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51.
根据2002年夏季那曲地区野外观测的宽带干涉仪资料, 应用变异系数CV、 Allan因子分析(AFA)和Fano因子分析(FFA)等统计方法, 对33个云闪辐射脉冲事件序列的时间丛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放电过程呈现强的分形丛集性, 变异系数平均为5.2, AFA和FFA标度指数αAF及αFF平均分别为1.42和0.81; 同时发现, 初始强K脉冲前CV增加到明显>1.  相似文献   
152.
近50a江淮梅雨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江淮地区44个站1954-2003年50 a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谐波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期梅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不同的区域差异,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梅雨量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区候平均雨量峰值出现在6月第5候,北区峰值出现在7月第1候,副高脊线的两次北跳分别与江淮梅雨的平均入梅日期(6月第4候)和平均出梅日期(7月第2候)密切有关;南区梅雨量长期变化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北区变化不明显;南北两区梅雨量具有显著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方差构成.南北两区梅雨量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环流的异常直接影响到江淮梅雨期梅雨量的丰枯.  相似文献   
153.
Future planetary exploration of Titan will require higher degrees of on-board automation, including autonomous determination of sites 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significant scientific findings is the highest. In this paper, a no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ites that yield the highest potential of cryovolcanic activity is presented. We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fuzzy cognitive maps (FCM) as a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remotely collected data in planetary exploration. A cognitive model embedded in a fuzzy logic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via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planetary scientists and AI experts. As an application example, we show how FCM can be employed to solve the challenging problem of recognizing cryovolcanism from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Cassini data. The fuzzy cognitive map is constructed using what is currently known about cryovolcanism on Titan and relies on geological mapping performed by planetary scientists to interpret different locales as cryovolcanic in nature. The system is not conceived to replace the human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but to enhance the scientists’ ability to deal with large amounts of data, and it is a first step in designing AI systems that will be able, in the future, to autonomously make decisions in situations where hum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is not readily available or could not be sufficiently timely. The proposed FCM is tested on Cassini radar data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in reaching conclusions put forward by human experts and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Four tests are performed using the Ta SAR image (October 2004 fly-by). Two regions (i.e. Ganesa Macula and the lobate high backscattering region East of Ganesa) are interpreted by the designed FCM as exhibiting cryovolcanism in agreement with the init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gions by Stofan et al. (2006). Importantly, the proposed FCM is shown to be flexible and adaptive as new data and knowledge are acquired during the course of exploration. Subsequently, the FCM has been modified to include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SAR stereo data. With thi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e map concludes that Ganesa Macula is not a cryovolcanic region. In conclusion, the FCM methodology is shown to be a critical and powerful component of future autonomous robotic spacecraft (e.g., orbiter(s), balloon(s), surface/lake lander(s), rover(s)) that will be deployed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itan.  相似文献   
154.
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该文首次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岩溶塌陷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价,综合得出了危险性评价分级图,为当地岩溶塌陷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同类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55.
宁夏草原实验站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的GIS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凌鹏  李智毅 《现代地质》2001,15(1):108-112
宁夏草原实验站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 ,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 ,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现象较严重。为了提高全民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的意识 ,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环境管理和地区开发政策 ,利用模糊加权评价的数学模型 ,借助 GIS空间分析技术 ,对来自于多渠道的地质环境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将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分为差、较差、中等、较好、良好 5个等级 ,并制作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区图 ,为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开发和改善地质环境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6.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砂土液化势评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模糊信息分析表达知识和人工神经网络在映射能力方面的优势, 选取应力比、震级、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标贯击数、地下水位作为评价参数指标, 构造砂土液化势识别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可提供更高的映射能力, 是砂土液化势评价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7.
利用NOAA-AVHRR资料提取水体信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应用NOAA-AVHRR资料来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采用AVHRR一、二通道(下面简写为CH1、CH2)获得的地面反射率数据构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识别水体,并初步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提取混合像元中的水体面积信息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58.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分析及战略构想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建立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22个指标的权重,根据1990年统计数据对全省110个市(县)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模糊ISODATA法对各市(县)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为5个经济发展梯度区域,并讨论了各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9.
华北强震水化学参量变化的模糊识别及方法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君英  唐仲兴 《地震》1999,19(1):71-80
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对1969 ̄1998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渤海,海城,唐山3次强震及其强余震以及大同,包头西,张北3次中强震之前,该地区50多口观测井的水氡和部分井孔的He,H2,CO2,Hg等水化学组分8万多个观测数据进行了全面处理,取得了华北地区强震前水氡,气体和水质组分前兆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了该地区强震和中强地震水化学参量中期和短期的异常指标,最后对模糊识别方法的地震预报效能提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0.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模糊关系方程、贴近度等方法,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选择以及评估继续教育成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继续教育工作提供数学依据,以促进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