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李先锋  李郇  杜志威 《地理科学》2019,39(5):742-749
以快速城镇化代表地区东莞为案例,采用已经实现入户的全样本人口数据,分析外来人口入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来人口的积分入户随时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与外来人口总量的空间存在一定差异;外来人口入户随年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倒U型的曲线,入户的外来人口结构趋向于男性化、高学历化;积分入户政策调整对入户人数变化非常显著,且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导向性;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公共服务容量对积分入户有较强的影响,服务业经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高于制造业经济;连续居住和拥有住房是外来人口户籍转变的关键性标志,子女入学是现阶段外来人口实现入户的核心特征。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优化与完善积分制政策作用、提升城镇经济水平和空间品质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2.
伴随全球化的蔓延,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增长与收缩已成为地区发展转型研究中的国际性话题。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在外来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的双重推动下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发展,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城乡一体化(Desakota)”混杂空间。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地区产权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更新政策的差异,城市中出现增长与收缩并存的新空间现象。基于此,文章从区域农村城镇化的特殊条件出发,结合城乡二元土地产权结构的制度背景,探索珠江三角洲“Desakota”形成的内在因素,并提出理解城镇增长与收缩的分析框架。后危机时代,城市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匹配程度存在巨大差异,为不同地区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机会。实证分析部分以东莞市为例,通过夜间灯光数据探索城市增长与收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典型地区的案例分析,从产权视角切入分析地区出现差异化发展的机制。土地是决定地区发展方向的本质性因素,城市中产权明确且结构单一的国有土地有利于更新置换并实现再增长,而产权零散、用地混杂的集体土地往往因改造成本高而难以推动更新发展,地区出现“穿孔式”收缩。  相似文献   
63.
元胞自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及其他地理现象的模拟,模拟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析学习的智能优化元胞自动机,该模型在逻辑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分析学习的智能方法,寻找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最佳参数。该方法允许用户控制空间变量影响权重,进而模拟出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4.
刘美新  蔡晓梅 《地理研究》2018,37(11):2273-2287
“酒店—社区”是一个不同行动者进行角力的场所。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援引邻避效应与迎臂效应的相关理论,试图探究东莞豪华酒店与社区的景观模式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 权力与资本逻辑推动着“酒店—社区”景观的建构。东莞豪华酒店特有的迎臂因子形成了酒店与社区互动的四种景观类型:“酒店+房地产”型、“酒店+村庄”型、“酒店+镇中心”型、“酒店+政府”型。② 酒店黄色产业的存在是“迎臂”或“邻避”矛盾的焦点。豪华酒店所衍生的“精神垃圾——黄色文化”成为邻避的主要因子,促使社区居民进行非暴力反抗,然而,地方情感与现代性促使社区居民在反抗与选择性消费中和“精神垃圾”共存,豪华酒店成为社区居民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③ 居民的生活实践、记忆与想象共同强化了社区的豪华酒店情结。迎臂效应最终战胜邻避效应,形成“请到我家后院来”的社区与酒店共存画面。研究丰富了邻避与迎臂效应的理论,在社会、生态和心理维度上补充了邻避效应的文化维度——“精神垃圾”,同时提出迎臂效应的物质维度——“酒店房地产”和心理维度——“地方情感和主体想象”,并且指出邻避与迎臂效应并非矛盾对立的存在,其影响因素的抗衡会促使“邻避效应”与“迎臂效应”在特定的时空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5.
刘云刚  叶清露 《地理学报》2015,70(2):283-296
从领域视角出发,城市化过程即是城市地域的(再)领域化过程,也即空间资源在个人和社会群体间的(再)分配和(再)组织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单位制的解体及社区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基层地域领域化机制的变革,本文在此背景下以东莞市东泰社区为例,分析了变革后中国城市基层地域领域化动态,探究了其中政府、市场和民间力量主体作用的机制变化。研究发现:单位制下中国城市基层地域的行政领域化已经被社区制下的市场领域化所替代,同时民间力量开始参与其中。由于缺乏合理的领域化协调机制以及政府角色偏差,城市基层管治呈现恶性的领域政治,成为社区制下城市管治失败不可忽视的原因。换言之,领域单元及领域政治机制建设是当前城市基层管治的要务。为确立有效的城市基层地域管治模式,需要尽快改革社区体制、明确管治单元,并要防止资本和行政权力向生活空间的过度渗透。  相似文献   
66.
人口集聚区吸纳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以东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晨  孙威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5):593-604
人口集聚区的地域特征差异对人口迁移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从地域特征出发研究人口集聚区对于迁入人口的作用机制可为地域功能区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参考。本文以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人口集聚区对迁入人口拉力作用的指标体系。以东莞市为案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人口集聚区对迁入人口的作用力以及各类拉力的作用强度。结果显示:① 东莞市各乡镇人口集聚程度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在1995-2000年全市人口迅速集聚期,区域人口集聚度主要与地区就业岗位增加、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迁移的路径依赖相关。② 该市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特色给迁入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对外来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③ 人口以路径依赖的形式进行链式迁移可以减低迁移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④ 对人口集聚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路径依赖拉力、就业岗位拉力、收入水平拉力;综合的区域拉力与人口集聚度呈三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东莞市近20年来完成的地震小区划、地震烈度复核、活断层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大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基于ArcgIS软件的抗震设防数据库,并在ArcgIS平台上采用C/S架构,结合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完成东莞市抗震设防业务管理系统及审批系统建设,实现了抗震设防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68.
东莞市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东莞市采集118 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3 个蔬菜样品, 测试其中Cu、Zn、Ni、Cr、Pb、 Cd、As 和Hg 等8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并结合GIS 制图和数据统计, 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 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中Cu、Zn、Ni、Pb、Cd 和Hg 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广东省土壤背景值, 其中, Pb (65.38 mg kg-1) 和Hg (0.24 mg kg-1) 含量分别为其对应背景值的1.82 和2.82 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II 级标准(pH < 6.5) 相比, 土壤中Cu、Ni、Cd 和Hg 含量样本超标率分别为3.4%、5.9%、1.7%和28%, 表现为以Hg 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土壤 中8 种重金属中Cu、Zn、Ni、Cr 和As 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Pb、Hg 和Cd 等元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空间分布上, Cu、Zn、Ni、Cr、Pb、As 和Hg 等7 种重金属含量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 Cd 含量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 西南部较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 等相关标准比较, 蔬菜中Ni、Pb 和As 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7%、16.3%和48.8%。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顺序为: Cd > Zn > Cu > As > Ni > Hg > Cr > Pb。  相似文献   
69.
景观扩张指数及其在城市扩展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小平  黎夏  陈逸敏  秦雁  李少英  陈明辉 《地理学报》2009,64(12):1430-1438
景观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的一种常用手段,但目前大部分景观指数,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的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忽略了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的信息.缺乏将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与其变化过程相结合的深入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景观指数一景观扩张指数(Landscape Expansion Index,LEI),与传统的景观指数相比,LEI包涵了景观格局的过程信息,可用来分析两个或多个时相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而传统景观指数则只能反映某一时相景观格局的信息.将景观扩张指数应用于东莞市1988-2006年期间的城市景观扩张过程中,研究结果表明.LEI能够很好的识别城市扩张的三种类型一填充式、边缘式以及飞地式.此外,通过对东莞市城市扩张过程LEI的变化分析,发现东莞市城市扩张规律与城市增长相位理论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70.
全球商品链中的地方产业群--以东莞的"商圈"现象为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全球商品链与地方产业群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产业群在发展中国家外资政策中的意义,并结合对东莞“商圈”现象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生产者主导”和“订户主导”两种动力学在我国沿海出口加工地方产业群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文章认为原有基于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起来的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业产业群,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成长,既存在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既成的制度瓶颈,因此,提出要从三方面实现政策侧重点的转变,以充分发挥地方产业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