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591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免像控无人机航摄系统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拓普康天狼星Sirius Pro免像控无人机航摄系统为载体,从测区航线设计、影像数据采集、产品输出等技术,结合实例对该系统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测量精度和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系统突破了传统低空摄影测量模式,无需外业空三测量,内业数据可一键式自动化处理,它的应用缩短了作业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2.
生烃是地层有机质生成油气的化学平衡。由于油气的密度低于干酪根,它是典型的体积增大化学反应。与实验室开放系统不同,地层有机质生烃反应能等于活化能加排烃能。成熟阶段的地层比较致密,排烃能较大,与开放系统相比,形成了欠生烃。构造运动形成裂隙网,大大降低地层排烃能,使欠生烃的有机质短时间集中生烃,笔者称之为构造生烃。成熟地层通常较致密,排烃能较高,较多欠生烃有机质成为页岩气的物质基础。致密地层在过成熟条件下还有大量欠生烃有机质。经典生烃理论认为Ro大于2.0就基本不生烃,而许多Ro达到3.0,个别甚至4.0的页岩气发现,证明欠生烃的存在。分子越小,排烃能越低,相对致密地层生气的反应能通常最低,更多的有机质形成了页岩气,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页岩气的开采速度比地层自然排烃速度高出多个数量级,天然气排出最快的,最有利于生成天然气的化学平衡。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页岩含气量与其TOC成正比,笔者认为这正好预示着页岩中存在游离气、吸附气和有机质的化学平衡。游离气压降低,吸附气就会解吸附;吸附气解吸附,有机质就会生烃。有些过成熟岩石存在未—低成熟度Tmax值。这样低的Tmax值预示着,有机质能够在地层被压裂后随着排烃能的降低而满足反应条件,而成为潜在资源。页岩气的开采与普通气层相比更复杂、更漫长、更巨大。  相似文献   
993.
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表示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几个方面分析了民和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生烃潜力评价。分析认为盆地发育湖相泥岩和煤系两大类烃源岩,有机质以较富含低等水生生物原始母质的腐泥腐殖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通过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评价,结合各区带落实认识程度和资料品质条件认为:武家鼻隆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万泉堡鼻状构造带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大庄构造带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永登凹陷面积大,资源丰富,勘探认识程度低,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4.
蒋明波  吴智雄  周敏  黄荣进  李来风 《海洋学报》2010,32(10):7314-7319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冷压烧结法制备得到n型和p型Bi2Te3基热电材料,在80—300 K温度范围测量了电导率、Seebeck系数,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低温热电性能.采用Bi2Te3基热电材料制备出半导体热电器件,并配合附属设备搭建出一套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利用液氮汽化时释放的冷能,对半导体热电器件的发电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得出这种半导体热电器件输出电压、输出功率与电流关系式,测得最大的输出功率达到1.33 W,从而证明了冷  相似文献   
995.
张昊  孟俊敏  孙丽娜 《海洋学报》2020,42(9):110-118
本文基于2017年634幅MODIS影像分析了安达曼海3个典型区域的内波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统计了波峰线长度、波包面积等特征参数,利用射线追踪法探讨了内波的潜在激发源并推算了内波的生成周期。研究表明,安达曼海北部海域的内波空间尺度较小,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07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1 860 km2,内波的传播方向主要为东向以及西南向。安达曼海中部海域内波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33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3 503 km2,超过70%的内波沿东偏北方向传播。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内波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31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2 997 km2,内波的传播方向主要为东向、东北向及东南向。安达曼海共有7个潜在内波激发源,内波的生成时间间隔介于11.5~13 h,具有明显的半日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海浪破碎使得海面产生飞沫水滴,由于飞沫水滴的存在改变着大气和海洋之间的能量传输。飞沫生产函数一般认为是水滴初始半径和风速的函数,但海浪时刻存在于海-气界面,仅仅考虑海面风的作用,而忽略海浪的影响是不够完善的。白冠覆盖率是海浪破碎的重要特征参数,有研究者发现白冠覆盖率与海面风速和海浪均存在相关性。本文尝试从白冠覆盖率出发,构建飞沫水滴的生成函数参数化方案,将描述不同飞沫水滴半径的飞沫生成函数基于白冠覆盖率参数有机整合,然后结合白冠覆盖率和海浪状态的关系,利用实验室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海浪状态条件下海浪对飞沫生成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考虑波浪效应的飞沫生成函数可以合理地描述不同海浪状态条件下飞沫水滴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7.
To overcome smoothness inconsistencies in depth contours interpolated from sounding data, this paper proposes a smoot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fitting of multi-segment Bezier curves considering navigational safet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is method is the division of a generated depth contour into a series of bends categorized as either convex bends or concave bends. Different smoothing strategies are designed for different bends while considering the safety constraint. Convexity-preserving Bezier curves are used to fit convex bends. For concave bends, the line segment of the bend is utilized as a boundary to construct a control polygon within the interior of the bend, after which a Bezier curv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olygon. Experiments with real data are implem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oothing procedure for depth contours with angularities is effective and respects the safety constraint; moreover,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rved, and high positional accuracy is achieved.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smoothing method is free of topological inconsistencies.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SRTM3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广东省已建成的1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分别进行地形阻挡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仰角(0.5°)的观测结果中,韶关、连州以及肇庆雷达受地形阻挡较严重,深圳、阳江、梅州和汕尾的雷达也有大面积阻挡区域,其余雷达的覆盖效果均很好。随着扫描仰角的抬高,地形对雷达波束的阻挡有所减弱。从第4个仰角 (3.4°)开始,所有雷达均无地形阻挡。在海拔5 km范围内12部雷达可以完全覆盖广东全省,大部分地区至少有4部雷达重叠。离地3 km和海拔3 km的雷达覆盖情况均显示,除广东省北部和西北部极少部分地区没有雷达覆盖外,大部分地区均有2部以上雷达覆盖,珠江三角洲入海口一带甚至有4~6部雷达重叠。在离地2 km范围内,广东省雷达组网能够有效覆盖广东省大部分区域。在离地1 km范围内,广东省北部和西北部雷达覆盖效果不太理想,存在较大的空白区。在离地高度2 km和海拔高度3 km以上,雷达组网基本可以覆盖广东全境,因此可以认为广东省雷达的总体布局较好。  相似文献   
999.
室内外一体化导航路网的快速生成与更新对面向行人的跨场景导航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单一场景下的导航路网构建,对于跨室内外场景的导航路网自动生成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对偶图思想与二维平面多边形中轴变换(Medial Axis Transform)算法,提出一种室内外一体化导航路网自动生成方法,并以某建筑CAD平面图及周边路网环境为基础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原始数据的几何、拓扑、语义信息自动构建导航路网,并支持室内外跨场景的最短路径查询,在最短路径查询效率上较传统分场景寻路模型整体提升10.18%;相较单一场景下的导航路网,一体化导航路网可结合语义信息将室内及室外导航路网有机统一起来,解决跨场景寻求最优路径的问题,为最优路径规划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大民屯凹陷压力场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地层压力是沉积盆地中的常见现象,其与成烃成藏关系密切。本文以欠压实带的有无、欠压实的幅度大小、持续的深度范围,将大民屯凹陷泥岩压实类型分为4种,即强烈欠压实型、欠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以及正常压实型。利用测井、地质和钻井资料,运用等效深度法分析了该区现今异常压力的展布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5条超压分布剖面揭示大民屯凹陷的超压体系在凹陷内分布较广泛,纵向上基本可分为上、中、下3套压力体系。①纵向上,上部即Es23段及其以上地层基本为正常压力系统;中部即Es33段为弱超压系统;下部即Es43和Es4地层为强超压系统。②横向上,超压在洼陷中心强烈发育,到斜坡和隆起带渐渐演变为正常压力。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