。并通过某些震例的增温展布形态及规律,恢复震前应力场和热增温演化特征:我国大陆东部NNE方向为主压应力方向,大陆东南沿海主压应力方向SN向,而我国大陆西部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为SN向,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派生主压应力为NE向。最后,介绍了这几年试验性预报效果检验:4年多总共预报32次,其中虚报2次,7次较准,17次较好,6次较差,漏报强震8次。最后涉及到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机理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97.
华北地区的共轭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采用小地震活动图象和4.0级(Ms)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得到一幅华北地区震源构造在地面的投影分布图,它显示4条NNE-NE向和1条NWW-NW向地震构造带交切成的共轭剪切构造格架。每条地震构造带又由一系列共轭剪切构造组成。由发生在带内的5个大震序列共轭破裂特征发现,共轭地震构造的孕震与控震作用是地震构造带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8.
对华北地区韧性剪切带几种代表上、中、下地壳深度的糜棱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纵波速度测定及各向异性研究.对实验样品的纵波速度测定得到以下结果:1.沿糜棱岩面理方向的纵波速度大于与面理垂直方向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5-0.30km/s,各向异性为3%-5%;2.糜棱岩的纵波速度低于其围岩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0-0.45km/s;3.中地壳角闪岩相糜棱岩的纵波速度各向异性高于上地壳绿片岩相糜棱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相糜棱岩的各向异性;4.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与糜棱岩矿物优选定向有关.  相似文献   
999.
浙东南碰撞造山带的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东南碰撞造山带龙泉等地的岩石磁组构测试,显示了普遍具优势取向的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由此所揭示的NW-SE方向的主压应力与侏罗纪以后该地区的推覆构造所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结合已发表的邻近地区的古地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认为该地区应属中生代碰撞造山带,龙泉群的变质年龄也与此相当.  相似文献   
1000.
伊通地堑上地幔剪切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糜棱岩型幔源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位错亚构造及组构特征,确定它是上地幔剪切带的代表物质。该带形成温度为729~828℃、压力为1.10~1.38GPa、差异应力为97~150MPa、应变速率为IO ̄(-14)~1O ̄(-12)s ̄(-1)、等效粘滞度为10~1000EPa·s和深度为37~45km。这是一种与地幔底辟作用有关的规模较小的缓倾斜剪切带,也是应变集中带,能导致上地幔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并与地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