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0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4332篇
地质学   895篇
海洋学   92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s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的基本情况,并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的基础上,对灾区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房屋类别与破坏情况以及生命线系统与各行业的受损情况。通过分析此次地震的灾害特点,指出了灾区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加大地震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农牧民抗震设防意识,加强农牧区房屋建筑的指导和监管,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张慧 《中国地震研究》2016,30(1):119-130
基于海南省地震台网2000~2013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海南琼东北部地区“九五”数字台网中2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代表了原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七星岭台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场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青山岭NNE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NE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同时,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对所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并且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较为离散,反映了该区域复杂的断裂构造和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3.
陈丹  郝平 《地震》2016,36(1):12-23
以拉张正断层作用为主的京西盆岭活动构造区(112°~116.2°N, 38.3°~41.5°E)自BC231年以来共记载和记录15次M6~7.5地震。 本研究计算每一次强震产生的以及逐次积累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 并分析强震之间的应力触发关系。 结果显示在14次后发的强震中, 有10次发生在先发强震产生的积累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为正的触发区, 触发率为71%。 所有15次历史强震作用共同引起研究区积累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的正值区, 主要分布于六棱山北麓断裂中段、 怀涿盆地北缘断裂、 新保安沙城断裂、 桑干河断裂以及蔚县盆地南缘断裂, 并使得这些断裂(段)的强震危险性有所增加, 这可为分析研究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mi-analytical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two-dimensional problem of elastic wave scattering by surface irregularities in a half-space. The new method makes use of the member of a c-completeness family of wave functions to construct the scattering fields, and then applies equal but opposite tractions to those of the foregoing constructed scattering fields on the horizontal surface of the half-space to produce additional scattering fields. These additional scattering fields are a series of Lamb's solutions. Thus the whole scattering field constructed in the series automatically satisfies the Navier equations, the condition of zero traction on the half-space surface, and the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at infinity. Using the traction-free conditions along the canyon surface,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series solutions are determined via a least-squares method. For incident P, SV, and Rayleigh wave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scattering displacements in the vicinity of a semi-circular canyon in the half-space.  相似文献   
995.
邵叶  刘特培  刘吉平 《地震》2016,36(2):132-140
利用广东新丰江锡场2012和2013年2次MS4.8地震震中附近的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精定位小震资料,依据小震丛集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得到了锡场附近2条相交断层的详细参数及地理分布。NEE向断层F1的走向为78.5°,倾角为87.7°,长度约8.2km,以右旋走滑错动为主;NW向断层F2的走向为137.3°,倾角为87.9°,长度约5.9km,以左旋走滑错动为主。用断层附近ML3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证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并由2次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判断出各自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996.
戴宗辉  张晓东 《地震》2016,36(3):34-45
本文利用研究区内13个地震台站2014年1月至12月的连续波形数据, 采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 提取了2014年8月3日鲁甸MS6.5地震的同震波速变化。 结果表明, 鲁甸地震对介质波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较大幅度的同震波速变化主要集中于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及莲峰断裂区域。 其中, 莲峰断裂SW段和则木河断裂NW段区域的波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同震降低, 则木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交界处则出现了明显的波速升高。 通过对比研究区内介质波速的同震变化与鲁甸地震对周边主要活动断裂应力积累的影响后发现, 波速变化与应力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且两者的变化幅度也成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 鲁甸地震造成的应力变化可能是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采用相同的方法对2014年4月5日永善MS5.1地震研究后发现, 永善地震后鲁甸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波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 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系统研究2014年景谷6.6级地震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景谷6.6级地震前能量场的前4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都出现明显上升变或下降异常, 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 可能是景谷 6.6级地震空间异常的中短期特征。 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景谷6.6级地震前后空间异常随时间的演变, 给出了异常发展变化模式, 最后应用研究地震资料的累积次数从物理角度解释异常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8.
杨贵  许振栋  林彬华 《中国地震》2016,32(4):674-684
利用福建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5年12月记录的每个事件至少有6个台站测算震级的3069个区域地震事件,进行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统计,获得了各台站的总的震级平均偏差为-0.31~0.68,并统计各台站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获得优势周期为0.06~0.38s;通过Moya方法反演各测震台站的场地响应,获得98个台站对1~20Hz频带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场地对某些频带信息有放大或抑制作用;通过比较Wood-Anderson地震仪摆固有0.8s周期所对应的场地响应、各台样本优势周期所对应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各台总的震级平均偏差,发现台站测算震级相应优势周期的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台站震级平均偏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单台震级的偏差与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的场地响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999.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temporal clustering, spatial clustering, and statistics of the 2012–2013 Torreperogil-Sabiote (southern Spain) seismic swarm. During the swarm, more than 2200 events were located, mostly at depths of 2–5 km, with magnitude event up to mbLg 3.9 (Mw 3.7). On the basis of daily activity rate, three main temporal phases are identified and analysed. The analysis combines different seismological relationship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swarm's occurrence. Each temporal phas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umulative seismic moment. Using several different approaches, we estimate a catalog completeness magnitude of mc≅ 1.5. The maximum likelihood b-value estimates for each swarm phase are 1.11 ± 0.09, 1.04 ± 0.04, and 0.90 ± 0.04, respectively.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a b-value decrease is a precursor to a large event, we study temporal variations in b-value using overlapping moving windows. A relationship can be inferred between change in b-value and the regime style of the rupture. b-values are indicators of the stress regime, and influence the size of ruptures. The fractal dimension D2 is used to perform spatial analysis. Cumulative gamma and beta functions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behaviour of inter-event distanc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相似文献   
1000.
孔隙海床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其有效应力减小、孔隙水压力增加,这将影响孔隙海床中隧道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孔隙海床与隧道的动力响应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Biot的动力固结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建立波浪荷载作用下孔隙海床与海底隧道的动力分析模型,并同时考虑海底隧道与海床之间的接触效应、边界效应等对海底隧道内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变换海床的变形模量、渗透系数和海底隧道的半径、埋深等,观察其对海床土孔隙水压力和海底隧道内力的影响,为海底隧道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