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2210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崴子金矿床赋存于辽南古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矿床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天空表明,成矿元素和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盖县组地层和岩浆水分别是主要的矿源层和成矿流体;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导致金的多次富集;成矿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王家崴子金矿床是具有多来源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82.
自贡市设定地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建成  张耀国 《中国地震》1999,15(4):357-369
将确定性方法与概率性方法相结合,通过对自贡市地震地质背景、发震断裂及共发震能力、地震活动的时间空布特征、未来50年地震活动趋势预测、自贡市受破坏性地震的期望震级与期望距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综合确定了2个地震,共结果可以为自贡市人民政论及有关部门制定大震应急预案、建立大震快速反应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3.
本文阐述了科学试验卫星像片的二次开发研究,计算机三维立体模拟显示及多参数特征提取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综合研究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不同级别的远景地段在不同类型影像上的特征,分析了远景地段影像特征的内涵及地质意义,并据此对远景地段影像特征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层层剥笋、步步深入、逐次缩小范围的方法,对伊犁盆地从区域成矿远景、有利地段(靶区)的优选到矿区范围有利勘探地段进行了逐步分级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984.
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Ce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e在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剖面上部表现为正异常,在底部稀土超常富集层显示强烈亏损。通过对Ce的质量迁移系数的计算,结合相态分析和水化学分析结果,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发现:在剖面上部,Ce^3+氧化水解,水解产物主要与铁锰氧化物共沉淀,少量的与粘土矿物结合,使得ce保留而相对显示正异常;在剖面底部,Ce负异常一方面来源于对基岩负异常的继承;更重要的是,Ce较其他轻稀土稳定,发生迁移富集的量远远小于La,Nd等轻稀土元素,导致Ce在底部富集时相对于其他轻稀土元素发生强烈亏损。而Ce与HCO3^-络合迁出并不是导致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强烈Ce负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5.
海底地形数据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的重要数据源,水深信息作为海底地形数据的基础信息,反映了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水深数据成为海洋测绘的重点研究内容。为解决海量多波束测深数据的数据冗余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坡度和高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算法,能够兼顾数据抽稀的精度和地形特征点的保留。考虑到存在含有空洞、凹边界等局部空白区域的多波束测深数据,首先利用Alpha Shape算法提取测深数据局部空白区域的边界点;然后采用坡度和高程相结合的抽稀算法删除冗余点,得到抽稀结果。在实验区内,通过与基于坡度抽稀、顾及地形复杂度抽稀和基于系统抽稀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本文抽稀算法在测深数据局部空白区域生成的等深线较上述抽稀算法更贴近原始测深数据等深线的形态,可以有效保持地形形态完整性;(2)对不同地形的测深数据进行抽稀,本文算法的精度较上述抽稀算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抽稀率较低时,本文算法较上述算法在MSE分别提升了16%、27%、14%和10%、36%、2%,RMSE分别提升了7%、12%、7%和5%、17%、3%,体现了本文算法对不同地形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6.
西藏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现代湖泊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湖泊现代特征的调查和对比研究是湖泊学和古湖泊学研究工作的基础,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目前仍缺少详细的基本特征考察资料.基于2009年9月实地考察,本文报道藏北高原腹地的两个内陆封闭大湖——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的水深分布和现代湖水基本特征.测深结果显示扎日南木错大部分湖区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最大水深为71.55m;当惹雍错实测最大水深为214.48m,是青藏高原上已知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湖水理化性质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两湖都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温跃层的温度梯度分别为1.1℃/m和0.57℃/m,当惹雍错底层水温最低仅为1.6℃;两湖表水层的电导率分别高达18500μS/cm和12900μS/cm;两湖表水层pH都超过10,而底层水的pH都降低到5左右,上下层湖水显示了不同的酸碱性质.湖水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温跃层都具有同步跃变特征,反映了温度对湖水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7.
胡宇航  张峰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56-1361
传统基于信号传感技术的震区人员搜救方法,利用惯性导航传感技术融合移动距离和方向角对待搜救人员进行定位,容易受到天气状况不理想以及局部遮挡的影响,其搜救效率和精度低。提出基于视觉图像的震区人员搜救方法,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震区初始视觉图像,采用小波降噪法降噪处理,提升可辨程度。通过色彩对比方法提取降噪后震区人员视觉图像的特征,并与震区原始图像特征对比,获取震区待搜救人员候选图像;根据候选图像分别采用Kalman滤波跟踪算法和Mean shift跟踪算法,在天气状况不理想以及局部遮挡的复杂震区环境中跟踪搜救人员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查全率保持在98.5%以上,平均准确率约为98%,人员搜救平均时间约为23 s,说明所提方法能够进行高效、准确的震区人员搜救。  相似文献   
988.
摘要:粤北地区辉绿岩脉发育于下石炭统顶界以下的地层中,与层控硫化物矿体伴生。辉绿岩化学成分、稀土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组成均具深源岩浆岩特点,侵位于早石炭世末期或中石炭世早期。辉绿岩的侵位是本区地壳运动性质发生变化、断裂系统由较浅层次向较深层次转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同沉积断裂作用及海底喷溢沉积成矿活动结束的信号  相似文献   
989.
泸沽湖近代沉积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泸沽湖沉积岩芯粒度、磁化率(χ_(lf))、化学蚀变指数(CIA)等沉积指标的分析,结合~(210)Pb和~(137)Cs定年结果以及区域降水和人类活动等资料,研究了近150年来泸沽湖沉积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泸沽湖沉积物粒度组成以黏土与细粉砂为主(80%),细颗粒组分(如黏土)含量与χ_(lf)、CIA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各岩芯沉积指标垂向变化规律相似,1920s之前,沉积指标较为稳定,为人类活动影响较弱的准自然沉积阶段;1920s以来,χ_(lf)、CIA值与黏土含量逐渐升高,反映了风化与成壤作用较强的细颗粒表土物质侵蚀开始加强,可能与流域农业发展及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影响有关;约1970年以来,χ_(lf)、CIA值与黏土含量进一步升高,指示了流域内表土侵蚀与上述人类活动影响的进一步增强,与文献记录的1970s—1980s两次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吻合;约2002年以来,χ_(lf)、CIA值与黏土含量降低,反映了表土侵蚀减弱,与近年来流域植被逐渐恢复及降水减少有关.与器测资料对比研究表明,降水等气候因素对近代泸沽湖沉积环境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弱.空间上,各沉积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黏土含量在南部和北部湖区两侧靠近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的湖区沉积物中较高;近50年以来,各沉积岩芯所反映的平均沉积通量为0.020~0.043 g/(cm~2·a),南部湖区高于北部湖区,主要受入湖水系分布及流域南部地区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0.
Zircon is resistant to alteration over a wide rang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isotopic ratios within the mineral provide constraints on ages and their parental magmas.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in zircon are also expected to reflect those of their parent magmas, and have a potential as essential indicators for their host rocks. Because most detrital zircons that accumulate at river mouths are derived primarily from granitoids, the classification of zircon within granitoids is potentially meaningful. This study employs the convention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granites (I‐, S‐, M‐, and A‐types). To clarif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ircons in A‐type granites,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zircons extracted from the A‐type Ashizuri granitoids were examined. Zircons from the Ashizuri granitoids commonly show enrichments of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positive Ce anomalies, indicating that these zircons were igneous in origin. In addition, zircons in these A‐type gran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s of Nb, Y, Ta, Th, and U and strong negative Eu anomalies, which exhibit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ose in their whole rocks. 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these signatures in zircons reflect well those in their parental bodies and are useful in identifying zircons derived from A‐type granite. Based on compilations of available data, zircons from A‐type granites can be clearly discriminated from other‐types of granites within Nb/Sr–Eu anomaly, U/Sr–Eu anomaly, Nb/Sr–U/Sr, and Nb/Sr–Ta/Sr cross‐plots. All indices used in these diagram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both zircon and whole rock of A‐type granites. Application of these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to detrital zircons will likely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For example, some Hadean detrital zircons plot in similar fields to A‐type granites, implying the existence of A‐type magmatism in the Earth's earliest hi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