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10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4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对煤系高岭石进行0-2h的研磨之后,再在900℃、1000℃、140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对其加热1h,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红外光谱(IR)等手段,研究机械研磨对于煤系高岭石晶体结构的破坏作用以及对其热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系高岭石被研磨1h之后,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几乎全部跨塌。把研磨1h的煤系高岭石加热到1000℃(加热1h),便能形成结晶良好的莫来石。  相似文献   
32.
Abstract: A series of super large‐scale and large‐scale Pb and Zn, and Au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China. Gold deposits were generally ascribed to Carlin‐type originated from circular meteoric water. Visible and coarse‐grained gold (up to over 3mm in grain size) was recently identified in some gold deposits in the Fengxian‐Lixian area, Qinling. Au‐bearing quartz lodes related to magmatism were discovered in the Xiaogouli gold deposit. Two types of Au‐bearing quartz veins, i.e., NW‐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cutting strata are widely present in the Baguamiao gold deposit. Both are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former is generally snake–like, S‐shape or zigzag, which was resulted from plastic deformation by ductile shearing, being generally cut by the latter. The latter is generally linear with widely developed bleaching alteration zones in its adjacent wall rocks, which symbolizes the superimposition of brittle deformation and filling and metasomatism of magmatic hydrothermal solution in ductile shear zones after uplifting of the shear zones near the surface. The NW‐trending quartz veins contain Au of lower than 3ppm. The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contain Au of more than 3 ppm, so that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adjoining altered rocks are important ores. The NW‐trending Au–bearing quartz vein was dated as 210.61.26 to 232.581.59 Ma by 40Ar–39Ar method, i.e., late Indosinian epoch (Triassic). The NE‐trending Au–bearing quartz vein was dated as 131.910.89 to 197.451.13 Ma by 40Ar–39Ar method, i.e., Yanshanian epoch (Jurassic). The 40Ar–39Ar age of the NW‐trending Au–bearing quartz veins represents the age of the ductile shear formation. The isotope data of the NE‐trending quartz veins indicate that gold mineraliza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 granite intrusives not only in time and space, but also in origin.  相似文献   
33.
县域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生态学属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 ,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进行景观尺度地域生态规划 ,并提出相应的规划与设计方案。该文以景观生态规划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密云县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最终目的是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农业生态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34.
该文通过分析密云县土地利用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在此基础上围绕水源地水源环境保护的目标 ,对该区域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即县城密云镇为增长极以及为密云水库生态区、西南粮油菜生产区、东南果粮生产和生态建设区、西北林牧生态区以及东北生态保护和林果生产区。  相似文献   
35.
试述福建顺昌南舟萤石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树超 《福建地质》2003,22(2):53-61
顺昌南舟萤石矿位于顺昌县埔上镇南舟村境内,1996年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开展1:5万埔上幅区调时发现矿体,后开展普查工作表明该矿床规模大、交通方便,易于开采,现已投入开发利用。南舟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在闽北丰富的萤石资源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36.
黄美 《福建地质》2003,22(3):131-139
通过对建宁黄埠地区金矿地质特征、矿化特点、成矿地质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成矿年龄为91Ma,提出了北西西向碎裂带为主要的含矿构造,并指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金远景。  相似文献   
37.
王建  李建平 《矿物学报》2003,23(2):115-123
对西秦岭礼县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系中的基质相含钛透辉石进行了矿物化学研究,根据透辉石中Ti和Al的含量划分出低Ti—透辉石和高Ti—铝透辉石两种基本类型,它们作为同源岩浆演化结晶的产物,结晶顺序前者先于后者。火山岩系的透辉石[Ca(Mg,Fe)Si2O6]结晶过程中广泛存在着CaTiAl2O6(钛辉石)分子替代,晚期熔体富Ti、Al贫Si、Mg。百草山岩筒是演化岩浆结晶的产物,熔体向富Ti、Al、Fe^3 、Na,贫Mg、Si趋势演化;在透辉石成分上表现为CaTiAl2O6和NaFe^3 Si2O6(锥辉石)端元分子对Ca(Mg,Fe)Si2O6的替代。本地区基质相透辉石与世界上典型地区的钾霞橄黄长岩系的透辉石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比性,反映了这种特殊的岩浆熔体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透辉石的结晶过程和阳离子在矿物晶格中的占位。  相似文献   
38.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流体地质填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地质填图是一种全新的地质调查及找矿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进行流体地质填图试验,研究了矿集区的控矿地质要素、各种主要的矿床(点)特征、成矿流体子系统及流域、流体的盐度与均一温度、流体的气液相成分、微量元素含量、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流体的浓集中心。得到的流体地质图基本反映了本区成矿流体的性质与状态,反映了两个成矿流体子系统的基本特征,圈字了2个成矿流体子系统的流域范围及7个成矿流体浓集中心。这些浓集中心与已知矿化点分布、化探异常及有利的地质条件基本吻合,成为该区进一步找矿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本项目的实践表明,流体地质填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找矿手段。  相似文献   
39.
苏水生 《福建地质》2003,22(2):69-77
上杭县铜矿沟和萝卜岭矿段组成一个斑岩型铜矿床.萝卜岭矿段位于花岗闪长斑岩北东端的前峰部位,铜矿沟则是其往南西深部的延伸,通过对铜矿沟—箩卜岭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铜矿沟斑岩型铜矿埋藏总体较浅、品位较低、厚度稳定且较厚,对于指导该区寻找浅部斑岩型铜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运用烃类勘察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大佛寺井田钻遇中休罗统煤层的耽钻孔,进行了垂向剖面多指标的综合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剖面中所有岩样中的烃类物质均为热解烃生成初期演化阶段的煤成烃产物,具明显的同一性;由煤层至地表黄土,所有岩样中的烃类呈明显的、规律性垂直向上运移。这证实地下煤层烃类在近地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信息显示,利用勘察地球化学方法找煤/煤层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