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为了提高卫星云图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及时有效性,经常需要尽快显示实时接收的卫星数据云图。各省气象台中规模利用站接收的FY2C卫星云图的实时数据,格式为gpf,需要先进行通道分离后才能显示图像,本文主要介绍各种投影类型的gpf数据经通道分离后,对其单通道云图进行小波分析,以便简单直观地分析云图的特征、提高云图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492.
以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峡口镇移民迁建新址为例,研究了在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上,结合移民建设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在180m和230m高程采用2排人工挖孔抗滑桩,有效地控制了滑体深层整体稳定性,并与上部公路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公路路面。在高程200m和260m一带,采用小口径孔灌注桩,穿过滑带,承重与阻滑相结合,根据建设规划随机布置,为建筑提供桩基础与平地的同时,增加滑体稳定性,形成了4个平台,有效地解  相似文献   
493.
From 1957 to 1973,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orking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nd its Livermore laboratory investigated, experimented with, and promoted the idea of ‘peaceful’ uses of nuclear explosives through a program called Project Plowshare. Proponents confidently argued that the ‘geographical engineering’ (as it was called) of harbors, canals, dams, and mountain passes could be accomplished safely, econom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by means of nuclear‐blasted excavation. But the nuclear earthmoving explosions also produced large amounts of radioactive fallout, and with i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program on scientific grounds. This paper examines several moments from the contested career of nuclear earthmoving to show how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under the Plowshare program, developed out of the resources of Cold War American science, was structured by geographical variations in scientific authority.  相似文献   
494.
1 Introduction With a long term of increasing water demand by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 use along the river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ational water use and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  相似文献   
495.
以达曲为例,利用朱倭站1961~1996年的水文资料及东谷站的降水量资料,分析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径流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变率为0.24℃/10 a,36年共上升了0.864℃,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其线性变率为+2.78 mm/10 a;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冬及非汛期降水逐年增加,其中年平均降水气候倾向率达+5.2 mm/10 a;调水区达曲的年平均径流及春、秋、汛期、非汛期流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以春季和非汛期尤为明显。虽然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但这不是影响径流的直接因素,其增量还不足以抵消降水对径流的增加,降水是影响调水区径流量多少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496.
川西北高原地貌垂直地带性明显:现在流水地貌带海拔高度<3800m;冰缘地貌带为38004200m;冰川地貌带>4200m;相应的主导地貌过程分别是流水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川西北高原是大面积构造隆升背景下冻融侵蚀形成的夷平地貌,花岗岩和石灰岩等结晶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强,三叠系砂板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差,前者可以形成冰川发育的高山,后者为融冻地貌等发育的丘状起伏的高原面。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主要位于流水地貌带与冰缘地貌带的交界地带,滑坡、崩塌、融冻土流是工程沿线的主要斜坡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工程沿线地区泥石流沟数量多、规模小,但流水地貌带内的部分沟谷可能有大型泥石流发生。融冻土流是该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侵蚀产沙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冰缘地貌和流水地貌的交错带部位,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当敏感。  相似文献   
497.
全世界都在评论三峡工程的修建,这些评论经常是不太客观的.本文从正负两方面对三峡工程进行了讨论,重点在防洪工程和区域经济方面.作者认为修建三峡工程作为发电的功能远大于防洪的功能.尽管上游来的洪峰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后能够被削弱.但中游的洪水风险仍然很大.一般而言,中游地区的洪水是大降水事件的产物.三峡工程不可能完全控制中游的洪水.三峡水库发电对中国中部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也将能确保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市电能的供给.  相似文献   
498.
为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东平湖水环境的影响,为受水区域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于东线工程通水前后分别采集不同水文时期的东平湖湖水样品,分析测定后,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东线工程通水前后东平湖湖水水质级别、营养化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东线工程通水后,东平湖湖水综合污染指数由通水前的0.49变为通水后的0.58,水质级别仍为Ⅲ级轻度污染,部分指标超标但不严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由通水前的50.72降为通水后的47.90,表明营养化水平由轻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中营养水平;健康风险由通水前的2.91×10~(-4)a~(-1)降为通水后的9.35×10~(-5)a~(-1),即由通水前的中—高风险水平降低为通水后的中风险水平。结论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水有利于东平湖湖水环境的改善,但与其他典型淡水湖泊相比,东平湖湖水的健康风险仍相对偏高,后续需要进一步加强湖区环境保护和污染排放的管控。  相似文献   
499.
季学武 《水文》1999,(1):2-5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水文泥沙实时信息与预报成果是大江截流优化设计、科学研究,安全度汛,施工组织和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根据与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鉴定的合同,在总结葛洲坝等工程截流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当今世界上可靠、先进的技术,创建了三峡大江截流水文泥沙监测系统和龙口水文预报模型,及时提供了各项水文信息预报成果,技术资料齐全,成果可靠,圆满地完成了合同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为  相似文献   
500.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徐卫亚  蒋晗 《岩土力学》1999,20(2):27-31
提出并建立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监测资料,动态构筑了高边坡变形预测知识库,提出了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预测分析模型,并得到了永久船闸岩体高边坡变形量、变形收敛速度与收敛时间等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