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海复杂环境下的H-M-T受荷桩内力位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近海复杂恶劣环境(台风超强风力、车辆冲击力或地震产生的复杂力等)下水平力H、弯矩M及扭矩T共同作用时的基桩桩身内力变形特性,基于传统有限杆单元法思想,获得了H-M-T受荷桩的基本单元刚度矩阵。然后,基于m法考虑桩周地基土的侧向约束作用,并计入H-M-T耦合效应,采用凝聚方法导得了具有简洁统一形式的桩身杆单元刚度矩阵,由此建立水平力、弯矩和扭矩组合作用下的桩身内力位移有限杆单元法计算模型,进而采用MATLAB编制出相应的分析计算程序。最后,结合近海工程算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文中提出的改进有限杆单元法能考虑桩周地基土的分层特性、不同边界条件及H-M-T的耦合效应;2相比单一考虑水平受荷,扭矩的存在加大了桩身的位移和内力;3H-M-T复杂受荷模式下,荷载传递存在有效传递深度,当相对深度z/L超过0.5后,桩身弯矩和剪力趋近于零,而扭矩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92.
结合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福建省引发的强降水过程,通过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探讨了对非均匀饱和大气中非地转湿Q矢量(Qum)的改进。结果表明:(1)2009年8月9日08:00(北京时,下同)~10日08:00台风"莫拉克"给浙江大部分地区和福建中北部地区带来了一次暴雨过程,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此次强降水过程。(2)850hPa Qum矢量散度场对同期降水落区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散度辐合强度变化与降水强度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3)此次暴雨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最大潜热中心主要位于600hPa。(4)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作用得到改进的Qum矢量,600hPa改进后的Qum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期降水落区的指示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3.
华北部分地区云凝结核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连续气流单过饱和度云凝结核计数器对华北部分地区地面和空中云凝结核(CCN)进行了观测研究。地面观测结果表明,太原由于污染严重CCN数浓度高于石家庄。CCN数浓度日最大值、日平均值均随过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CCN数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人类活动有关。降水对地面CCN具有明显的冲刷作用。利用关系式N=CSk拟合太原地面CCN活化谱,C〉2200cm-3,k〈l,C、k值很高,属于典型的大陆型核谱。飞机观测资料显示,CCN主要来源于地面,数浓度随高度增加明显减少。高空风向发生变化时,长距离气团输送提供CCN二次源。云对CCN有消耗作用,云内CCN比云外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4.
For our ancestors, oil seeps were both a fascination and a resource but as the planet's reserves of high quality low density oil becomes increasingly depleted, so there is now a renewed interest in heavier,biodegraded oils such as those encountered in terrestrial seeps. One such seep is Pitch Lake in the Caribbean island of Trinidad, which is the largest natural deposit of asphalt in the worl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Caribbean, oil emerges along a tectonic contact on the island on Cuba. The sources of the oils from these seeps are relatively recent and both are subject to intense weathering due to the tropical conditions. When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GC) both oils appear as unresolved complex mixtures(UCM) and show a very high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thus presenting an analytical challenge. In this case study, these two Caribbean seep oils were analysed by comprehensive two dimensional GC with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 to expose many thousands of the individual compounds that comprise the UCM. The high 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 of the GC×GC-TOFMS produced good quality mass spectra allowing many compounds including molecular fossil ‘biomarkers' to be identified. Compound classes included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demethylated hopanes and secohopanes, mono-and tri-aromatic steroids. D-ring aromatised structures of the 8,14-seco-hopanes,including demethylated forms were present in both oils but further demethylation, probably at position C-25 during biodegradation, was only observed in the Pitch Lake oil. Man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were absent although the fungal-derived pentacyclic PAH perylene was present in both oils. The presence of the angiosperm biomarker lupane in the Pitch Lake oil constrained the age to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higher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observed in the Cuban oil was likely due to relatively slow anaerobic processes whereas oil within Pitch Lake was probably subject to additional more rapid aerobic metabolism within the lake.  相似文献   
95.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辨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因子分析法及离散点曲面张力样条函数插值法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大多以混合源(包括燃煤与原油渗漏)为主,其中污灌农田、普通农田、荒地和城市绿地中混合源所占比重依次为61.26%、69.35%、52.86%、64.45%。而各污染源在空间分布上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都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96.
准噶尔盆地沙漠-绿洲雪面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宝佳  周宏飞  代琼 《冰川冻土》2009,31(5):843-849
根据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积雪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天山北坡阜康绿洲的雪面蒸发实验观测和资料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沙漠-绿洲雪面蒸发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区日均雪面蒸发量为0.015mm·d-1,绿洲区为0.02mm·d-1,观测期日蒸发为负值(净凝结)的天数占总观测日数的31.9%.冬季稳定积雪期沙漠区和绿洲区雪面蒸发总量分别为1.73mm和1.95mm,各占冬季降水量的6.51%和7.37%.沙漠垄间开阔地雪面蒸发比梭梭林内蒸发强,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垄间林内总蒸发量为-0.41mm,开阔地蒸发量0.86mm.影响准噶尔盆地冬季雪面蒸发的主导因素为气温,与天山山地及世界其它干旱地区相比,准噶尔盆地冬季雪面蒸发是最小的.低温、多雾天气是盆地低蒸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毛乌素沙地土壤凝结水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凝结水是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为阐明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冠层下土壤表层5 cm凝结水的水汽来源,应用自制凝结试筒于2008年9—10月在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院内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土壤表层凝结水由吸湿水、大气水汽凝结水和土壤水汽凝结水组成;大气中的水汽总是先于土壤中的水汽到达和离开表层5 cm土壤;大气中水汽对土壤表层5 cm凝结水的贡献率小于土壤水汽的贡献率,9月上旬至中旬大气中水汽和土壤水汽的贡献比为2∶5,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3∶10;单日凝结量和蒸发量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8.
超滤技术在单胞藻浓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滤技术浓缩单胞藻 ,易于冷冻干燥及保存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量满足工业化要求。本实验选用板框式超滤器方法进行单胞藻浓缩实验 ,主要包括超滤膜规格的筛选 ,浓缩实验 ,滤膜的清洗等 ,结果表明经超滤处理后单胞藻浓度可达每毫升24×108个 ,冷藏存放3个月后 ,对脂肪酸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 ,并再接种培养和成活率检测 ,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
为了对黄山地区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进行闭合研究,2014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黄山光明顶对大气气溶胶理化性质和CCN数浓度进行观测,分析了气溶胶化学组分、谱分布以及CCN数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通过κ-K?hler理论并使用离子配对法计算得到CCN数浓度与观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0.
应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采用NSSL初始CCN数据(C=600 cm~(-3)、k=0.6)及南京北郊观测拟合数据(C=4 000 cm~(-3)、k=0.47)对安徽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模拟。结果发现CCN浓度(CASE2)增大后,所模拟的最大雷达反射率较初始情况(CASE1),在强度和云体宽度上更加接近实况,且CASE2生成了更多强对流单体;CASE2的降水落区较CASE1更为接近实况,且中心雨强大于CASE1,这主要由CASE2中第一个单体更强的降水导致,而两者第二个单体贡献值相近。在过程初期,CASE2中云水、冰晶粒子数浓度比CASE1更大,使得云水粒子冻结时释放出比CASE1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云体发展更为旺盛;两者单位质量中雪晶质量和数浓度相差不大;CASE2比CASE1霰雹粒子比含水量更高,从而在融化过程中形成了更强的冷云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