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79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型花岗岩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20多年的研究历史中,随着同位素测年和示踪技术的不断完善,地质学家对地幔和壳幔相互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同样,随着研究案例的日积月累,对A型花岗岩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现在,人们所讨论的A型花岗岩已经不再局限于狭义的花岗岩,事实上已经扩大到花岗质岩类(如闪长岩和辉长岩)甚至喷出岩(流纹岩、流纹-安山岩),其识别标志像埃达克岩(adakite)那样越来越依赖于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纹,其物源的多样性和成因的多种模式得到多种同位素联合示踪研究结果的不断支持,但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仍然以伸展体制为主。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商都大石沟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内蒙古商都县大石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40~60%)、更长石(10~15%)、石英(25~32%)及黑云母(5~7%)组成。主元素SiO_2含量68.25%~69.64%,K_2O含量5.03%~8.03%,K_2O>Na_2O;A/CNK为0.77~1.1,稀土元素分馏较强,REE配分型式具中等铕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碰撞花岗岩类似;本文对大石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进行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其形成时间为342±5Ma,可能代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阶段的岩浆热事件。区域最新研究资料表明,侵入图林凯蛇绿岩带的埃达克岩的年龄为467~429Ma,代表洋壳俯冲的消减时间;390~310Ma花岗岩侵位的SHRIMP U-Pb锆石年龄以及383Ma蓝片岩Ar-Ar年龄代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事件;390~342Ma和324~310Ma花岗岩可能代表碰撞阶段两期岩浆热事件产物。  相似文献   
63.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阿尔泰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额尔齐斯活动断裂与富蕴-锡泊渡断裂之间发育了一套未变形的酸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海西期片麻岩化花岗岩和上石炭统深变质的额尔齐斯组岩层中,薄片鉴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为具有细晶结构的流纹斑岩。岩石的SiO_2含量为70.9%~75.38%,K_2O Na_2O含量为7.55%~8.99%;大部分样品Na_2O>K_2O,里特曼指数值为1.8~2.5之间,Al_2O_3=12.80%~14.53%,A/CNK=0.9~1.1,NK/A=0.7~0.9,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镁、高钾钠、低钙和锶、高(Fe)_(mol)/(Mg)_(mol)特点,具A型花岗岩类特点,属于亚碱性脉岩。岩石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中等负铕异常,壳源特征明显。锆石U-Pb二次粒子微探针测年显示岩墙群形成于277~286Ma。推断岩墙是阿尔泰海西期造山运动结束后,在拉张构造环境下的地壳局部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64.
西藏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小鹏  李才  翟庆国 《地质通报》2007,26(12):1646-1653
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出露有一处印支期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SP),属于S型花岗岩(CPGs的一种),不同于西藏南部广大的过铝质花岗岩(MPGs)。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A/CNK>1,刚玉标准分子的质量分数均大于1.21%,低Sr、Ba、Ti,富K、Rb、Th,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略微右倾的V字形特征,具较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26~0.53,平均0.36)。CaO/Na2O<0.3,表明源岩为泥质岩石;Al2O3/TiO2<100,表明其为高温型(≥875℃)花岗岩。另外,该花岗岩(SP)与蓝片岩、榴辉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在印支期晚期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过程中,炽热的幔源岩浆的底侵或注入引起了地壳中泥质源岩的脱水熔融,最终形成了该区的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65.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S型花岗质岩石的湘南西山火山侵入杂岩应为铝质A型花岗质岩石。该杂岩富硅碱贫钙镁、K2O/Na2O>1、准铝过铝质(0.94~1.26);FeO /MgO比值大(平均12.05),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石富LREE,Ga,Y,Nb,Zr等大离子高场强元素及亏损Ni,Cr,Eu,Ti,V,P,Sr等,与国内外A型花岗岩相似。与一般A型花岗岩来源于I型花岗岩或大量抽提了S型花岗岩物质后的地壳源区不同,西山火山侵入杂岩的I(Sr)(0.71612~0.71823)较高,εNd(-7.0~-8.0)较低,钕模式年龄(1 517~1 600Ma)略小于区域上变质基底和中国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的钕模式年龄,显示其直接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可能有少量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西山铝质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是中侏罗世晚期挤压造山作用趋于结束,造山带崩塌,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热流值上升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造山后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66.
目前对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及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构造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湘西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火山岩和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并厘定其构造环境,从而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约束。城步新元古代花岗岩侵入于云场里组变质火山-沉积地层中。云场里组变质火山岩与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828±10Ma和805.7±9.2Ma。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图解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区域地质背景指示云场里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盆地。以城步火山岩和花岗岩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西段构造演化过程:872~835Ma期间为陆缘盆地;835~820Ma期间俯冲造山,江南造山带形成基性—超基性岩和早阶段岛弧花岗闪长岩,东侧的城步地区为弧前盆地;820~810Ma期间江南造山带发生弧-陆碰撞;810~800Ma期间江南造山带进入后碰撞环境并形成晚阶段强过铝(黑云母)花岗岩,东侧城步地区因华南洋洋壳俯冲而形成新的岛弧;800Ma后华南进入伸展裂陷盆地演化阶段。上述认识揭示出扬子陆块东南缘的连续岛弧增生过程,同时为钦杭结合带南西段雪峰期"残留洋盆"属性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7.
杨高学  李永军  司国辉  吴宏恩  金朝 《地质学报》2010,84(12):1759-1769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锡成矿带,分布有多种类型花岗岩。贝勒库都克岩体位于锡成矿带中部,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通过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贝勒库都克含锡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83±2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这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范围(330~265Ma)相吻合。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贝勒库都克岩体富硅(SiO2=75.25%~76.67%),低铝(Al2O3=11.91%~12.86%),贫镁(MgO=0.02%~0.18%)和钙(CaO=0.39%~0.89%),富碱(Na2O+K2O=8.08%~8.97%),K2O>Na2O,NK/A=0.86~0.95(平均0.92),A/NCK=0.97~1.02,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Ba,Nb,Sr强烈亏损,δEu=0.01~0.11,其FeOt/MgO(12.71~84.51,平均34.55)和10000Ga/A1(2.97~4.20)值大,HFSE元素(Zr+Nb+Ce+Y=191.8×10-6~353.3×10-6)含量高,明显不同于典型的I型和S型花岗岩,基本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是壳幔混合成因,是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的记录者。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Sn的含量高(6.0×10-6~19.5×10-6,个别为80.0×10-6),铝质A型花岗岩是成矿热液的直接母体,而富Sn的流体相最终形成了贝勒库都克锡矿床,锡矿与铝质A型花岗岩是同期地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8.
瑶岭钨矿白基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地质填图、钻探、土壤地球化学、磁法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揭露了白基寨花岗岩的空间架构和地质特征,并分析了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岩体具有高分异性(SiO270%,δEu在0.03~0.09之间),高K2O,且K2O/Na2O1等特征。Ba、Nb、P和Ti相对亏损,Rb、Ta、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明显,呈海鸥"V"型。花岗岩源岩为泥质岩和硬砂岩混合而成,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岩体具有边部倾角小,高挥发份元素向上运移明显、强烈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等有利成矿条件特点,在岩体边部成矿流体与碳酸岩盐相互作用形成白钨矿化体。矿区中部凹勺状区域和ZK3002-ZK3001段是找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有利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69.
关于A型花岗岩判别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A型花岗岩提出(1979年)30年来,其内涵和外延相对于原始定义而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针对A型花岗岩的各种判别方法(尤其是判别图解)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这些判别方法对于A型花岗岩的判定并不总是奏效,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判别图解,否则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实际上,A型花岗岩最本质的特征很可能在于它是一种高温花岗岩(相时于I型争S型花岗岩),因此较高地温梯度下的各种地球动力学背景均有利于这一类型花岗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70.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geochemistry,zircon U-Pb ages,Hf isotope of the granite porphyry and its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zircon U-Pb dating indica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gran- ite porphyry is in Early Cretaceous (125. 1 ±1. 5 Ma). The granite porphyry has high-SiO2and alkali-rich fea- tures,which belongs to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rocks (A/CNK = 0. 95%--1. 25%). The analyses of trace element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wallow-shap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enrichment in LREEs and most of LILEs and HFSEs,depletion in Ba,Sr,Nb,P and Ti,and especially strong depletion in Eu,which indicates the granite porphyry belongs to the aluminous A-type granite. Their εHf(t)range from 5. 94 to 8. 80 with Hf two-stage model ages (TDM2) of 620 Ma to 803 Ma.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we conclude that the source of the rocks is the new crust materials accreted from depleted mantle in Neoprotero- zoic and is the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of middle and lower crustal rocks,which may be suffered from the dual impact of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Pacific Ocean and the closure of the Mongol-Okhotsk Oc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