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8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天津市海洋经济中港口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林宁 《海洋通报》2007,26(4):99-104
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的发展为天津市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要尽快实现天津港口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实现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综合近年来海洋统计的成果,以AHP法为分析方法,对天津港口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探讨和研究,指出天津港口经济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陆地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的制图工艺,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后的成图质量评价。简单阐述了作者在绘制该图种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影像图取代现有港口航道图上陆地地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全新世以来江苏中部地区海岸的淤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凌申 《台湾海峡》2006,25(3):445-451
全新世以来,江苏中部地区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的演化过程,海岸线的演化以淤进为主,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早全新世(10~7kaBP)本区为浅海环境,海岸线抵西部山地,中全新世(7~3kaBP)海岸以缓慢淤进为主,古砂堤发育.晚全新世(3kaBP以来)因黄河夺淮,海岸东迁迅速,形成广袤的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14.
15.
乐清湾港池开挖后骤淤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建国  庄晓荣 《海洋工程》2007,25(1):114-119
乐清湾避风条件好,潮流动力强,含沙量小,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通过对骤淤机理的分析和试挖槽在台风期间的监测以及大风浪下的悬沙淤积的估算等多种研究后,认为乐清湾港池开挖后不会发生骤淤,实行浅水深用的开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测量系统技术的"真图"数据解决方案。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GIS数据源,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真图影像数据管理软件及开发包扩展GIS功能,为各行业应用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现代深部岩溶问题是随着工程建设向复杂场地延伸而逐渐显现,由它带来的一系列地质工程问题对越岭隧道工程具有极强的控制性和危害性,如渝怀线圆梁山深埋特长越岭隧道工程出现的高压突水、突泥问题,既控制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难题。综述了现代深部岩溶相关概念、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勾画了现代深部岩溶研究今后的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深部岩溶概念的厘定、现代深部岩溶工程地质分类及特征、现代深部岩溶受控因素、现代深部岩溶发育机制及演化、现代深部岩溶对越岭隧道工程控制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鞠继武 《地理研究》1994,13(1):100-103
本文阐述我国清代中期思想家、地理学家魏源的思想及共《海国图志》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勇 《干旱区地理》1995,18(3):32-38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方法,以《干旱区地理》为调查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干旱地理》1985-1994年共版43期,刊登论文558篇,其中附有引文的论文436篇,引文2766条。  相似文献   
20.
There are two antagonistic, but equally influential traditions in the study of the nexus between resource use and violent conflict. One works through a Malthusian frame linking resource scarcity with violence, the other school of thought establishes a nexus between resource abundance and the incentives to use violence for rent monopolisation in a political economy of war or markets of violence. The tacit essentialism inherent in both schools of thought has increasingly come under critical scrutiny by geographers and anthropologists. To escape such essentialism requires a more detailed study of the dynamism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ivil) war and its spatial dynamics, the political geographies of violence. In this paper, we study endowments and entitlements of people depending on common-pool or open-access resources in war-affected areas of Sri Lanka. Rural spaces in the war-affected areas became both a strategic retreat for fighters and an important common-pool resource on which a large part of the rural populace depended for their survival. Our research illustrates how the political geographies of war affect access regimes and entitlements to common-pool resources and thereby confine the livelihood opportunities of resource users. These dynamic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ar cross different scales and go beyond simple place-based struggles, for they are rooted in broader spatial dynamics of warfare creating place-space tensions in the sense that spatial dynamics of military control impinge changing access regimes upon specific pl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