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Large-scale, low frequency modes such as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and blocking, have an important modulation o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eather and climate.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mechanism studies on inter-decad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NAO and blocking were summari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O regime transitions and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NAO in winter during was examined by using a statistical approach. The time-spac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O and European blocking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wo extreme cold and snowstorm events, the impacts on local weather especially the extreme events within the life cycle (two weeks) of the NAO and blocking were further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requently occurrence of the Eurasian extreme snowstorm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ecial combination of NAO and blocking regime.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modes for NAO and blocking was discussed and issues that remain to be solved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极端洪水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SIMIP2b协议中提供的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MIROC5这4种全球气候模式,通过4种模式的输出数据耦合VIC模型,分析4种模式在历史时期(1961—2005年)对洪峰洪量极值(年最大洪峰流量、3 d最大洪量)、极端洪水的模拟能力,比较RCR2.6和RCP6.0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2021—2050年)年均径流量较基准期(1971—2000年)的变化情况,并结合P-III型分布曲线预估了澜沧江流域在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极端洪水的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该流域能够较好地模拟极端洪水;HadGEM2-ES和MIROC5两种气候模式的输出数据在澜沧江流域有较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在RCP2.6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会有略微的增加,而在RCP6.0情景下,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有较大可能增加;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极端洪水较基准期,在RCP2.6情景下无明显变化,而在RCP6.0情景下,洪峰、洪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大,极端洪水频率和强度也较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3.
张文龙  崔晓鹏  黄荣  黎慧琦 《大气科学》2019,43(5):1171-1190
本文利用雷达、加密地面自动站等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结合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6月23日发生在北京城区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开展了细致的观测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主要是由向东南移动的东北—西南走向的飑线右端的强降水超级单体(High Precipitation Supercell,简称HPS)造成的,这是目前已有文献记载的中国发生纬度最高的HPS。HPS在移动方向的右后侧和右前侧均有明显的“V”型入流,这不同于已有HPS模型,表明中、低层干冷空气和低层暖湿气流特征显著。在环境条件方面,存在对流层低层逆温层,其能量存储盖作用使得雷暴具有爆发性增强的潜势,但该逆温层是在08:00~14:00(北京时,下同)的6小时内形成的,对业务预报极具挑战性。相对其他大气层结热动力参数, 风暴相对螺旋度和粗理查逊数在14:00较08:00显著增大,对HPS的发生具有一定指示作用。高空偏西风急流和低层偏东风活动显著,使得北京地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增强,形成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以及次级环流圈。高空急流造成强烈的相当位温差动平流,促进对流不稳定度发展加强。结合复杂地形作用,在北京西部100 m地形高度线附近形成显著的平原暖湿空气与山地干冷空气的干湿分界线以及风场辐合线。水汽供应主要源自低层偏东风和本地水汽积累。当飑线从西北方向侵入北京并向东南方向移动时,在北部山区,由于条件不足,雷暴没有显著发展加强;然而,在西部山区,在湖面、城市热岛、低层偏东风、冷池出流共同作用下,加之其他有利的环境条件,飑线右端雷暴强烈发展加强,特别是当经过100 m地形高度线附近时发展成为HPS,进而造成石景山区模式口站的大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梅雨期极端对流系统的微物理特征,利用2013—2014年江淮梅雨期间南京溧水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和地面自动站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两类极端对流降水系统的微物理特征及差异。这两类极端对流系统的定义基于地面降水强度和雷达回波顶高,分别为所有对流中降水强度最强的1%(R类:小时降水强度>46.2 mm/h)和对流发展高度最高的1%(H类:20 dBz回波顶高>14.5 km)。结果显示这两类极端对流系统仅有30%的样本重合,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弱相关性。对于相同的反射率因子ZH,R类极端对流系统的近地面差分反射率因子ZDR通常较H类极端对流小约0.2 dB,表明R类极端对流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结合双偏振雷达反演的粒子大小和相态分布显示,虽然两类极端对流都表现出海洋性对流降水特征,但R类极端对流较H类极端对流的总体雨滴粒径更小而数浓度更高,导致R类极端对流系统的地面降水更强。与R类极端对流系统相比,H类极端对流系统的上升运动更强,将更多的水汽和过冷水输送到0℃层以上,有利于形成更大的冰相粒子(如霰粒子等),并通过融化形成大雨滴。以上研究表明,梅雨期降水强度和对流发展深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极端降水主要是中等高度的对流引起。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关注了内蒙古冬季极端多雪气候事件的季节预测问题,在对大量降水观测资料、海温及大气环流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历史上58a(1960—2017年)内蒙古冬季极端多雪和少雪气候事件样本,通过对大气环流场的对比分析发现极端多雪或少雪冬季环流场特征显著不同,分析后确定了影响内蒙古冬季降雪的主要环流系统,包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东亚大槽、环流E型及南方涛动等系统。同时,探索了对这些主要环流系统具有预测意义的来自海洋和大气场的预测信号,对预测信号关键区做了标准化定量提取,确定了预测信号综合指数分段判别阈值,给出了预测概念模型,取得了较好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极值理论建立了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公式,根据最大熵原理建立了未来T年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概率和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之间的关系式。利用1022─1993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临汾(36.10°N,111.50°E)周围4级以上地震在临汾造成的烈度,绘制了未来100年临汾的烈度超越概率曲线(地震危险性曲线)。结果表明,计算场地烈度的极值理论方法可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的补充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The Bayesian extreme-valu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s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hazard in 12 seismogenic zones of the North-East Indian peninsula. The Bayesian approach has been used very efficiently to combine the prior information on seismicity obtained from geological data with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in many seismogenic zones of the world. The basic parameters to obtain the prior estimate of seismicity are the seismic moment, slip rate, earthquake recurrence rate and magnitude. These estimates are then updated in terms of Bayes’ theorem and historical evaluations of seismicity associated with each zone. From the Bayesian analysis of extreme earthquake occurrences for North-East Indian peninsula, it is found that for T = 5 years,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s of magnitude (M w = 5.0–5.5) is greater than 0.9 for all zones. For M w = 6.0, four zones namely Z1 (Central Himalayas), Z5 (Indo-Burma border), Z7 (Burmese arc) and Z8 (Burma region) exhibit high probabilities. Lower probability is shown by some zones namely␣Z4, Z12, and rest of the zones Z2, Z3, Z6, Z9, Z10 and Z11 show moderate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小波变换技术, 对与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降水密切相关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高、南海夏季风等物理因子进行时间变化的尺度分离.通过对年代际变化和长期趋势等不同尺度变化的分析, 揭示出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和频繁洪涝产生的气候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An extreme value analysis of the flow of Burbage Brook is carried out by modelling peaks over a high threshold. The aims are to illustrate recently develop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d to report on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e flow of the brook over a 58-year period. Peak flows are found to show marked seasonal variation and a downward trend. Then-year return level is estimated for various values of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es is assessed.  相似文献   
20.
分辨率对区域气候极端事件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汤剑平  赵鸣  苏炳凯 《气象学报》2006,64(4):432-442
利用NCAR MM5V3对1999年6月长江流域的极端异常降水事件进行了模拟,主要研究不同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对极端区域气候事件模拟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水平分辨率的提高降低了模式模拟的强降水偏差,对逐日降水变化的模拟更加合理,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基本上也都减小了模拟的强降水过程的偏差,改善对强降水的模拟能力;模式水平、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能够改善模式对海平面气压的模拟,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模式模拟的地面气温和低层环流。分辨率对中层大气环流的影响不是很敏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对流降水比率随水平分辨率的变化是不同的,Grell方案对流降水比例随分辨率的提高而增加,而Kain-Fritsch方案的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