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470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1184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5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北秦岭商南松树沟出露的高压变质基性岩石,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石榴单斜辉石岩,遭受了从中压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连续的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这些岩石形成的温度为826℃~887℃,压力约为1.40~1.58GPa,其不同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依次分别是765℃~825℃和约1.03~1.14GPa、650℃~750℃和约0.9GPa以及400℃~500℃和约0.5~0.6GP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早期近等温降压(ITD)和晚期降温降压的顺时针PTt演化轨迹。结合高压岩石983±140Ma的退变质年龄和松树沟残存的蛇绿岩片考虑,这些高压岩石的形成和抬升与秦岭造山带中、晚元古宙时期洋壳的俯冲、消减和陆块碰撞伴随的快速构造上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2.
北秦岭官坡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辉岩及含柯石英榴辉岩产在帮岭岩群的北侧,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石组成,部分石榴石和绿辉石中含柯石英包体。此外还含有退变质的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黝帘石和纳长石等矿物,根据变质矿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及共生组合规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矿物组合依次为:柯石英+绿辉石+石榴石;石英+绿辉石+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绿辉石+石榴石+石英;角闪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这四个  相似文献   
143.
阴山山链隆起机制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阴山隆起为异常地幔发育区,软流层上凸、岩石圈变薄、幔汁上侵、地幔底辟,垂直运动激烈;阴山隆起又处在南北两大板块夹击挤压构造带上,水平运动强烈。所以,阴山隆起是中新生代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阴山山链的隆起,在其南缘形成了呼包、临河等地堑式盆地。  相似文献   
144.
祁连山蛇绿岩型超镁铁岩铬铁矿床成矿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连山造山带目前已发现不同规模的超镁铁岩体(群)1000余个,产有铬铁矿床(点)和矿化点80余处,这些岩体及其矿产主要产在北祁连优地斜增生地体边部的海沟带中,少数产在祁连中间地块的边部。岩体成因类型为蛇绿岩组合中的超镁铁质单元,铬铁矿的富集部位是地幔橄榄岩和堆积杂岩带底部的纯橄榄岩。岩石多为铝过饱和系列,岩体的平均化学成分接近于斜辉橄榄岩;Cr203的平均含量大于0.40%,Al203的平均含量近于或者大于1%。铬尖晶石的化学参数特征反映出低铁富镁的介质对形成富铬尖晶石是有利的。富铬岩体中Cr、Co、Ti、V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5.
松辽盆地东缘域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板块东部.自晚古生代以来该域经历了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闭合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叉式闭合对其东侧东南侧产生的挤压作用以及西太平洋板块西向变向俯冲产生的挤压作用等区域构造应力场影响,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地壳变动.该东缘域的地壳结构与松辽盆地地壳是否具有相近的结构特点,这是至今未被研究的内容.在Songliao Drep研究中已经用深反射地震手段得到松辽盆地地壳结构的一组新认识.这些认识在其东缘域是否还成立,也需要用同样精度的手段予以研究.另外,莫霍界面的宏观特征与微观(内部)特征,从松辽盆地到其东缘域有什么样的变化,其形成机理是什么,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回答这些科学问题,从哈尔滨西至尚志市附近实施了一条东西向约150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通过研究发现东缘域与松辽盆地基底地壳具有明显的差别,即由松辽盆地地壳的三分性变到东缘域盆地外地壳的二分性,在剖面近东端得到近26 km深的莫霍界面深度,并用均衡理论分析莫霍界面形态特征的形成机理;上部地壳存在双向大型推覆断裂,推测其被推覆体主体是古亚洲洋沉积地层即C-P系海相地层.这些认识为中国东北地区探查晚古生代海相地层、研究东北亚地壳结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讨论和划分该区地震活动统计区,探讨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复发特点、地震构造特征、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强度,分析研究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强度和可能地点,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处于第8个活跃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且未来数年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应密切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  相似文献   
147.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本文通过对2005a以来祁连山云水资源相关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旨在揭示气候变暖对祁连山云水资源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水汽时空变化、地形云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祁连山云水资源开发潜力及效益。实验研究表明,在祁连山区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每年可增加降水量3.7×108~7.4×108m3。近10年来,甘肃春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加降水量为13.5×108m3,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30。  相似文献   
148.
都龙超单元是一个大型中酸性复式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理论,结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包体特征及各侵入体的接触关系等,将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解体,圈定出23个大小不等的侵入体,进一步归并为5个单元和一个超单元,建立了区内的岩石谱系单位。并对超单元的成因类型和就位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岩体是同一大地构造环境下同源岩浆多次脉(涌)动形成的超单元。  相似文献   
149.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北祁连山不同地质环境中的与火山岩相伴生的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证明产于不同地质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特别是稀土元素总量w( REE)、w(Ce)/w(Ce*)、w(LaN)/w(YbN)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变化:从洋中脊→弧后盆地→岛弧→裂隙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中心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硅质岩的w( REE)、w(Ce)/w(Ce*)、w(LaN)/w(YbN)基本呈由小到大的规律性变化,w( REE)由7.64×10-6→8.20×10-6→23.74×10-6→28.40×10-6→69.41×10-6;w(Ce)/w(Ce*)由0.63→0.68→0.72→0.75→0.95;w(LaN)/w(YbN)由0.37→0.41→0.59→0.76→1.08。该研究成果为利用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判定古老造山带的构造环境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50.
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测年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在广泛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剔除了一些地点、岩性、测试不详及方法不系统的年龄数据,获得了一组有价值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它们可以代表目前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对研究本区盆地-构造-岩浆-热事件提供了重要成因信息。综合评价这一成果,方法较全面,数据有一定系统性,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对本区各类地质体形成与演化的认识,解决在北祁连山西段科研、地质找矿以及区域地质调查中一些长期争议的地层时代问题,对推动本区成矿时代、热历史等问题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