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8篇
  免费   855篇
  国内免费   809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05篇
地质学   3728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李洪庆  魏守忠  杜刚 《地下水》2005,27(1):44-45,49
222团地处三工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下游,40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灌溉,使灌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潜水临界埋深以上,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分析了灌区潜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就竖井排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与潜水埋深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建立了开采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2.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3.
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东健  王建 《水科学进展》2005,16(5):730-734
许多大坝的失事是由于高地下水位引起坝肩失稳所致。绕坝渗流是影响坝肩高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为此通常将大坝基础防渗帷幕延伸到坝肩岸坡内一定距离,以减小绕坝渗流影响。而防渗帷幕运行性态随时间变化,为了评价坝肩防渗帷幕和地下水位的运行性态,首先分析了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和水位、降水、温度、时效等时空影响因素及其表达式,随后基于岸坡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大坝岸坡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通过比较模型剩余标准差和测点的剩余标准差,可以确定坝肩地下水位的异常测点,分析岸坡防渗薄弱部位,掌握坝肩岸坡渗流场时空分布规律,监控绕坝渗流的性态。  相似文献   
74.
长江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为175m,在蓄水过程中随着库水位的抬升,必然会引起库岸边坡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运用3D-Modflow软件模拟了三峡工程的蓄水过程中奉节库段边坡岩土体内部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为长江三峡工程奉节库区段移民迁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武汉市区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有机污染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详细调查武汉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获得了高精度的武汉市水环境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组成数据。所检测出的有机组分达30余种,以苯及相关苯系物为主,污染程度较高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区和工业,商业区,应用改进的DRASTIC模型-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模型,在GIS平台上,编制了武汉市区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图。根据其评价结果,建议集中对那些敏感性相对较高的区域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开发利用时应作出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76.
地下水水质预警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水质预警是对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适时给出相应给别警戒信息的方法,包括状态预警和趋势预警两部分。以GIS技术为核心,将水质预警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地下水水质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水质为例,研究了该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地区的分布、趋势、恶化预警等级及其成因。地下水水质预警系统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减少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离散裂隙渗流方法与裂隙化渗透介质建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流体渗流模拟的连续介质方法通常适用于多孔地质体,并不一定适用于裂隙岩体,由于裂隙分布及其特征与孔隙差异较大。若流体渗流主要受裂隙的控制,对于一定尺寸的裂隙岩体,多孔介质假设则较难刻划裂隙岩体的渗流特征。离散裂隙渗流方法不但可直接用于模拟裂隙岩体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渗流特征,而且可用其确定所研究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及其水力传导(渗透)张量大小。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饱和裂隙介质中一般的离散流体渗流模拟;(2)裂隙岩体中的REV(典型单元体)及其水力传导(渗透)张量的确定;(3)利用离散裂隙网络流体渗流模型研究裂隙方向几何参数对水力传导系数和REV的影响;(4)在二维和三维离散裂隙流体渗流模型中对区域大裂隙和局部小裂隙的处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离散裂隙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尺度上的裂隙岩体的水力特征,以及裂隙方向对裂隙化岩体的水力特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局部小裂隙、区域大裂隙应当区别对待,以便据其所起的作用及水力特征,建立裂隙化岩体相应的流体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78.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urban recharge: a review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The sources of and pathways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urban areas are more numerous and complex than in rural environments. Buildings, roads, and other surface infrastructure combine with man-made drainage networks to change the pathways for precipitation. Some direct recharge is lost, but additional recharge can occur from storm drainage systems. Large amounts of water are imported into most cities for supply, distributed through underground pipes, and collected again in sewers or septic tanks. The leaks from these pipe networks often provide substantial recharge. Sources of recharge in urban areas are identified through piezometry, chemical signatures, and water balances. All three approaches have problems. Recharge is quantified either by individual components (direct recharge, water-mains leakage, septic tanks, etc.) or holistically. Working with individual components requires large amounts of data, much of which is uncertain and is likely to lead to large uncertainties in the final result. Recommended holistic approaches include the use of groundwater modelling and solute balances, where various types of data are integrated. Urban recharge remains an under-researched topic, with few high-quality case studi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79.
本文根据北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矿产分布特征,对北山地区初步划分出几个重点成矿远景区,建议作为今后进行区域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方向。  相似文献   
80.
王志高 《地震工程学报》2002,24(3):251-256,261
对甘肃省玉门青6井和平凉泾川泾3井两口深水井的水氡及辅助项目观测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相关距平、一阶差分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并排除了主要干扰因素,显示出两井在肃南5.4级、托莱6.0级和礼县5.1级地震前有明显异常,对两井的映震效能和地震预报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