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75篇
地质学   392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轮台地震台单台记录,计算并分析2016年1月14日新疆轮台MS5.3地震及余震序列尾波Qc值震后变化,拟合得出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 (f) =(18.0±3.19)f1.184±0.072。结果表明,Qc值在序列初期起伏较大,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c值趋于平缓;低频段的Qc值在较大余震发生前有显著变化;不同中心频率点的Q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对Qc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中天山地块发育有大量的暗色岩墙,主要走向为北北西。对中天山暗色岩墙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的年龄为304.8±1.5Ma,表明其形成于晚石炭世。这些暗色岩墙具有较高的Si O2,较低的Mg、Cr、Ni含量。它们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俯冲相关特征。上述特征暗示,中天山暗色岩墙可能是由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这一发现表明,准噶尔洋的闭合应该发生在晚石炭世之后。  相似文献   
63.
珊瑚是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的载体之一,测定其U/Ca比值可重建海水温度或测定Th/U同位素比值可计算年龄重建海平面高度等.准确测定珊瑚中U、Th含量及同位素比值是提取所记载的海洋环境变化信息的前提,其难点在于高Ca基体分离和痕量U、Th富集纯化.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UTEVA树脂改进了一步富集分离珊瑚中U、Th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64.
SOFTWARE REVIEWS     
software reviews are in this article BMDP/PC CONCEPTS COMPUTERIZED ATLAS EVALUATION OF ALTERNATE PROPOSALS (EAP) EXTRA: EXPRESS TRANSIT ANALYSIS MATC CAD MOTORS TRANSPORTATION PACKAGE PCMAP: Thematic Mapping Software for the IBM Personal Computer, Version 2.3 PLACE TRANPLAN . US-ATLAS  相似文献   
65.
Irgarol 1051, a boosting antifouling agent often used to supplement copper based paints was found in surface waters from South Florida at sta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Miami River, Biscayne Bay and selected areas of the Florida Keys.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rbicide ranged from below the method detection limit (1 ng/L) to as high as 182 ng/L in a canal system in Key Largo. The herbicide was present at 93% of the stations and often found in conjunction with its descyclopropyl metabolite (M1) previously reported to be the major degradation product of Irgarol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90th percentile concentration calculated for all South Florida samples was 57.6 ng/L.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on the toxicity of Irgarol to algae and coral, only two stations (approximately 3%) ranked above the LC50 of 136 ng/L reported for the marine algae Naviculla pelliculosa and above the 100 ng/L level reported to reversibly inhibit photosynthesis of intact corals. However, a basic dissipation model for Irgarol using the Key Largo Harbor station as a point source indicat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rbicide decreased rapidly and concentrations below the MDL are observed within 2000 m of the source. No major coral based benthic habitats are documented for all the stations surveyed at distances that Irgarol may pose a substantial risk. However, other types of submerged vegetation like seagrasses are common around the marinas and the effects of Irgarol to such endpoint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further.  相似文献   
66.
塔中地区志留系碎屑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邬光辉  张宝收  苏文  汪海  席勤 《地质科学》2009,44(3):1025-1035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第一套砂岩储层广泛分布的沉积盖层,其沉积来源与成因对志留纪构造演化及周边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塔中地区3个志留系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表明,志留系具有比较集中的二期物源年龄:南华纪中期、古元古代中期。碎屑锆石测定的年龄表明塔中志留系物源均来自前寒武纪,塔中东部源区方向的塔南隆起基底在奥陶纪已隆升成为蚀源区。大量的新元古代中期锆石年龄表明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代时期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具有相似的聚合与裂解演化史。  相似文献   
67.
视应力和b值都可以反映地壳应力变化。当应力增加时,视应力会增加,而b值降低。因此,应力变化将导致视应力和b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根据视应力和b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研究地壳构造应力的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19年12月长宁MS6.0地震破裂区内3.0≤ML≤3.6地震的视应力和2.0≤ML≤4.3地震目录,研究了视应力和b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历时约4年,在震前两年时间内,视应力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期间,b值则呈趋势下降变化。当视应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时,b值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即,长宁M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视应力增加,同时b值下降。这表明,2019年长宁M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存在明显的构造应力增加过程,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8.
王勤彩  李君  张金川 《地震》2021,41(2):92-101
利用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序列的震相和波形数据, 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合2008年至今的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 反演了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间边界地区的应力场。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走向SSW, 倾向NWW的正断层, 地震的发生可能与琼木孜塔格峰山前展布的正断层破裂有关; 西昆仑块体和柴达木—祁连块体之间的边界地区属于东西向拉张应力模式, 支持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所圈定的柴达木—祁连块体的东向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69.
获取了2020年4—7月新疆于田MS6.4地震区周边约400 km范围内连续的中国气象卫星FY-2G遥感热红外资料, 选取北京时间凌晨1:00~5:00时的分钟值数据, 经过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进行处理, 得到研究区地震前后相对功率谱异常演化过程, 对比分析了2019年相同频率同期的相对功率谱幅值, 并讨论了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的可能原因。 结果表明: 从2020年4月初开始相对功率谱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出现零星高值异常, 显著特征周期为13 d; 随后, 异常面积沿着盆地边缘断裂逐渐扩大并向阿尔金南缘断裂区域扩展。 4月下旬异常区域进一步扩大并形成跨发震断裂的异常带, 异常在2020年5月下旬和6月初达到峰值; 随着地震的临近, 异常区域开始收缩, 异常幅度也开始减小, 至地震发生时震中区附近异常已经消失; 对比分析2019年同期同频率研究区的相对功率谱值后, 认为此次热红外亮温异常可能是地震前的短临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0.
以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为例,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法, 选用距震中370 km和360 km范围内的且末台、 狮泉河台所记录到的秒值连续波形数据, 对震前地磁异常进行了提取和回溯性分析, 发现地磁谐波振幅比反映了观测点深部电阻率变化, 2020年于田MS6.4地震前且末台和狮泉河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异常现象。 异常特征有: ① 地磁谐波振幅比YZHxYZHy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的形态, 地震发生在下降型变化恢复之后上升阶段; ② 震前约2年起, 且末台和狮泉河台谐波振幅比表现长短周期变化不同步或NS向与EW向变化不同步的现象; ③ 且末台YZHx(NS)和狮泉河台YZHy(EW)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中的转折上升形态具有自较长周期向较短周期的迁移现象; ④ 狮泉河台谐波振幅比趋势性异常起始时间早于且末台, 持续时间平均2年左右, 最大异常幅度达到0.04; ⑤ 且末台YZHx(NS)和狮泉河台YZHy(EW)异常相比对应其他分量更为显著, 这也许震中和台站所在位置有关系; ⑥ 地震前和田大地电场(距震中约265 km)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α)也显示异常变化, 可见该地震前多地球物理探测参量的异常响应, 呈现多地球物理量耦合, 增加了异常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