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8篇
  免费   1410篇
  国内免费   425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8273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问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82.
针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即Zhaoetal.(2001)称之的中部带)内元古代未变形变质基性岩墙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太行山南段基性岩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三条NWW或NNE走向的基性岩脉(99JX-16、99JX-65、99JX-71)在>80%的39Ar累积量基础上分别给出了1765.3±1.1Ma,1774.7±0.7Ma,1780.7±0.5Ma的坪谱年龄。1781~1765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基性岩脉的侵位年龄,该年龄也一致于恒山NWW向未变形基性岩脉1769.1±2.5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上述资料较好地约束了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基性岩脉的形成年龄。这为深入理解华北陆块1800Ma左右的热构造事件和华北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83.
84.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隆升及剥蚀作用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以及高原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地貌是高原隆升、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等的信息载体,地貌年代有助于重塑这些地质作用的发生时间及发展过程,因此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1∶25万银石山幅的工作表明,地貌年代学调查对高原隆升及环境演化过程研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5.
柯树背岩体的副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研究了柯树背岩体的岩石学及副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F9大断裂以西部分(西体)与F9大断裂以东部分(东体)在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锆石群型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别,副矿物特征、锆石群型特征指示东体与寨背岩体类似,为同熔系列花岗岩;西体为重熔再生岩浆成因的改造型花岗岩。这一认识对于该区的铀金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涂江汉  王桂花 《地球学报》1997,18(Z1):129-131
本文以连山关花岗岩体为例,指出该区古老花岗岩体2种锆石可以作出3组U-Pb一致线交点年龄,分析了这3组年龄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可能求出岩体上限年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胶东招掖郭家岭型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及其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康  罗镇宽  苗来成  黄佳展 《地球学报》1997,18(Z1):142-144
采用SHRIMP测年技术,精确地测定了郭家岭型花岗岩年龄为130-126Ma,主要金矿化在126-120Ma之间,郭家岭型花岗岩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岩体Pb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本区所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8.
西藏丁青蛇绿混杂岩^40Ar/^39Ar年代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地质》1997,(2):24-30
  相似文献   
89.
构造年代学——当今构造研究的一个新学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年代学研究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它是90年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构造年代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为:进行区域构造分析和典型地区构造解析;根据具体地质构造情况和研究目标的要求选择同位素年代测试方法和进行同位素年代的取样、选样和测试;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建立构造年代学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90.
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北-吉南地区是我国典型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区之一。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绿岩带可划分为清原型和夹皮沟型,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裂谷相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与绿岩带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可划分为三类:即片麻状花岗质杂岩体、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底辟岩基以及钾质花岗岩。花岗岩-绿岩带的形成时代为2.5-2.9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