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64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1750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41.
本文在分析100多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长期变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北半球气温变化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范围气温距平与北半球平均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的温度距平值平均为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的1.4-1.6倍。还表明,我国降水距平分布与北半球气温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在北半球平均气温偏高和偏低年份,欧亚地区500hPa环流特征的差异是显著的。这表明,我国大范围气候距平与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的统计相关是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2.
龚一鸣  吴诒  杜远生 《地球科学》1994,19(5):575-586
通过对广西六景、贵州独山和乌当泥盆系剖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及作用相和环境相的系统研究,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3种海进过程和10种层序、体系域和相对海面变化.并发现,阶跃型高幅海平面变化形成的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往往可在大区域追踪对比;剖面作用相、环境相分析是露头层序地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基础,剖面上层序、体系域及其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频率、幅度、速度和相位研究对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的空间延拓、等时追踪对比和驱动机制的成因解释有重要的指导、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3.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本文中,作者在近几年进行的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基本待征,研究了该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情况、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断层活动速率、古地震与地震重复周期等。结果表明,该断裂带自第四纪以来由压性逐渐演变为左旋扭动,其水平滑动速率为2.1-2.8mm/年,垂直滑动速率为0.4-0.7mm/年,地震复发周期约为5000年。  相似文献   
144.
孙先如  周作祯 《岩石学报》1994,10(3):275-289
大别山北部红刚玉矿产在太古代大别山群黑云角门外长片麻岩以及超基性岩中。赋存红刚玉的刚玉黑云二长片麻岩的原始岩石为富铝泥质岩,在角门岩相变质条件下,通过两种脱硅方式,即变质分异作用和超基性岩侵位,形成刚玉黑云二长片麻岩。它们形成的温压条件:T=500℃~700℃,P=0.4~0.7GPa。刚玉形成的可能的化学机制是白云母在缺硅条件下的分解。  相似文献   
145.
位于桂东北姑婆山复式岩体西南接触带的水岩坝锡钨矿田,其主要矿床在控矿因素上具有以构造控矿为主导因素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矿田内主干断裂的岩组运动学、动力学及变形岩石有限应变分析。对本区自地洼区阶段以来,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侵入所造成的矿田构造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后.根据烂头山黑钨石英脉型矿床的特征,按脆-韧性剪切的原理,从递进变形的角度指出本区脉型矿床的成矿规律.模式和找矿方向,并提出该矿床为构控型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46.
Tree stem (>2 m tall) mortality was assessed following a late dry‐season wildfire across a seasonally flooded elevation gradient at Workshop Jungle, near Darwin,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of Australia. For all species combined, dead stems had significantly smaller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than living stems. Assessment of tree‐stem damage following a tropical cyclone at Cobourg Peninsula, NT, revealed that damaged stems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dbh than undamaged stems for all tree species sampled across a boundary between monsoon rainforest and savanna.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stems were damaged by the cyclone than by the fire (28 per cent as against 18 per cent), although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between‐community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rtion of damaged stems at the two sites. The fire caused little impact (<10 per cent) on total basal area of three different forest communities on the elevation gradient at Workshop Jungle. The cyclone was found to cause >50 per cent damage to total basal area of three different communities on Cobourg Peninsul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 cyclone followed by an intense fire in storm debris could potentially destroy a monsoon rainforest through its impact on all tree‐size classes. This may explain why some monsoon rainforests rapidly contracted following Cyclone Tracy that destroyed the city of Darwin on Christmas Day, 1974.  相似文献   
147.
广西乐业县浪全金矿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先后经历了沉积、热液和表生三个成矿期富集成矿,矿床主要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中三叠统百蓬组金丰度高,是主要矿源层。浪全断裂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矿体产于构造活动较强部位。围岩蚀变作用不强。金矿物为自然金,粒度细、成色高。矿石主要为氧化矿石。矿体厚度大,品位高,易采易选。对该类型金矿,浪全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8.
吉林省北部A型花岗岩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吉林省北部的香水、治安一带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研究后认为属A型花岗岩。其行征钾长石为微斜长石一条纹长石,斜长石大部分为奥长石An=13-17。并有碱性碱物无辉石。  相似文献   
149.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样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俊君  黄太柱 《地球科学》1995,20(3):264-270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5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构造组成、盖层滑脱型逆冲-褶皱构造组合、隐刺穿刺底檗同幅度褶皱构造组合及张性正断层组合,无论是构造变形时间还是组合分布,在塔北均呈现规律变化,其变形特征及发布受如下3个地质因素控制:(1)区域挤压作用;(2)岩性条件的差异:(2)先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50.
以实测的流体资料为基础,初步揭示了塔北地区油田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塔北地区存在两股地下水流,南部生油区为压实水流,由南向北流动,北部为重力水流,由北向南流动,这两股水流交汇于雅克拉和轮南地区,向上封闭式内泄。无论重力水流或压实水流,皆为非海相成因、非浓缩成因溶滤水。表明:油气藏的形成绝大部分是寒武-奥陶纪生油层二次成油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