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库车褶皱冲断带克拉苏三角带及其油气潜力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在古近系膏盐岩之下发育克拉苏三角带。克拉苏三角带发育时代约在中新世中期,位于古近系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之间,为Ⅱ类三角带。上新世时,该三角带底部被突破,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扩展至秋里塔格构造。克拉苏三角带的发展与超压封套的发和有关;突破层位在伊-蒙混层向伊利石的转换边界。克拉苏三角带深层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2.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总被引:56,自引:17,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新  贾承造  杨树锋 《地质科学》2002,37(3):372-384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汇聚作用和持续碰撞使中亚内陆沿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发生变形,山脉前沿发育褶皱冲断带。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中段库车河地区发育3~4排东西走向的逆冲(掩)断层和相关褶皱,逆冲(掩)断层由北向南扩展,断层和褶皱的形成时代自北向南逐渐变新,北部山前带的变形发生于前中新世,南部秋立塔克背斜带和亚肯背斜带的变形时代为上新世(5.2±0.2Ma)。通过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作者提出了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方式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9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并且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并通过对各类的特征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综合多因素的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94.
利用岩石薄片、物性等分析资料,对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层岩石类型均为岩屑砂岩、含长石岩屑砂岩。岩石学总体特征为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岩石成分成熟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好。储集空间类型在东西向也有所差异,东部吐格尔明地区主要为次生-原生孔隙型,西部依南地区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储集性能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以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东部吐格尔明地区明显优于西部依南地区。影响本区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压实作用、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溶蚀作用及构造作用,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埋藏压实作用,构造挤压作用的叠加加强了本区西部储层压实作用,但裂缝发育又使储集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5.
新疆库车坳陷中、新生界碳酸盐岩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为与广海连通不畅的半封闭局限海湾-蒸发潟湖环境沉积,它应是新特提斯洋向北的延伸部分,其中的碳酸盐岩主要为海相蒸发潮坪环境的潮上带膏云坪,潮间带生屑滩、砂屑滩、鲕滩和潮下带泥晶灰岩、泥岩、泥晶云岩等。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底部的灰黑色泥灰岩为深湖环境的沉积,分布较局限,仅见于克拉201井;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部的浅灰色透镜状泥灰岩结核是典型干旱陆上暴露环境的产物,仅在库车河剖面见零星分布。侏罗系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恰克马克组,其次是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在卡普沙良河剖面的恰克马克组上部,可见到大量的叠层石灰岩,它们主要形成于能量较强的浅湖环境;深灰色泥晶灰岩常与灰黑色泥岩伴生,是深湖-半深湖环境产物。以上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沉积环境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规律的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它们对于研究库车坳陷的沉积环境变迁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个别样品地球化学数据的偏差不能代表对整体沉积环境的判别,所以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判别需要结合共生岩石沉积构造、沉积组合序列、古生物和沉积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6.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探讨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平面上构造变形的分带性与分段性。段与段的分界一般为走滑断层,在野外可见大量断层三角面、擦痕、阶步、错断的山脊和河谷等现象,地貌GIS分析可以揭示一些构造分段的细节特征,三维可视化反映了隐伏的残留盐枕的分段性。不同的段具有迥然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平衡剖面分析可以估算出不同段落缩短量和缩短率的明显差异。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的形成一方面受控于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活动过程,还和盐岩层本身的沉积学特征及盐体展布格局有关,同时还明显受到基底构造的控制,与基底古隆起、基底断裂及古构造断坡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受晚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控制,发育典型的挤压冲断构造; 同时,由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盐层的存在,发育丰富的盐相关构造; 另外,冲断构造各段之间的调节作用还形成了一系列的走滑构造。本文利用最新的2D、3D 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坳陷中部的变形样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根据变形的成因机制,将库车坳陷的构造变形划分为收缩构造、盐构造及走滑构造。2)收缩构造以逆冲断层及褶皱样式为主,盐上构造层可划分为断层相关褶皱和褶皱相关断层,其中断层多在盐层内滑脱。盐下构造层根据断层组合方式可划分为叠瓦状冲断构造、楔形冲断构造及滑脱冲断构造。盐构造可以划分为盐席、盐墙、盐楔入、盐刺穿及盐拱构造。走滑构造在剖面上可见花状构造及不协调变形,平面上则可见雁列褶皱、马尾断层及海豚效应。3)收缩构造及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构造带及秋里塔格构造带内,自南天山至盆地中心,盐下构造层由叠瓦状冲断构造过渡至滑脱冲断构造,过渡带内则发育楔形冲断构造; 走滑构造集中于坳陷西部的阿瓦特-却勒构造段以及东部的克拉3-东秋8构造段。  相似文献   
98.
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的主要活动逆断裂-背斜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样式、最新活动证据等资料。平面上库车坳陷呈一“眼”状,由南北两大背斜带构成。北部靠近南天山为一套向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逆断裂-背斜带为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南部靠近塔里木盆地的是一套向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主要是秋里塔格逆断层-背斜带及其以南的亚肯背斜等新背斜;南北两大背斜系统夹持着拜城盆地。坳陷区北部的喀桑托开断裂与坳陷区南部的秋里塔格断裂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前者长逾60km,后者长近200km,沿这两条断裂带均发现了清楚的断裂露头和古地震形变带。此外,在秋里塔格背斜带以南发育了更新的、规模较小的背斜,表明库车坳陷区的褶皱作用继续向盆地方向扩展。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南北两侧的褶皱作用均受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滑脱断层控制,属于山前的薄皮构造。滑脱面的深度可达10km左右。这是库车坳陷主要的发震层  相似文献   
99.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露头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新疆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各种层序界面露头标志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三级层序、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以及层序发育的盆缘背景.研究表明:古近纪库车前陆盆地充填整体为一个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盆地基底的东、西分块是造成古近系充填层序纵向发育不协调的深部原因;通过沉积体系类型及演化与盆缘背景、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分析,推论了库车前陆盆地楔顶带的存在;楔顶带的发育抑制了构造活动期源于造山带的物源供给,使前陆盆地前渊带的沉积物供给速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0.
位于库车坳陷东部天山山前KZ露头的下白垩统为一套前渊带的充填沉积,包括卡普沙良群和巴什基奇克组两个粗-细-粗的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底部的亚格列木组和巴什基奇克组底部均发育一套砾质粗碎屑沉积体.塔北隆起为前隆单元.从天山山前至塔北隆起,地层几何形态从卡普沙良群北厚南薄的强不对称楔型转变为巴什基奇克组北薄南厚的弱不对称楔型,且塔北隆起北斜坡带地震剖面显示卡普沙良群地层南部剥蚀强烈,而巴什基奇克组地层剥蚀位于北部,总体反映盆地由卡普沙良群时期北部沉降、南部抬升转变为巴什基奇克组时期北部抬升、南部沉降的构造反转现象,分别与前陆盆地逆冲构造活动期、宁静期的基底变形特征相一致.因此,卡普沙良群、巴什基奇克组两个的沉积旋回分别为逆冲构造活动期、宁静期的盆地充填记录,两个旋回底部的砾质粗碎屑沉积体分别为逆冲活动开始(岩石圈挠曲沉降)、逆冲活动停滞(岩石圈回弹隆升)的沉积响应.总之,库车坳陷下白垩统记录了一幕完整的前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