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机制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沉积盆地超压具多样性,超压演化具系统性,超压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大民屯凹陷构造沉降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及生烃史等多种因素与剩余压力演化史有着良好的耦合匹配关系。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分别是本区超压发育、演化不同阶段的主控因素。超压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和通道,提高了高分子量组分,特别是“蜡”的排出效率是泥岩穿刺构造的诱发因素,亦可作为下伏油气藏的优质盖层,为本区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精细油源对比表明,南部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含煤源岩为本区油气的主要母源。喜山期新构造运动对本区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等地质作用意义重大,决定了排2井区油气藏晚期浅层长距离快速充注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大民屯凹陷流体化学场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地层水化学场、油气组成的非均质性两方面对辽宁省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古潜山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流体化学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运动规律与油气运移模式吻合较好,即流体以"垂向流动"为主,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由沉积中心的中、深部沿断裂垂向运移,而后在各断块内侧向运移至各断块的高部位,横向运移效应只在局部小范围内规律显著,构成了典型的离心状渗流体系.在地层水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该区形成了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新生古储型油藏.  相似文献   
5.
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主力天然气产层,以储层岩石学分析为基础,结合Fe、Sr、Mn微量元素和C、O、Sr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储层成因和成岩流体性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由厚壳蛤壳体测定的87Sr/86Sr比值在全球锶同位素地层曲线上可标定的年龄为157.2Ma,储层发育层位属于卡洛夫-牛津阶;(2)卡洛夫-牛津阶为一持续海侵-海退旋回,持续海侵期是礁、滩相储层形成期,而持续海退期为致密盖层发育期;(3)较高的Fe和Sr及较低的Mn含量,以及伴随成岩强度加大δ13C变化不大而δ18O向负值方向偏移的演化趋势,证明成岩作用发生在缺乏大陆淡水影响和以温度为主控因素的还原性封闭系统中;(4)综合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流体包裹体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可确定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仍处在中成岩阶段;(5)礁、滩相灰岩的溶蚀、埋藏白云化和充填缝、洞的方解石是不同成岩阶段的水-岩反应产物,成岩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富Sr的地层热卤水。  相似文献   
6.
大民屯凹陷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系统测温资料和试油资料研究了大民屯凹陷现今地温特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恢复了古地温,利用EasyRo模型反演热史变化,并与东西部凹陷热史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1)大民屯凹陷现今地温梯度较低,平均为2.9℃/100m。(2)磷灰石裂变径迹恢复古地温揭示大民屯凹陷古地温梯度较高,其中安福屯洼陷和荣胜堡洼陷分别4.07和3.6℃/100m,皆高于东部凹陷(平均为3.3℃/100m)。从而解释了其较低的生烃门限。(3)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结果认为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热流体活动较强烈。以高凝油为主的安福屯洼陷油气充注为幕式快速运聚成藏,而以正常稀油为主的荣胜堡洼陷油气运聚为在异常高压下的快速运移和浮力作用下的缓慢运移相结合。(4)大民屯凹陷的热史演化特征明显不同于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也有差异,整个热史演化程度较低,有利于高凝油油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7.
Current oil saturation in the Moxizhuang (莫西庄) Oil Field in central Janggar (准噶尔) basin was evaluated by logging interpretation and measured on core samples, and the paleo-oil saturation in both the pay zones and water zones was investigated by graln-containing-oil inclusion (GOI) analysis.The pay zones in this field have low oil saturation and display low resistivity and small contrast between pay zones and water zones, and are classified as low-porosity, low oil saturation, and low resistivity reservoirs. Both the current low oil-saturation pay zones and the water zones above 4 365 m have high GOI values (up to 38%), suggesting high paleo-oil saturatio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urrent oil saturation from both logging interpretation and core sample measurement and paleo-oil saturation indicated by GOI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is low oil-saturation field evolved from a high oil-saturation pool. Lateral re-migration and spill of formally trapped oil owing to changes in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since Neogene was the most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oil loss in the Moxizhuang Oil Field.The combined effects of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in the charge phase and the differential re-migration and spill of accumulated oil in Neogen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licated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and porosity/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sandston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ow oil-saturation pay zones and paleo-oil zones (current water zones).  相似文献   
8.
大民屯凹陷油气运聚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油气组成非均质性,以大民屯凹陷丰富详实的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反演"了两大油气系统的油气主运聚方向.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油气总体组成非均质性、分子构成非均质性以及含氮化合物分布三方面的运移示踪效应基本一致,可以相互印证."反演"结果表明,正常油和高蜡油都是围绕各自生油洼陷中心向周围构造高部位的斜坡带运移,在有利的圈闭中成藏.沿着该运移路径上如果有合适的圈闭条件就会聚集成藏,这为下一步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流体定年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主成藏时期为沙一、二到东营早期.安福屯洼陷成藏稍早于荣胜堡洼陷,因而高蜡油成藏略早于正常油.  相似文献   
9.
川东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类型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江—梁平海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对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决定了生物礁气藏的类型、规模及其分布。通过露头、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手段,对台地边缘生物礁内部结构、发育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台地边缘生物礁在海槽周缘的不同部位差别较大,按照生物礁发育规模,可将其分为台缘点礁、台缘丘礁和台缘堤礁,系统总结了这3种生物礁的生长演化阶段。其中台缘点礁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环开江—梁平海槽的南端,发育于长一或长二到长三期,主要由障积礁组成,礁体发育时间短、发育规模最小,礁体发育最为简单,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台缘丘礁发育于研究区环开江—梁平海槽的中端-北端,发育于长二—长三期,大部分生物礁延续到了长三末期,礁体发育时间相对较长、发育规模相对较大,主要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台缘堤礁主要发育于鄂西海槽台地边缘或开江—梁平海槽最北端的川东北地区,礁体发育于长一时期或长二初期,一直延续到长三末期,礁体发育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礁体最为复杂,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建南  郝芳  姜建群 《沉积学报》2005,23(3):548-553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精细油源对比表明,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主要来自沙四下段的油页岩,且其成因受沉积母质和沉积环境的双重控制。凹陷沉积-沉降演化史与温度场、压力场演化史三者良好的耦合匹配关系,对高蜡油的生成、保存、运聚成藏等地质因素与地质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蜡油以近源充注为主,主充注期为37~33Ma。有效源岩分布、能量场演化和流体输导系统及其决定的流体流动样式共同控制了本区高蜡油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